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12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基本知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9591386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155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12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医学]12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医学]12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医学]12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医学]12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12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12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基本知识(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 基本知识健康管理师培训冯嘉丽南方医科大学培训中心健康管理 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特 点 管理学 健康维护 疾病预防 临床治疗 康复基本步骤 健康信息、收集资料 健康风险评估 一般健康状况分析评估、疾病风险预测 健康干预、咨询、指导 干预效果评估 一、流行病学 二、统计学基础冯嘉丽制作研究对象传染病慢性病及所有疾病人群健康状况、公共卫生问题定 义 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分 布及其影响因素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并研究防制疾 病及促进健康的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2、策略和措施的科的科 学。学。基本含义 从群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 从研究各种疾病与健康的分布的现象 入手,探讨分布的规律,研究影响分 布的因素 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控 制疾病流行,促进群体健康的策略与 措施研究方法观 察 法实 验 法数 理 法描述流行病学 分析流行病学 横断面调查 监测 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项目理论流行病学 产生假设 检验假设 验证假设 三、常用指标一、相对数指标 比(ratio) :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特点: 表示分子和分母间的数量关系; 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 分子和分母是两个彼此分离的互相不重叠或

3、 包含的量; 分子和分母本身可以是绝对数、比例、比。2比例(proportion):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 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 构成比例:是自身构成的部分与全体的比 值。代表随机抽样,抽取到某种成分的概 率。 发生(频率)比例:在其内发生某变化的 部分与全体的比值。反映在一定时间内, 发生某种变化者占全体的比例。 无量纲,取值范围在0,1。构成比例常用来表示疾病或死亡的顺位、位次或所占比重 有有100100台电视机,连续开放台电视机,连续开放10001000小时,有小时,有 8 8台坏了,这台坏了,这100100台电视机台电视机10001000小时的损小时的损 坏比例等于坏比例等于8%8%。发

4、生频率比例3率(rate): 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事件发 生的频率。 有量纲,可以取任何值,不一定在0,1 当观察期间为一个单位时段,变量的变化远 远小于变量的值时,率与发生比例在数值上 近似相等。发病指标v发病率(incidence rate)v罹患率(attack rate)v患病率(prevalence rate)v感染率 (infection rate)v病残率 (disability rate)(一)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 出现的频率。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应 用v用作描述疾病分布v反映疾病发生比率v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v可按

5、病种、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分别统计计算获得发病专率 注意事项 分子: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发病率一般根据病例报告来计算,若病例 报告制度不健全,病例报告漏报情况严重 时或诊断的标准不一致时,其准确性将受 到影响。 比较不同地区的发病资料时,应考虑年龄 或性别结构不同,注意可比性,常用发病 的标化率进行比较。(二)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 所占的比例。按观察时间:v 期间患病率v 时点患病率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若未加任何说明,一般是指时点患病率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 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

6、发病率和病程三者的关系是:P 患病率 I 发病率 D 病程 v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v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 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 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研究发病的病因时,应选用发病 率而不选用患病率。应 用死亡指标v 死亡率 (mortality rate) v 病死率 (fatality rate)v 生存率 (survival rate)v 累积死亡率 (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 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K= 100%, 1000

7、/千,或 10000/万 死亡率 用于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险 性大小的指标。注意事项分母中同年平均人口数可用斜面两种办 法代替: 该年7月1日人口数 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之和除以2注意事项 粗死亡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 未经过调整的率。 比较不同地区或年代的疾病死亡率时,不 宜直接用粗死亡率来比较。 各地区人口的年龄或性别构成可能不同, 使得不同地区或人群间的死亡率可能不具 有可比性,常需将死亡率进行标化后才可 以比较。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年),患某 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病死率应 用v 表示某确诊疾病的

8、死亡概率v可反映该疾病的严重程度v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v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生存率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 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 5 年) 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应 用v研究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v评价某些病程较长疾病的远期疗效v在某些慢性病、传染病,如结核病、癌症、冠心病等的研究中常应用累积死亡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例。累积死亡率是由各年龄组死亡专率构成,不受人口构 成的影响,两个累积死亡率可直接比较。注意事项 计算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时,从理论上 讲应以所有可能患某种疾病的人数作为分 母才能正确地反映发病或死亡的强度。但 在

9、实际计算时有一定困难。 分子应有确切的定义或标准并应当坚持始 终 计算疾病的频率时,通常是以年为时间单 位,但也可根据研究者的需要另外规定时 间单位关联强度的流行病学指标v相对危险度v特异危险度v人群特异危险度v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相对危险度(危险比/率比)RR意义: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 多少倍RR值越大,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 局关联强度越大 Ie:暴露组率Io:非暴露组率概念: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与非暴露 组发病(或死亡)率的比值。意 义 RR=1,表示暴露与疾病危险无关联 R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正相关 ,暴露越多,疾病越多,可能是致病因素 。 RR1,说明疾病的

10、危险度减少,负相关 ,暴露越多,疾病越少,具有保护意义。特异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率差) AR意义 暴露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表示单独由某因 素所致的发病(或死亡)危险 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 或概念: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 发病(或死亡)率之差。意义:吸烟对于每个受害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比患心血管病 的危险大得多;对于整个人群,吸烟引起心血管的死亡率 却比肺癌的高。RR 吸烟对肺癌的病因学意义较大AR 戒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较大 ,即公共卫生意义较大 RR与AR的区别疾病吸烟者非吸烟者RRAR肺癌48.334.6910.843.84 心血管

11、疾病294.67169.451.7125.13(1/10万人年)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意义暴露人群与一般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 生率的大小P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 数量越大 PAR= ItI0 It:全人群发病率Io:非暴露组发病率概念: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意义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或 Pe:总人群的暴露比例概念: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某病占人群 中某病发病的百分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按设计类型分类描述流行病学 分析流行病学 横断面调查 疾病监测 生态学研究 筛检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 随机化临床实验

12、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实验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模型 描述流行病学收集资料(现有资料、专门目的调查所得资料)计算相应统计指标和疾病率比较不同时间、地区、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索病因、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内对特定人群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调查人群: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又称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第一节、现况研究现况调查描述疾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提供疾病致病因素的线索确定高危人群对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及其他资料的质量评价第二节现况调查 目 的方法及种类 面访 信访 电话访问 自填式问卷调查:个人基本情况、个人与 家族病史、行为及生活方式 体格检查和实

13、验室检查 敏感问题的调查方法常用抽样调查,结果有较强推广意义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第二节现况调查 优 点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定为正常人第二节现况调查 缺 点研究实例 P234练习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想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及相关因素的现状,为制定社区慢性病管理及慢性病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 方式: 抽样调查 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估计样本量 调查方法: 问卷 包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患病的情况、 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情况以及慢性病相关 知识 分析指标: 患病率(病种、性别、年龄组);暴露率 (各

14、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组、暴露率与 患病的关系);知晓率(相关知识、性别 、年龄组)分析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分析疾病和健康状态与可能的致病 因素之间的关系筛选致病因素形成和检验病因假说队列研究 对一定范围内未患有的人群按是否暴露 于某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进行分组 ,随访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 或死亡率,以研究某因素或某特征是否 与某疾病发生或死亡存在着关系。目标人群未患某研究疾病代表 性样 本NoYesNo暴露组非暴露组时间顺序 是否暴露某个危险因子结局(疾病)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Yes时间顺序 过去 现在 将来 历史性队列双向性队列前瞻性队列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

15、料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前瞻性收集资料前瞻性收集资料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v观察法 v设立对照 v由因到果,符合时间顺序 v确证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v追踪两组间的发病或死亡率差异特 点队列研究优点: 从原因(病因)到结果(疾病) 可直接进行因果推断 可进行一因多果研究 缺点: 所需人数较多,时间较长,易产生失访偏 倚研究实例 P236 探讨超重/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 确定暴露因素 超重: 24体重指数28 肥胖: 体重指数28 结局 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即研 究者希望追踪观察的时间 糖尿病 确定研究现场 一个或多个社区 代表性:研究人群能够反映目标人群的情 况 可行性:人力、物力的耗费,研究现场的 工作基础,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确定研究人群 超重组、肥胖组 对照组(体重正常组) 要求: 三组人群 ?糖尿病 除了体重外,其他各种影响因素或人群特 征都应尽可能地相同,即具有可比性 估算样本量 资料收集与随访:随访的方法、内容、时 间间隔、观察终点及随访者 基线资料和随访资料:问卷调查、体格检 查和实验室检查 随访周期:每年1次 分析指标 超重组、肥胖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及资料 的可靠性分析 计算两组的糖尿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