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新进展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9563610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新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新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新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新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新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新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新进展(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乳腺癌放射治疗 的新进展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成芳早 期 乳 腺 癌 的 放 射 治 疗乳腺癌发病率上升死亡率已开始下降(美国、英国、加拿大)1991年1995年 美国乳腺癌死亡率下降6.3%65岁 下降2.8%乳腺癌死亡率下降主要原因:乳腺X片普查,早期病人增多治疗疗效提高乳腺癌治疗的展望 (Veronesi V.)v越来越重视病人的生活质量 v从最大耐受的治疗转变为最少的有效治疗(一)适度手术代替毁损性手术1. 全乳切除术不断地减少;保乳治疗 不断地增加2. 区域淋巴结清扫只限于淋巴结有转 移的病人。 (二)放射治疗靶向性更强,照射范围不断 地减少,以替代包括区域淋巴结在内的大 野照射

2、;部分乳腺照射即将成为现实(三)全身治疗要依据对内分泌或化疗药物 的有效率来决定,用强度适中的治疗来代 替高剂量化疗。 随着对乳腺癌病理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乳腺癌的治疗较前已取得较大的发展。第一是 原发肿瘤的切除范围以及区域淋巴结清 扫的范围都在逐渐减小; 第二是 随保乳手术的增加,乳房照射着明显增 加,但对于区域淋巴引流区的照射指征趋于更 严格,由于适形调强等精确放疗技术的应用, 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特别是对心脏和肺组 织的损伤明显减轻; 第三是 化疗的指征明显较前放宽 ,特 别对于以往NO的不主张化疗的病人,现 在认为对高危组患者也应行化疗; 第四是 内分泌治疗趋于更加合理,特别 是

3、二线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应用; 第五是 肿瘤标记物于指导治疗和估测预 后的关系更加明确; 第六是 癌基因治疗的研究已进入临床试 验阶段,并已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对于选择的乳腺癌病人,放射治 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增加存活率 已得到证实,但就放疗指征的选择和 放射野的设计,既哪些病人接受放疗 有益,照射野应包括哪些区域仍未达 到一致共识。 当前保乳手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约占50- 60%,在国内约占10-25%,其增加的原因 其一 是乳腺癌属于全身性病变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 ,大手术切除不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其二 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明显增加给保乳手术创造 了条件; 其三 是患者对存活质量的要求增加; 其

4、四 是先进的放疗设备和放疗技术以及有效的化疗 药物的应用为保乳手术保驾护航; 其五 是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证实了保乳治疗的疗效 。 某院比较了156例保乳手术加放疗病 人的5年存活率为89%,较根治术者 87%疗效不差,但病人的存活质量以及 社会心态和家庭感情均明显优于根治术 。 保乳手术的选择指征取决于以 下三个方面: 其一 是肿瘤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数目和位置 ; 其二 是病人因素,包括病人的意愿和选择,乳 房体积大小,病人的经济状况以及能否密切随访 ; 其三 是其他因素,主要包括病人是否合并妊娠 ,有无以往胸部放疗史以及有无血管胶原性疾病 等。 保乳手术后由于乳房照射时会 对下方的心脏和肺

5、组织产生损伤,所 以对定位和照射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 格。 一、乳腺放疗定位技术:病人仰卧在CT模拟机或X线模拟机床 上,下垫一乳腺定位拖架,依据人长轴 方面调整角度,使胸骨呈水平位置。目 前最常用的是CT模拟定位技术。 照射野的上界在胸廓入口水平(锁骨上 野不照射时),下界位于乳腺组织下 2cm,内界位于胸骨中线(内乳野不 行照射时),外界位于腋中线,扫描时 在内外界中点各放一铅丝,在扫描时得 到以下数据内切线角外切线角等 中心点位置野间距移床位置,并把 扫描参数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后得 到理想的放疗计划。 二.照射技术:1.乳腺切线照射技术: 采用4-6MvX线,把照射野的下半 野挡住以减

6、小偏射线对心脏和肺组 织的损伤,根据乳腺组织的弧度和 治疗计划系统要求,加适当角度的 楔形板,常规分割,1.8-2.0Gy/次 ,5次/周,切线野总量46-50Gy. 2.适形调强照射技术 随着放疗设备和放疗技术的不断发 展,放射线每一射束强度的调整已 成为可能,适形调强放疗的特点是 先决定最佳的治疗计划,在由计算 机确定实现该计划的治疗参数,包 括射束方向,数目,能量等,最后 支配加速器照射。 适形调强放疗的优点是照射野的形 状能够完全和靶区的实际形状相吻 合,能够把高剂量:放射线投照到靶 区而靶区周围的敏感组织受照计量 最小,其最大受益是减少了肺,心 脏及冠状动脉的损伤。图1为常规照 射技

7、术与适形调强技术计量分不的 比较。 IMRT与常规放疗肺照受量的比较3乳腺象限调强照射技术: 对于肿瘤体积小,无广泛微小钙化而 且低度恶性病人,绝大多数临床失败 发生在肿瘤位于的同一象限内,所以 有人提出对上述病人在局部切除术后 行象限照射或部分乳腺照射,其初步 的临床结果已得到证实。该技术在保 证疗效的前提下,又明显地减轻了放 射损伤,有利于病人的功能和美容。 图2为象限调强的三维计量分布。 保乳术后瘤床追加计 量照射 Holland等人报道,当肿瘤直径2cm或病人行象限切除者。 病人年龄50岁,肿瘤1cm,切缘阴性 ,无明显坏死的低度恶性肿瘤。 (4)术中补充放疗 病人在行局部切除后,用电

8、子线对瘤床 直接照射,剂量一般1015Gy,其优点 是定位准确,缩短了治疗时间。 乳腺根治术后的放射 治疗 乳癌根治术主要用于T2N1M0的病 人,根据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状况 决定是否行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照 射。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失败的最常 见部位是胸壁和锁骨上区淋巴结。 一.胸壁的照射: 目的:对于行根治术后胸壁照射的 目的是减少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肿 瘤种植和复发;行改良根治术者 除以上因素外还包括减少肌间淋 巴结复发。 指征:以下之一者应照射胸壁 肉眼或镜下肿瘤残余; 4个腋淋巴结转移; T3期肿瘤伴以下之一者:腋淋巴 结(+)或血管,淋巴管癌检; 2个病灶不在同一象限。 胸壁照射技术;

9、 X线切线照射主要用于行改良根治术 者。用4-6mvX线加适当角度锲形 板和表面填充物,有条件者行适形调 强照射电子线照射多用于根治术后者 ,根据胸壁厚度选择适当能量电子线 。表面加适当厚度填充物,特别在野 外手术切口处。 照射野: 上界位于胸廓入口或与锁骨上野相 交处,下界位于乳腺组织2cm,内 界为胸骨中线或内乳外缘,外界位 于中线。 二锁骨上区的预防照射 : 锁骨上区是位于胸壁之后第二常见 的失败位置。根据某院2396例病人 资料分析,锁骨上区总淋巴转移率 为3.8%。对AXI/II组(+)而AXIII (-)者锁骨上区转移几率为0, AXI/II/III均(+)者锁骨上区转移 率为45

10、.5%。 (1)照射指征: 1.腋顶淋巴结转移者; 2.内乳淋巴结转移者; 3.腋窝淋巴结转移未清扫腋顶者; 4.腋窝淋巴结大于等于4个转移不在 同一腋水平 ; 5.对内上象限肿瘤是否照射锁骨上 区有争议。(2)照射野设计与照射技术 : 照射野设计:内界位于胸骨中线,外 界位于腋前线水平,上界位于环甲膜 水平,下界位于第二 间(采用半野技 术),一般机架角向健侧倾斜10-15 度采用60CO或46mvX照射线常规 分照射为4550GY当和内乳野合照 时设“倒L型野”。 三.内乳区的照射: 照射指征: 腋淋巴结大于等于4个转移.; 广泛的血管淋巴结癌栓; 肿瘤穿破淋巴结包膜; 对T2N0的内上象

11、限肿瘤是否照射内乳区 有争议。 设野:内界为胸骨中线外5cm,上界为锁 骨上野下缘,下界为第四肋水平,行电子 线照射或与X线结合照射,常规分割,剂量 为46-50Gy。四腋窝区的照射: 指征:具备以下之一者应补照腋窝 :4个腋淋巴2个水平转移; 腋淋巴结10个转移或腋淋巴结 50%有转移; 腋窝淋巴结穿破包膜,粘连固定 或淋巴结2cm; 淋巴结阴性切缘5mm者。 射野原则及照射技术:上界为锁骨 水平,下界为第二肋骨水平,内界 为胸廓内缘,外界为腋后线水平。 60C0或4-10mvX线照射,剂量为 46-50Gy 。 放疗与化疗的顺序 术后放化疗的顺序主要有:先放疗,先化 疗,放化疗同时和三明治

12、式夹心治疗 一、先放疗 主要用于局部复发为主要危险者, 包括: (1)患者行保乳手术后肿瘤有残余者; (2)区域淋巴结无转移或极少数转移 。 建议行保乳术后不化疗者放疗应在术后6 周内开始;行化疗者放疗应在术后16周 内开始;根治术后先化疗者放疗应不迟 于术后6个月开始。二、先化疗 主要用于远处转移是主要危险者,包括 以下: 行根治手术或手术较彻底者; 区域淋巴结多个转移或广泛转移者; 临床怀疑已发生远处转移者; 高度恶性肿瘤多发癌栓者。 三.放化疗同时 适应征:放化疗同时主要适应于 局部晚期肿瘤,病人一般情况好并 且能耐受者。 优点:放化疗同时的主要优点可 以尽早杀死微小转移灶,缩短总的 治

13、疗时间,同化疗药可以作为放疗 的增敏剂。 四三明治式夹心治疗 由于手术是局部治疗,所以术后先 给两疗程化疗,再行放疗,放疗完 成后在行化疗。 乳腺癌放疗的明天一.生物学靶区与生物学强调 由于受到影像技术的制约,当今的放 疗只能根据物理影像或解剖影像以及 传统的经验式的方法设定靶区,该方 法存在两大主要的损伤: 其一是不能合理地包括亚临床病灶造 成靶区的漏照(脱靶)或靶区设置过大导 致不必要的损伤; 其二是不能针对靶区内瘤细胞的异 型性,例如肿瘤的乏氧细胞状况, 血管生成情况以及瘤细胞特别是肿 瘤干细胞的分布给予个体化放疗。 随着分子显像和基因显像的研究, 靶区内的个体化放疗-生物调强放 疗将会成为可能。二.乳腺癌的微创治疗: 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率的增加,越来 越多的早期乳腺癌(T10mm)可以 被发现,对于微小原发肿瘤的治疗包 括立体定向高剂量放射治疗,如X刀, 刀,插植放疗以及超声波聚焦技术, 射频治疗技术等都已成为可能,所以 对个体化病人采用微创或无创伤治愈 乳腺癌取代外科手术已是当前研究的 方向之一。 三.基因放疗增敏 随着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技术的快 速发展,基因增敏已进入临床研究 阶段,其初步结果令人满意,这将 对手术不能切除或不能耐受手术, 放疗后复发的肿瘤以及放疗抗拒的 肿瘤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给部分局部晚期肿瘤的患者提供了 更多的治愈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