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件3.3(梅晓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584209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3.3(梅晓榕)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3.3(梅晓榕)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3.3(梅晓榕)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3.3(梅晓榕)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3.3(梅晓榕)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3.3(梅晓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课件3.3(梅晓榕)(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G (s)R(s)E(s)C(s )+ -+Gd(s)图3-4按给定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3.2.5 提高系统控制精度的措施 增加前向通道积分环节的个数或增大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可以减 小系统的给定误差;增加E(s)到扰动作用点之间的积分环节个数或 放大倍数,可以减小系统的扰动误差;例11系统如图:G(s)=1/(s3+ 2s2+3s+4).试确定补偿通道的传递函数 ,使系统在单位斜坡给定作用下无稳态误差。通常在系统中引入与给定作用有关或与扰动作用有关的附加控制作 用,构成复合控制系统。1School of In

2、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解:系统误差的拉氏变化为:如果:可以实现对任一给定的全补偿。该补偿环节为三阶微分调节器,不 宜实现且易引入高频干扰。根据具体的输入形式,实现近似补偿。sE(s)满足拉氏变换终值定理的条件,要使系统在单位斜坡给定作 用下无稳态误差,应有(3-10 )根据系统误差拉氏变化表达式(3-10),使补偿通道传递函数即可实现斜坡给定无稳态误差。比例微分调节器2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3.3线性系统暂态响应稳定性:系统在扰动作用后能否建立新的平衡状态。静态误差:系统静态精度. 暂态响应

3、过程:系统由接受外作用开始到新平衡状态出现的中间过 渡过程. 也称动态响应。暂态响应性能指标:以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衰减振荡过程 (或称欠阻尼振荡过程)为标准来定义的. 动态品质指标:比较重要的是最大超调量和调整时间。响应的平稳性系统响应的初始快速性研究动态响应的方法(1)数值解(2)高价近似一二阶。系统响应的总体快速性典型性能指标:最大超调量、上升时间、延迟时间、峰值时间和调 整时间。3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延迟时间: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静态值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最大超调量: 在暂态期间输出超过对应于输出终值的最大偏离量。

4、也用来度量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常表示为阶跃响应终值的百分数, 即 峰值时间:对应于最大超 调量发生的时间 (t=0 开 始计时)调整时间:输出与其对 应于输出终值之间的偏 差达到容许范围(一般取 5%或2%)所经历的暂态过 程时间(从 t=0 开始计 时), 称为调整时间。 上升时间:在暂态过程中, 输出第一次达到对应于输出终值的时间 ( 从 t=0 开始计时 ), 称为上升时间。 0.05图3-3控制系统典型阶跃响应超调量c(t)t1p%trtpts上升时间峰值时间 调整时间0.5td延迟时间4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3.4一阶系统

5、的暂态响应 11 +TsC(s)R(s)R(s)C(s)+ -图3-5一阶系统方框图3.4.1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由拉氏反变换得单位阶跃响应C(t)为:系统的时间常数T:阶跃响应曲线 c(t) 达到其终值的 63.2% 的时间.当经过的时间t=3T,4T时, 响应将分 别达到静态值的95%或98%.2%C(t)t1ts=4T0.632T5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3.4.2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单位脉冲输入 有 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01/TtC(t )图3-6一阶系统单位脉冲响应3.4.3线性定常系统的重要特性一个输入信号导数的时域

6、响应等于该输入信号时域响应的导数。 一个输入信号积分的时域响应等于该输入信号时域响应的积分。 3.5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在分析或设计系统时,二阶系统的响应特性常被视为一种基准 。 6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时间常数阻尼比无阻尼自然振荡角频率)s( snn 22+R(s)C(s) +-R(s)C(s)+-系统传递函数为:(3-11)令:3.5.1典型二阶系统方框图n2R(s)C(s) s2sn2+n2R(s)C(s)7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1,欠阻尼3.5.2二阶系统的闭

7、环极点二阶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闭环特征根为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 复根,位于s平面的左半平面。二阶系统的闭环特征根自然振荡频率jdjn -q 0s平面s1s2n图3-7欠阻尼系统特征根在s 平面的分布8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单位阶跃响应:C(t)t01图3-8欠阻尼阶跃响应曲线(3-12)9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2, 无阻尼3, 临界阻尼临界阻尼响应没有超调量。 稳态分量等于系统的输入量 ,稳态误差为零。二阶系统的闭环特征根 为一对纯虚根C(t)t10图3-9二阶 系统

8、无阻尼 响应曲线二阶系统的闭环特征 根为一对等值实根系统的无阻尼响应无暂 态过程,立刻进入稳态 的等幅振荡n。tC(t)01ts 图3-10临界阻尼响应10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4, 过阻尼闭环特征根为一对不 等值的负实根tC(t)01ts 图3-11过阻尼响应响应的曲线与临界阻 尼时一样,按指数规 律单调增加,但调节 速度更慢。若两个特 征根相差3倍以上, 可把过阻尼二阶系统 简化为一阶系统近似 分析。系统响应的暂态分量 为两个衰减的指数项 ,相应的稳态分量为 1。5, 不稳定响应二阶系统的闭环特征根位于s平面的右半部 ,系统的

9、响应是发散的,此时系统不能工 作。11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0时,虽然响应有超调,但上升速度较快,调节时间也较短 。合理选择的取值,使系统具有满意的响应快速性和平稳性。工程上有时把阻尼比=0.707的二阶系统称为二阶最优系统。控制系统设计以欠阻尼为主,以下分析针对欠阻尼3.5.3二阶系统暂态响应的性能指标(3-12)上升时间:令c(t)=1,代入(3-12)式(3-13)12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峰值时间:阶跃输入作用于系统开始,响应达到第一

10、个峰值的时间(3-14)(3-15)最大超调量:发生在t=tp, c()=1,(3-17)调整时间:则:即:13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3-18)工程上当0.10.9时,用下列二式计算调整时间。(3-19)(3-20)阻尼系数 与超调量 p% 和调整时间ts 的关系1)阻尼系数, p% ts在0.707处有一个最小值2) n ts p% (保持不变)14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例12:一个二阶系统,要求 求系统极点位置。jn-45015School of Informa

11、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例13:在图3-12系统中=0.6,n=5rad/s,当系统受到阶跃输入信号 作用时,试求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和调整时间。)s( snn 22+R(s)C(s) +-图3-12 二阶系统E(s)解:根据给定的和n的值, 可求得1)上升时间tr:2)峰值时间tp:3)最大超调量:4)调整时间ts:16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控制系统三个基本性能要求:1)稳定性确定系统是否稳定:稳定性定义、稳定的充要条件、劳 斯判据.2)准确性使系统误差尽可能小:静态误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终

12、 值定理条件.3)快速性亦即系统动态要求:要求系统超调量小,调节时间短。 掌握一阶、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典型响应特点,能熟练确定一阶 、二阶系统特征参数,掌握其欠阻尼系统动态特性的计算方法及条 件,掌握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参数、极点位置与动态性能的关系。3.6 小结17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作业题1. 已知单位反馈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式中T1=0.1(s), T2=0.5(s),输入信号 r(t)=2+0.5t求:1)K=1时的系统稳态误差,2)是否可选择一合适的K值 使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025?2. 下图所示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b图。试确定系统参数和 k1、 k2、 a.R(s)C(s) +-C(t)t30.10(b)4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