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紫外光谱-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9591456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紫外光谱-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化学]紫外光谱-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化学]紫外光谱-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化学]紫外光谱-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化学]紫外光谱-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紫外光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紫外光谱-(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2012.9色谱分析:GC,HPLC,TLC 与裂解-色谱成分分析波谱分析:UV,IR,NMR,MS(有机)-结构分析 色谱分析:具有高效分离能力可以把复杂有机混合物分离 成单一的纯组分 波谱分析:纯样品进行结构分析,特点是:微量化、测 量快、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除MS之外,可回收样品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环境分 析,生物化工,皮革化工,生物药品分析,新药品的结构表征,天然有机,生物有机,金属有机化学,化学, 医学,生理病理 概论波谱分析:UV,IR,NMR,MS(有机)-结构分析 概论质谱(MS) 分子量及部分结构信息红外光谱(IR) 官能团种类紫外可

2、见光谱(UV / Vis) 共轭结构核磁共振谱(NMR) C-H骨架及所处化学环境四谱提供的信息:仪器分析:测定复杂结构的化合物 样品用量少 四谱同时用或联用技术 四谱比较: 灵敏度:MSUVIR1HNMR13CNMRMS: 微克级UV: ppb级IR:毫克级(可微克级,FTIR)1HNMR:0.5mg13CNMR: 0.5mg可回收四谱的信息量比较:1HNMR及13CNMRMS IRUV 本课程内容,目的及要求:介绍:四谱与各种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各谱的解析技术以及运用四谱综合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能解析一般的图谱,掌握各谱原理、各种化合物谱图的特点及应用各谱解析未知化合物。 应了解

3、各谱的长处及解决的结构类型;应用多种谱图,互相取长补短。论文中的结构表征:1HNMR(CDCl3):0.78(t,J=8Hz);2.96(s,1H) IR(KBr), (cm-1) : 3420,1683, MS(EI):m/z(%) 525(M+,46), 507(30),43(100) HRMS:Calcd for C17H20O2:266.1458;found 266.1460)1 基本知识2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及实验方法 3 电子跃迁的类型4 紫外光谱中常用的术语 5 紫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6 几种效应7 Woodward-Fieser经验规则8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第一章第

4、一章 紫外光谱紫外光谱(UV)(UV) Ultraviolet SpectrumUltraviolet Spectrum本章学习要求本章学习要求1.了解电磁辐射能与分子吸收光谱类型之间的关系。 2.了解电子跃迁类型、发色团类型及其与紫外吸收峰 波长的关系。 3.掌握共轭体系越长,吸收峰的波长也越长的道理, 并计算共轭烯烃,、不饱和醛、酮、酸、酯及某 些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max)。 4.了解溶剂对*及n*跃迁的影响。 5.计算最大摩尔吸光系数(max)。 6.了解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1电磁辐射(电磁波,光) :以巨大速度通过空 间、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能量。 2

5、电磁辐射的性质:具有波、粒二向性。 波动性: 粒子性:第一节 基础知识第一节 基础知识一、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及分类(1-3)(1-1)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3.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即 EEe+Ev+Erevr 能级跃迁(1)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Er:0.0050.050eV,跃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

6、或分子转动光谱;(2)振动能级的能量差Ev约为:0.05eV,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3)电子能级的能量差Ee较大120eV。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子光谱。能级跃迁将价电子激发到较高能级所产生的吸收光谱主要在近 紫外及可见光谱区,称为紫外及可见光谱(简称紫外光谱 ,UV)。引起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的吸收光谱,主要在中红外 区,称红外吸收光谱(简称红外光谱,IR)。不同的吸收光谱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分子的结构特征。4. 电磁波与光谱区的关系-射线 X-射线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光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微 波 无 线 电 波800K

7、j/mol,吸收波长150nm 。s s*2. n s*能量200nm, 102, 弱吸收(CX,CO,CN 孤对电子)。n s*3. p p* 非共轭p p* 200nm, 104,为强吸 收(K带),强带。p p*4. n p* 吸收波长300nm。 n p*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叫R带,为 弱带, max为10-100 。含有 C=O , C=CO结构中存在 此类跃迁。n p*二、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的特征 (P书7)A吸收峰吸收峰 吸收峰吸收峰 谷 谷 肩峰(shoulder peak)末端吸收末端吸收(end absorption)(end absorpti

8、on)maxmaxminminsh因此需注明测定时所用的溶剂。常用甲醇、乙醇、环己烷等在 200800nm无吸收的溶剂。在吸收曲线中有时会出现肩峰, 报道 该数据时, 可用sh(shoulder)表明。紫外光谱数据报道举例:UV lmax 230nm(=11029),lmax 310nm(=42)。必要时尚 可列出lmin 。测定时所用溶剂不 同,会影响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乙醇乙醇每一峰的最大吸收处的波长 可用lmax(或l极大)表示,底谷 则可用lmin表示。其吸收强度 则以摩尔吸光系数或 log 表示。3-甲基-3-戊烯-2-酮紫外光谱l315(sh)图1.4 视黄醇(VA, 1.3210

9、-5M甲醇中) 和反-b-胡萝卜素(VA, 1.3210-5M己烷中)l325三、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几个基本术语1、发色团(生色团)凡是能够吸收紫外光和可见光而引起电子能级跃迁的基 团称为发色团。发色团主要是指具有不饱和键和不饱和键 上连有杂原子的基团,如烯键、羰基等。一般地, *跃迁的吸收系数均大于10000,而 n*跃迁的 吸收系数均小于500。 2、助色团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与发色团相连时,吸收波长发 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称为助色团, 如OH,NH2,OR,卤素等。当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 烯、炔、芳香环相连时, *跃迁吸收带向长波方向 移动(红移),而且吸收强度增大;如果

10、与含杂原子的不 饱和键相连,n*跃迁向短波方向移动(蓝移)。发色团化合物maxnm跃迁类型乙烯基 乙烯基 炔基 羰基亚胺基 偶氮基 亚硝基硝基氰基 苯基乙烯 氯乙烯 乙炔 乙醛 丙酮t-C4H9N=CHCH3CH3N=NCH3 t-C4H9N=O硝基甲烷乙氰 苯165 185 173 289 182 270 190 238 338 665 300 279 202 160 184 204 254* * * n* * n* * n* n* n* n* n* * * * * *10000 10000 6000 12.5 10000 15 1000 200 4 20 100 15.8 4400 600

11、00 7900 250助色团化合物maxnm跃迁类型OH-NH2ClBrI OH Cl NH2 OC2H5 Br苯苯酚苯胺氯苯溴苯碘苯乙醛 乙酸 乙酰氯 乙酰胺 乙酸乙酯 乙酰溴204(E2) 254(B) 211(E2) 270(B) 235(E2) 287(B) 210(E2) 257(B) 210(E2) 261(B) 226(E2) 256(B) 285 204 235 214 211 250* * * * * * * * * * * * n* n* n* n* n* n*7900 250 6200 1450 9130 1450 7500 170 7900 192 13000 800

12、- 41 53 - 58 933、红移和蓝移,除了助色团的影响外,溶剂对吸收带的位 置也有很大影响。4、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随着有机化合物结构发生变化或溶剂改变时,在吸收带红移或蓝移的同时,常伴有吸光度的增强或减弱。 吸光度增强的效应称为增色效应,吸光度减弱的效应称 为减色效应。四、吸收带四、吸收带(Absorption Band)(Absorption Band)1R带由n*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R带。 max在 270nm以上,吸收强度很弱,摩尔消光系数max小于100 。2K带共轭双链体系由于*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 为K带。max比R带的短,吸收强度很强,摩尔消光系数 max大于104。3

13、B带由苯环的*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B带。 max为230-7000。苯在230-270nm谱带上出现精细结 构的吸收,中心在256nm处,max约为250。当苯环被 取代后,精细结构的小峰往往消失。4E带E带相当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它又分为E1 、E2两个吸收带。二者可分别看成是苯环中的乙烯键 和共轭乙烯键所引起的,也属于*跃迁类型。当 苯环上有助色团(如OH,Cl等)取代时,E2带向 长波方向运动,当有发色团取代而且与苯环共轭时, E2带的吸收强度大大地增加,此时的E2带就相当于K带 。 1.共轭效应(conjugation effect)对max的影响 (1)-共轭对max的影响

14、共轭烯类CCCC 中,每个双键的 轨道相互作 用,形成一套新的成键及反键轨道,如丁二烯的成键 轨道 与反键轨道 *间的能量差值要比乙烯的 *间的能量差要小得多。故实现 2 3*跃迁吸收的能 量比 *跃迁要小,所以丁二烯吸收峰( max 217 nm)比乙烯吸收峰( max 175 nm)的波长要长,共轭双 键数目越多,吸收峰红移越显著。 五、影响max的主要因素 共轭烯类CCCC图1-10 共轭多烯分子轨道能及示意图最低反键轨道(最低空轨道)最高成键分子轨道(最高占据轨道)共轭多烯类CC(CC)nCC162 217 258 296 nm 两个不同发色团相互共轭时,对紫外光谱的影响与上述情形相

15、似。例如 CH3CHCHCHO 中,烯烃双键因与羰基相互共 轭,产生新的分子轨道。因此, 共轭使 *跃迁、n *跃迁峰均红移。 图1-11 羰基和双键共轭的分子轨道(2)p- 共轭对max 的影响 某些具有孤对电子(n 电子)的基团,如-OH、-X、或-NH2, 被引入双键的一端时,将产生p- 共轭效应,使 max 长移, max 增加。 p- 共轭体系越大,助色基团的助色效应越强 ,吸收带越向长波方向移动。 图1-12 体系和助色基团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分子轨道示意图(3)超共轭效应(hyperconjugation ) 对max 的影响 烷基取代双键碳上的氢以后,通过烷基的C-H 键和 体系电子云重叠引起的共轭作用,使 *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