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理血液循环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592978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6.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生理血液循环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医学]生理血液循环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医学]生理血液循环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医学]生理血液循环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医学]生理血液循环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生理血液循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生理血液循环(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章第四章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心 泵血;内分泌循环系统输送血液;血管 调整器官血液分配内分泌(一)心肌细胞按电生理特性分类快反应细应细 胞慢反应细应细 胞自律细细胞心房和心室的传传 导组织导组织SAN、房结结区 和结结希区的自 律细细胞非自律细细胞心房、心室肌结结区细细胞一. 心肌细胞生物电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生理心脏生理(二)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1、工作细胞(心室肌)心室肌AP的时相、形态特点及离子基础 时时 相形态态特点离子基础础 0相 去极化期-90mV至+30mV (持续时间续时间 1mS)Na+快速内流1相 快速复极化初期+30mV至0mV (持续时间续时间 10mS)K+外流

2、2相 平台期0mV附近 (持续续100至150mS)Ca2+缓缓慢内 流和K+外流3相 快速复极化末期0mV至-90mV (持续时间约续时间约 100-150mS )K+ 大量外流4相 静息期复极完毕毕,静息电电位恢 复Na+-K+ 泵泵活 动动增加2、自律细胞 (1)窦房结P细胞窦房结电位特点 4相不稳定,能自动除极化Na+快速内流 K+外流 0期上升速度和幅度小Ca2+内流 只有4,0,3相,没有平台3相是K+外流引起(2)浦肯野细胞二. 心肌生理特性(一)自动节律性 (二)兴奋性 电生理特性(三)传导性 (四)收缩性(一)自动节律性定义:心肌细胞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产生原因:自律细

3、胞4相不稳定,能自动除极化特点: 窦房结 房室交界 浦氏纤维自律性最高 次之 最低100次/分 50次/分 25次/分正常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窦性心律 异位心律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相自动除极化速度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二)兴奋性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250ms )骨骼肌有效不应期约2-3ms神经有效不应期约1ms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范围围时时相特点机理绝对绝对 不 应应期开始除 极到 -55mV0、1、 2和3相 初无论论多强 的刺激均不 反应应Na通道失 活-55至 -60mV3相中阈阈上刺激 引起局部 电电位Na通道少 量复活相对对不 应应期-60mV至 -80mV3相中

4、、末阈阈上刺激 引起APNa通道部 分恢复 超常期-80mV至 -90mV3相末阈阈下刺激 引起AP与阈电阈电 位 差距小有 效 不 应 期不应期长的意义:避免发生强直收缩,使心脏射血充盈交替进行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 常 期期前收缩:异位兴奋落在窦性心律心肌有效应期外,心肌提前兴奋收缩代偿间歇:窦性兴奋落在期前收缩心肌有效不应期内,心肌无反应,出现较长时间舒张影响兴奋性的因素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钠通道的活性(三)传导性传导方式 闰盘(电传递)心脏兴奋的传导系统(主要 )传导速度的比较部位速度纤维纤维 直径房室束、束支 浦氏纤维纤维 (最快)2-4m/S70微米心房及心室肌0.4-1m/S1

5、5微米房室交界(最慢)0.05-0.2m/S3微米房室延搁及生理意义: 兴奋由心房向心室传导过程中在房室 交界处速度突然减慢的现象。 使房缩在前,室缩在后,使心室得到更 好的充盈。影响传导性的因素:(1)0相除极化速度和幅度0相除极化幅度大,局部电流大,传导快(2)邻近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四)收缩性1. 全或无式收缩2.不发生强直收缩 3. 依赖外源性钙三、心泵血功能(一)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心率: 每分钟心动周期(或心跳)的次数正常成人安静时60-100次/分(二)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心脏脏活动动房压压 室压压 A压压房室瓣 A瓣血流方向 室容等容收缩缩期 快

6、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中心V压)外周静脉压各器官,肢体静脉的血压中心静脉压胸腔大V或右心房内的压力正常值为40-120mmH2O2反映回心血量,指导输液中心静脉压过低,表示血容量不足中心V压160mmH2O,表示输液过多(超过 心脏负担,此时不应输液,需用强心剂)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主要)和V 回流量。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意义 1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右心功能)右心衰 心缩力 回心血量不能及时排出 中心静脉压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静脉回心血量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取决于循环血量/血管容积2.心收缩力 中心静脉压 静脉回心血量静脉淤血 右心衰 体静脉淤血 颈静脉怒张;肝

7、肿大下肢浮肿 左心衰 肺静脉淤血 肺水肿4.呼吸运动: 吸气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呼气时,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5.重力和体位: 直立时,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平卧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体位性低血压: 卧或蹲位突然直立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A-BP下降脑缺血头昏 心脏以上器官缺血 视网膜缺血眼发黑3.骨骼肌挤压作用: 骨骼肌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促进静脉血回流长期站立 或 V 瓣膜的损伤下肢 V曲张。 立正久站下肢 V回心量+ 精神 紧张虚脱。四、微循环定义:从微A到微V间的血液循环。(一)微循环血流通路及功能微循环的功能1物质交换场所2调节器官血流量和维持循环血量小A收缩微循环血流量小A舒张微循环血流量

8、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名称 血流通路 血流特点 作用迂回通路 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 血流缓慢 物质交换直捷通路 微A后微A通血Cap. 血流速较快 促血回流A-V短路 微AA-V 吻合支微V 随温度变化 调节体温真Cap.网微V 主要场所微V(二)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1N调节: 交感N(+) 微循环血流量 交感N(-) 微循环血流量 2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 缩血管去甲肾上腺素 微循环血流量 (经常性调节) 局部代谢产物 舒血管 (CO2,乳酸) 微循环血流量 五、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动力: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胶渗压血浆胶渗压 组织静水压有效滤过压 =+影响生成与回流的因素(组织水肿因素)

9、(1)毛细血管压力 左心衰致肺水肿右心衰致组织水肿(2)血浆胶渗压下降 营养不良,肾炎致浮肿肝硬化腹水(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过敏(4)淋巴回流受阻 丝虫病,淋巴管炎功能:(1)调节组织液与血浆间的液体平衡(2)回收蛋白质,转运营养物质(3)帮助脂肪吸收(4)防御作用(淋巴C和浆C参与免疫反应,巨噬C吞噬细菌)六、淋巴循环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 心脏的N支配心迷走N心交感N中枢延髓心抑制中枢延髓心加速中枢支配 范围围窦窦房结结,心房肌,房室交 界,房室束整个心脏脏作用心率减慢,心缩缩力减弱, 房室传传速减慢心率加快,心缩缩力增强, 房室传传速加快 递质递质AchNA受体M受体1

10、受体阻断剂剂阿托品普萘萘洛尔(心得安)血管的N支配1.缩血管N纤维:中枢:延髓缩血管中枢支配范围:全身大多数血管作用:缩血管(紧张性支配)递质:NA受体:受体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 延髓心加速中枢 延髓心加速中枢 延髓心加速中枢2.舒血管N纤维:交感舒血管N副交感舒血管N支配范围围骨骼肌血管少数器官血管递质递质AchAch受体MM作用血管舒张张,骨骼肌 血流增加少数器官血流量增 加心血管中枢基本中枢:延髓心迷走(抑制)中枢 安静时占优势心交感(加速)中枢 紧急时占优势缩血管中枢 安静时紧张性支配高级中枢: 脑干,下丘脑,小脑,大脑调节心血管活动与人体其它功能之间的整合心血管反射1.压力感受性反射

11、心交感N(-)舌咽N 心迷走N(+)迷走N 缩血管N(-)A-BP A-BP颈A窦,主A弓 压力感受器 (+)延髓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缩血管中枢(-)心脏 血管意义: 缓冲A-BP的突升突降,维持A-BP的相对稳定(经常性调节)2.化学感受性反射缩血管NA-BP加强意义:参与机体紧急状态时心血管功能调节颈A体, 主A体 化感器缩血管 中枢呼吸 中枢血 管呼吸运动血O2 血CO2 血 H+二. 体液调节1.全身性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 兴奋心脏 强心药 去甲肾上腺素 缩血管 升压药 血管紧张素 缩血管2.局部性体液调节 舒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 激肽 组胺 前列腺素第四节 器官循环冠脉循环(一)解剖特点1冠脉的小分支与主支成直角方向穿入心肌。2心肌毛细血管极为丰富(毛细血管数和心肌纤维数为1:1)。3吻合支在末梢较多,但较细,在较大或中等分支的血管,其吻合支较少,因此,侧支循环的建立需8-10小时。(二)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1途经短,血压高,血流快,血流量大 心脏重300克(占体重1/200) 血流量 300500mL(占CO的510%)2. AV血氧差大(氧摄取率大)心肌氧耗量27mL/分,全身耗氧量250mL/分3. 血流有断续性(心舒时多,心缩时少)所以舒张压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 是决定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三)冠脉血流调节主要: 局部代谢产物(尤其是腺苷)冠脉血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