专题三教学课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9593041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专题三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专题三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专题三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专题三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教学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教 学第一节 教学的涵义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过程 第二节 教学基本理论介绍 第三节 教学原则 第四节 教学方法 第五节 教学环节(一)教学的涵义广义: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 的人主要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 活动。狭义: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 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扈 中平、李秉德)教学的作用(一)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形式 (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三)教学是社会延续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二)教学的基本要素1、教师: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 中起主导作用。 2、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 学习的主体。 3、教学目的 4、课程 5、教学方法6、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指学校教学

2、 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从广义上 说,社会制度、科学技术水平、家庭条件、 亲朋邻里等,都属于教学环境。从狭义的角 度,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 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 。7、反馈:主要包括教学评价和教学管 理(三)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 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 流程。它的指称有三个层面:一是一 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教学过程;二 是一门课程的一章或一个单元从开始 到结束的教学过程;三是一节课从开 始到结束的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说:这种观点认为, 教学过程和认识过程是完全一 致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学 生的认识过

3、程,与人类的认识 特别是科学认识是同一的。发展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 过程实质上不是认识过程,而是学 生的发展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培 养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交往说: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 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 n以上不同的学说试图从不同的视角揭示教 学过程的本质,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存 在着不同的片面性。n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培养人的过程,既 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 实践活动,既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也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看到师生的 平等性,也要承认师生客观上的不对等。n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师生通过特定的中介进 行特定的互动而实现学生特定的发展的过 程。3、教学过程中

4、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第二节 主要教学理论简介 (一)教学理论形成与发展概说n古代中国n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学 理论的专著。如“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学相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 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思想都出自 学记。n孔子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教学思想,如“不 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等。西 方n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 前399)以其雄辩和与

5、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其“问答法”对后世影响较大。n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 1592- 1670)著大教学论,系统阐述了“教学的 艺术”。n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 1776- 1841)著普通教育学,提出了著名的教育 性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 想、系统和方法。n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J.Dewey 1859-1952) 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在做中学”,在 问题中学习等思想,对今天的教学实践影响仍 然很大。赫尔巴特学派教学理论n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沿两条主线进行传 播:n一条是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发生 在德国、苏联、日本、中国

6、等国家。n另一条是心理取向的教学理论,经杜威 等人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 继承、批判与改造,导致教学论的心理 学化,并随心理学派别的分歧和论争, 相应地产生了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 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王策三的教学论稿n(1) 关于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强调知识、技能 、技巧的传授和学习,强调学生世界观的建立 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突出知识道德本位的目 的观。n(2) 关于教学的阶段:注重对赫尔巴特学派的 教学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和运用 进行继承与改造。提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 程分为六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 解教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7、。很明显, nn(3) 关于教学内容:沿袭传统教育,重视分 科教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主,以讲授间接 经验为主,重视教材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规 范性,突出了科目教材本位的教学内容观 。n(4) 关于教学方法:该理论一直主张以讲授 法为主导,直到20世纪中叶以后,才开始对 讲授法加以改造,如出现了斯卡特金的“图 例讲解法”等。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 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所以,该理论突出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n(1) 关于教学目标:布鲁纳认为,教学目的应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他在其代表作教育过 程中明确提出:必须强调教育的质量和理智 的目标,发展学生的智力应是教

8、学的主要目的 ,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 、想象技能以及符号运算技能。 n(2) 关于教学原则:布鲁纳强调教学理论应 考虑三件事:学生的本性;知识的本质;知 识获得过程的性质。据此提出相应的四条教 学原则:动机原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 习愿望)、结构原则(知识结构应与学生的 认知结构相匹配)、程序原则(按最佳顺序 呈现教学内容)、强化原则(要让学生适时 地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n(3) 关于教学内容: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表 征方式随学生的年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 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变化。任何学科知识都 是一种结构性存在,知识结构本身具有理智 发展的作用,。n(4) 关于教学方法:

9、该理论强调学生不是被 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教师要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情境,而不 是准备预设的现成知识。第三节 教学原则 n教学原则不仅在教学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 位置,而且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n教学原则既是人们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 的,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提出来的,同时也是反映教学过程的本质 特征的。n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 学。关于教学原则研究成果简介 (一)我国的研究n20世纪上半叶,我国对教学原则的研究基本上沿袭了前苏联凯洛夫的一套体系。n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们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原则,提出了很多有一定影响的教学

10、原则。 1.王策三教学论稿中提出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统一的原 则; (4)系统性原则; (5)直观性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量力性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写的 教育学中提出的教学原则(1)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原则;(3)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相统一的原则;(4)因材施教原则。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 教育学中提出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

11、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可接受性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的具体阐述n(一)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n1.教学应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n2.教学应体现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统一n3.教学应体现身心发展的统一(二)启发性原则n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n1.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n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n3.发扬教学民主,形成和谐课堂n4.鼓励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循序渐进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处理教学活动的顺序与学科逻辑顺 序的关系2.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组织教学3.教学要抓主要矛盾,

12、突出重、难点的教 学(四)因材施教原则:1.深入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学生2.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学生 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3.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五)有效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有效整合各种教学因素2.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确保教学质量3.充分利用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效率(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n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n2.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n3.适当补充乡土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第四节 教学方法n一、教学方法的概念n 有人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 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 一系列方法措施”。n 有人认为:“教学方法是为完

13、成教学任务而 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 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 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n还有人认为:“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为实现 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 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n我们认为:n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方式的组合。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应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二、教学方法的选择n 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各具特点、功能 互异,要求不同,适应性不同,各种教学方 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4、:n(一)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n(二)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n(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n(四)教师自身的素养及特点n(五)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n(六)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n(一)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n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n坚持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n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三、教学方法的运用(二)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运用n(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如讲授 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n(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 参观法等;n(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如练习法、 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n(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如欣赏法;n(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研究法。1.讲授

15、法n讲授法一直是教学史上最主要的教学方 法,也是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 同形式。n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 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通过循 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 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规 律、定律、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 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讲授法的优、缺点n优点: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 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传递信息,利于学生 接受;易于教师控制所传递的内容,单位时间 效率高;短时间内能系统传递大量信息;相对 其它方法而言,不受学生人数限制,经济有效 ;教师还可自主控制教学时间等。n缺点:教师要

16、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听 讲的能力;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 创造性;局限于教材系统性强的学科,难以顾 及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别差异等。2.谈话法n谈话法又称回答法,是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n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要准备好问题;谈话要用心设计;要善问;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善于归纳、小结。3.讨论法n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 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个问题各抒己见, 进行探讨而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获得 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可以培养 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n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选择有吸引力 的问题;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善于归纳、小结。4.读书指导法n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 书和课外读物获得知识和发展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提 高学生的自学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