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方法以及新技术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9591756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0.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方法以及新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方法以及新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方法以及新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方法以及新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方法以及新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方法以及新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方法以及新技术(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方法 以及新技术研究与探讨韩治华2013年10月教授http:/http:/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采煤工艺 2柔性支架的结构3存在的问题 4柔性支架的新技术 5引言1http:/1、我国急倾斜煤层资源情况引言1急倾斜煤层占我国煤层储量的40%,而南方地区80%的矿区赋存有急倾 斜煤层。我过急倾斜矿井数量多但产量不大,具2000年统计有国内17%矿井具有 急倾斜工作面,但产量仅占3.88%,随着近几年资源的减少急倾斜产量 有所提高2011年达到5%。http:/2、急倾斜煤层采煤特点当煤层倾角 时 ,称急斜煤层开采。急倾斜煤层开采的主要特点 :急倾斜煤层的构造复杂,断层和褶曲多,

2、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开采煤层的 赋存条件普遍较差、储量少、开采困难、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小。因此,开 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多数是中、小型矿井。 一般性特点:1、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 煤层由原水平状态,经过多次地质变动,变成急斜煤层。 地质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 在尺寸相同、煤层数目相同的井田内,煤 的储量相对下降。 2、采下的煤和垮落矸石会自动下滑 简化煤的运输;带来不安全因素 3、采煤工作面行人,运料及操作等各工序均较困难 http:/4、 顶板沿倾斜方向的分力增大,垂直于层面方向的分力减小,矿压显现缓 和,同时引起: 工作面支架不稳定; 底板岩层稳定性下降; 顶板、底板均会滑动 http

3、:/5、机械化采煤一般比较困难 6、急倾斜煤层采矿工程图采用采矿工程立面图、 层面图、剖面图 http:/急倾斜煤层开采的特点1、矿井多采用立井多水平集中运 输大巷和采区石门开拓方式 http:/2、采区用一组上山 眼的布置方式,或用 伪斜折返上山。1-1-运运输输输输石石门门门门,2-2-溜煤眼溜煤眼3-3-运料眼,运料眼,4-4-行人眼行人眼5-5-回回风风风风石石门门门门http:/3、采区一般不设上、中部车场,设下部车场4、采煤方法多样http:/3、急倾斜煤层常用开采方法及其发展急倾斜煤层采煤法的发展 解放前柱式采煤高落式或残柱式解放后 倒台阶走向长壁(20世纪50年代初)水平分层,

4、斜切分层(20世纪50年代)伪倾斜长壁(20世纪80年代)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1965)水平分段放顶煤(20世纪80年代后 期)http:/七十年代,中期淮南矿区首创“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该法回采工艺筒单。可实现三班连续出煤,单产高、效率高 。这种采煤方法的技术经济效果明显高于其它急倾煤层采煤 方法(综采放顶煤除外),是我国开采急倾煤层的一种主要 方法。 采煤工艺 21、采煤系统 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采面呈直线伪斜布置,沿 走向推进,并用柔性掩护支架隔离采空区,工人在掩护 支架下采煤 http:/http:/http:/111 采区回风石门;2采区运输石门;3运料眼; 4溜煤眼;

5、5 行人 眼;6区段回风巷;7区段运输巷;8 初采斜巷;9收作眼; 10架尾 移动轨迹线;11架头移动轨迹线;12采煤工作面; 13溜煤小眼; 14永久封闭墙;15小眼临时封闭http:/顶板;底板;地沟;钢梁;钢丝绳; 竹笆;压木;垫木;撑木1)准备 将回风巷扩宽到煤层顶底板,从切眼外5m处挖地沟 在扩宽的回风巷里安掩护支架 2、回采工作http:/http:/http:/http:/回采工作面上回风口http:/回采工作面http:/回采工作面下溜煤口http:/掩护支护调斜 将掩护支护调斜成伪斜工作面,斜角为25 区段回风巷;区段运输巷;初采斜巷;掩护支架; 支架移动轨迹线;支架放平位置

6、;溜煤小眼http:/采煤 炮采 工艺打眼-装药-联线- 放炮(全采面一次爆破或分段爆破)出煤(铺溜槽)- 调支架等。http:/炮眼布置http:/2)正常回采 (1)接长掩护支架 采煤 溜煤眼上留巷拆支架 在回风巷接长掩护支架,超过上出口8 10m (2)采煤 炮采 打眼- 装药- 联线- 放炮(全采面一次爆破或分段爆破)出煤(铺溜槽)- 调支架等。(3)拆支架 在采面下端将支架放平,并留出空间1.2m高,拆除支架http:/3)收尾 (1) 在停采线一侧掘两条收尾上山 走向间距8 10m,用联络眼贯通 (2)支架安装到收尾上山处,不再接长 (3)随采煤下放前端支架,伪斜角逐渐变小,并拆除

7、上端多余的支架,放平支架。 (4)全部拆除支架 http:/ 柔性掩护支架工作原理视频http:/1、端头支护 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采用长度为3.0m的型钢梁配DW25型单体液压 支柱四对八梁,一梁三柱的支护方式。2、超前支护 运输和回风顺槽超前加强支护段采用DW25型单体液压支柱配 DJB1000/300型金属铰接顶梁支护,回风、运输顺槽加强支护长度均为 20m,双加强支护方式。3、工作面支护 柔性掩护支架并排(6副/m),两根新、两根旧的钢丝绳用铁夹板、螺 丝拧固成整体。钢丝绳直径为 2830mm,长度25m根,两端封头不 少于0.1m。 3、支护工作http:/工作面采用适当长度的单体液

8、压支柱与半圆木配合支撑掩护支架和控 制顶板,其支护方式可为背顶支柱或斜撑控架支柱,并要求背顶支柱 和斜撑控架支柱应交替实施支护作业。 规定支柱间距为1.52.0m/根,工作面的空间高度(溜槽中间至架顶) 控制在0.7m1.6m,要求掩护支架放架到位,不得出现仰架、瓦架、 趴架、钻底及挂顶等情况。4、顶板控制 掩护支架背顶侧煤岩垫实厚度为1m-1.5m,作为直接顶或老顶垮落 时的缓冲层。 顶板在回采工作面上端头回采长度超过25m仍未垮落时,必须进行 强制爆破。http:/4、 评价及适用 优点: 安全、劳动条件好; 巷道布置简单,掘进率低; 工序简单,煤自溜,可全天连续采煤; 材料消耗低; 采面

9、较长,利于高产; 技术经济指标较好。 http:/缺点: 支架结构不完善,不能调节宽度; 全部工序以体力劳动为主(支架运输、安装和拆除,打眼、放炮,拆移溜槽等) 如有淋水,劳动条件差; 采面仅一组工人工作,工艺待改进; 煤尘大; 支架拆除费事。 http:/适用条件倾角大于60,厚度26m,埋藏稳定的急斜煤层。我国一些矿井在610,埋藏稳定的急斜煤层,以及厚度小 到1.3 m,埋藏稳定的急斜煤层,也有成功的应用。http:/ 柔性支架从结构上有: 1、平板型 2、八字形掩护支架 3、“”形支架 4、单支撑式支架 5、“7”字形掩护支架 6、多边形柔性掩护支架柔性支架的结构3http:/1、平板

10、型工字钢,钢丝绳,荆笆,压木,撑木http:/钢梁:比煤厚小0.30.5 m的直钢梁平行排列,每米宽度排放3根。钢丝绳: 2 5根钢丝绳,直径2243.5 mm钢夹板和螺栓将钢梁联成整体。http:/2、八字形掩护支架 适用: M =1.3 1.6m增加高度0.3 0.5m淮南李一矿http:/3、“”形支架 适用: , 4.6m 4、单支撑式支架 适用: ; M = 1.45 4.6m http:/http:/http:/http:/5、“7”字形掩护支架适应于倾角小于70,煤层厚度0.71.2米 。重庆中梁山煤矿使用。http:/重庆南桐矿业东林煤矿架肩架脚6、多边形柔性掩护支架http:

11、/掩护支架的宽度http:/ 1、掩护支架不能适应煤层厚度太大的变化,因掩护支架的结构固定,不能 调宽,对煤层厚度、倾角等产状变化的适应性差。尤其是当煤层中有夹矸 时,工作面中无法排除矸石,影响煤质 。 2、当煤层较薄时工作面空间小,工作环境较差。因此这种采煤方法最适用 的条件是煤层埋藏稳定,倾角及厚度变化很小,没有厚的夹石,煤层倾角 在55以上,厚度为0.76米的煤层。 3、在煤层倾角为4560各种厚度的急倾斜煤层中应用这种采煤方法时, 护架下放容易发生事故,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因此对于这种 条件下的护架结构及其下放方式应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4、目前这种采煤方法的全部工序都是人工进

12、行,比较繁重。因此无论是护 架的运送,安装和拆卸,还是回采工作面中的落煤及煤的装运工作,都迫 切需要实现机械化,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 存在的问题 4http:/ 柔性掩护支架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现场常见故障的处理http:/柔性支架的新技术 51、四连杆铰接支架http:/2、自移式机械化柔 性支架http:/http:/http:/http:/河北诚田恒业煤矿设备有限公司 3、柔性掩护液压支 架http:/ 4、液压支腿式柔性掩护支架(设想)http:/优点:支架下放可控、支撑空间大、支撑力均匀、整体支架重量轻。需解决的问题:支架下放时稳定性、油缸的控制方式、在没有专用采煤机械前提下 支持空间的有无意义http:/http:/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