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559640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第一章 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 1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 2商品交换的两个前提条件 3商品交换的三个发展阶段 4商业的产生 5常用的商业分类方法 6商业的产业特征与贡献 7零售商业三次革命的主要内容 8批发商业的发展1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 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社会分工的不断深 化,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的 必然结果,又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人类交往、商 品交换体系的深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提 高了劳动生产率,增进了每个部门、每个行业 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不 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促进了商 品经济

2、的产生。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 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2商品交换的两个前提条件 要进行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社会分工一经产生,便立即导致了个人 产品供给单一化和产品需要多样化之间的矛 盾,于是在分工者之间便有了互为供给者和 需求者的经济关系。因此,社会分工的存在 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没有社会分 工就不会产生产品供给单一化与产品需要多 样化的矛盾,从而也就不会有商品交换。要维持正常的商品交换,交换双方必须 相互承认对方是各自产品的所有者,即明晰 的产权制度,并在平等互利、自愿让渡、等 价交换的基础上进行交换,这是

3、商品交换的 第二个前提条件。对商品交换来说,两个条 件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3商品交换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历史发展来看,商品交换经历了三 个发展阶段,即;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商品(WW):物物交换具有 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商品的价值无法得到充 分、准确的表现,从而很难保证等价交换的进 行;其次,交换双方必须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 品,否则交换就无法进行。这些局限性给交换 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限制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货币商品(WGW ),也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 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的出现,是商品交换过 程的革命,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突破了 交换的

4、时空限制,商品交换的双方可以在不同 时间、地点进行交换活动;它促进了横向经济 联系,使商品交换的时空范围扩大了,为进一 步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创造了条件。但是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也孕育着经济危机 的可能性。 GWG,即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人的出现,使原有的交换关系发生了新的 变化,进一步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规模和空间范 围,节约了生产者用于交换的时间和费用,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4商业的产生在自然经济中,没有产品交换也能进行生 产。再生产过程也就表现为生产过程与交换过 程的统一。商品交换是再生产过程的一个不可 缺少的条件和前提。 但是,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又是相互矛盾 的。这种矛盾主

5、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时间上 的矛盾;空间上的矛盾;技能上的矛盾。为了 解决上述矛盾,就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产生 了一个专门从事交换,而不从事生产的“组织” 。也就是说,商品交换已由“多数人的附带工作 ”变成了“少数人的专门工作”。这个“少数人的 专门工作”就是商业。商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商业是指 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狭义的商业是指专 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商业的产 生,使商品生产者摆脱了很大一部分交换事务 ,“使社会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有更少一部分被 束缚在这种非生产职能上”;“一个商人可以通 过他的活动,为许多生产者缩短买卖时间”。 5常用的商业分类方法商业的分类方法很多,

6、通常可以按以下几 种方法对商业进行分类。(1)按业种进行分类。就是按商业的经营 对象商品的种类对商业进行分类,也叫商 品别分类。(2)按业态进行分类。就是按商业的经营方 式或商品销售方式进行的分类,也叫经营或销售 方式别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常用于零售商业的分 类.(3)按流通阶段进行分类。就是按商品流 通所处的阶段进行的分类。按这种分类方法进行 分类,可将商业划分为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 (4)按流通范围进行分类。就是按商品流 通的空间范围进行的分类。按这种分类方法进行 分类,可将商业划分为国内商业与国际商业。6商业的产业特征与贡献商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对劳 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具有

7、就业机器功能;进 入与退出障碍低,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较低, 规模经济性不明显;技术进步的从属性。 商业的贡献,我们可从六个方面来把握商业 的贡献:即商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 献;商业对充分就业的贡献;商业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商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商业对城市 功能的贡献;商业对国民福利的贡献。商业增长贡献率:是指商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额( 增长率)占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重(份额), 是衡量商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指标。商业增长贡献额:是指商业增长使当年国民经济增长多少百分 点,是衡量商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指标。商业产出弹性系数:是商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使国民经济增 长多少百分点,

8、是衡量商业对经济增长贡献 程度的指标。7零售商业三次革命的主要内容零售商业第一次革命的标志是现代意义的百 货店的诞生。百货店的革新性主要体现在:(1)实行顾客自由进出商店的原则;(2)实行明码标价,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 (3)经营的商品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且讲究 商品陈列;(4)实行柜台销售;实行退货制度;实行“薄 利多销”原则;在组织管理上实行商品部制度。 连锁商店的产生,是继百货店出现之后,零售 商业的又一次革命。连锁店之所以风靡世界,是因 为有其独特的优势:(1)网点分散、连锁经营,突破了单个店铺的 商圈限制;(2)分店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容易扩大影响, 提高知名度;(3)实行采购与销售相

9、分离的体制,易降 低进货成本,节约流通费用;(4)总店统一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和经营战 略,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形成整体优势,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分店专门从事销售,并 进行标准化作业,有利于控制服务质量,提 高销售效率和服务水平。 零售商业的第三次革命是超级市场的产生。超 级市场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对生产和流通产生深远 的影响,是因为有其特点与优势:(1)实行开架售货,顾客自我服务,增强了顾 客购物的自主性;经营商品种类繁多,存货充足, 便于顾客选购,能满足顾客一次性购齐的需要;(2)采用条形码、POS机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 统,可及时准确地掌握消费动向,调整商品结构, 合理控制库存;卖场空间开阔,通

10、道顺畅,店铺装 修简洁明了,商品陈列醒目,店内广告与促销极富 特色;(3)实行在出口处集中收银的方式,从而加快 了顾客的购物过程,节约了顾客的购物时间和成 本;(4)所经营的商品特别是食品的加工程度较高 ,不仅方便了顾客的购买,还方便了顾客的消费 ,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8批发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是 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的最终分离。产业革命以后, 机器大工业为批发商业的最终独立提供了可能。批 发与零售相分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流通职能上的专 业分工,而且在于两者相分离之后演化出了一系列 流通组织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随着批发商业从零售商业中独立出来

11、以后,批发 商队伍日益壮大,于是,自发地产生了原始的批发 市场和有一系列制度与规则的现代批发市场。批发 市场的产生,可以说是批发商业的一次革命。 批发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并没有中止批发商业的 变革,大约在19世纪后期又产生了从事期货交易的 市场,即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的产生,进一步完 善了流通当事人的风险规避机制,促进了生产的发 展。因此,19世纪后期期货交易与商品交易所的产 生也是批发商业的一次重大变革。批发商业的变革还表现在批发销售形式的变革 上,即从现品销售到样品销售,以及从凭样品销售 到凭标准品销售的飞跃,凭标准品级买卖和凭规格 买卖。近年来,面对来自零售商的挑战,批发商业又经 历了一次重大变革与创新过程:即批发商的连锁化 和一体化;批发经营的专业化;经营方式的变革; 流通技术的革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