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学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9549458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心理学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心理学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心理学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心理学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学案例(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教学案例瞎子眼中的太阳v宋代文学家苏轼有一篇文章日喻 ,内容是这样的:一个生来就双目失 明的瞎子,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很 想认识太阳的样子。一次,有人告诉他 :“太阳的形状是圆的,象一个铜盘。” 说着敲了敲铜盘。瞎子点点头,表示明 白了。v过了几天,忽然远处传来了“当,当,当 ”的声音,瞎子高兴地叫道:“啊,太阳 出来了!”有人纠正他:“不对,这是敲 钟的响声。太阳是很亮的,比蜡烛还要 亮得多呢。”说时,让他摸了摸蜡烛。他 又点点头,以为这次总算清楚了。v又过了几天,瞎子摸到了一枝竹笛,不 禁惊喜地高叫:“啊呦,这是太阳呀!” 人们几次把太阳的形状告诉他,可是他 到底也没有认识太阳。这

2、是为什么呢?v 结论:天生盲人不具备产生视觉的生理 机制。脑和神经系统是产生心理活动的 物质基础。即天生盲人不会有视觉表象 。孝子的秘密v在唐代流传着一个关于“孝子”的故事:东海某 地有一个名叫郭纯的人,死了母亲。因为他 极其孝顺母亲,哭得十分悲伤,很多人都随 着他的哭声而落泪。而且据说他哭的时候, 总有大群的野鸟飞到他家里来。人们传说这 是郭纯的孝心感动了老天爷,连鸟雀也和他 一起悲哀呢!v这件事后来被官府知道了,就派人调查 是否属实,结果一点不差。于是官府就 给他挂匾,颂扬他的德行。后来有人经 过仔细观察发现,他每次哭时,总要撒 出很多食喂鸟,大群的鸟就要争食。久 而久之,飞鸟只要听到哭声

3、就来争食。 v 结论:飞鸟形成了条件反射。食物是无条件 信号,哭声是条件信号。 如何成功与众不同v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 一天他放学回家的时候经过了一个工地,看 到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正在指挥盖一幢摩天大 楼。卡耐基走上前问:“我长大以后怎么才能 成为象您一样的人呢?”“第一要勤奋”“这我早 知道,第二呢?”v“买件红衣服穿。”“这与成功有关系吗?”“有啊 ,你看他们都穿着清一色的蓝色衣服(指着 工人),所以我一个都不认识,你看那个穿 红衣服的,就因为他穿得与旁人不同,这才 引起我的注意,我就认识了他,发现了他的 才能,过几天我会安排他一个职位。”v结论: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无意

4、注意。 母女滑雪遇雪崩v一对母女去雪山滑雪,租滑板时,工作人员 曾劝这对母女将她们一身白衣服换下,但母 女俩并未听从,不幸降临了,他们遇到了雪 崩,母女俩艰难地走着,飞机几次从它们头 顶飞过,但母女俩无论怎么挥手都无济于事 ,这时她们才后悔没听工作人员的劝阻。v最后,母女俩累的倒下了,看着女儿昏 昏欲睡,母亲知道是该作出决定的时候 了,女儿醒后发现自己睡在医院,着急 地找着母亲,医护人员含泪告诉她,母 亲为了救她,割破了手腕,在雪地上写 下了SOS。 v 结论:对比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 的无意注意。 象棋大师和新手的较量v丹麦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首先给象 棋大师和新手看一个真实的棋局5秒

5、,然后将 棋子移开让他们复盘,象棋大师在第一次尝 试时就将90%的棋子正确复位,而新手只能 正确恢复40%。v但是如果给他们呈现的不是一个真实的棋局 ,而是一些任意放置的棋子,那么象棋大师 和新手正确复位的棋子数目都很少,没有什 么差别。说明象棋大师在真实棋局的复盘上 成绩之所以好,是由于他比新手具有丰富的 知识和经验。v结论:个人知识经验影响注意范围 ,也影响了行为效果。美国神童塞达斯人造天才的悲哀v美国神童塞达斯六个月会人英文字母,两 岁能看懂中学课本,四岁就已经发表了三篇 五百字的文章,六岁在生日的晚会上又写出 一篇解剖学论文,十二岁破格进入哈佛大学 ,然而十四岁却患精神病住院治疗,二十

6、一 岁哈佛毕业却成了商店一名普通职员。v塞达斯的父亲原为哈佛大学心理学荣誉教授 ,他认为人的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可以训练的 。于是,他就在准备在塞达斯身上做实验。 当塞达斯一出生,他就在床的周围挂满了英 文字母,并不断地发出读音;接着他又用教 科书代替了玩具。于是,塞达斯从小就被各 种几何、地理和多种语言所包围,所以,他 整个婴幼儿时期就成了他独自读书的时期。v这种训练结果使他过早的成熟,他虽然天资 聪颖,但由于过重的负担使他神经系统开始 失常,后来不得不被送进精神病院。后来虽 然哈佛毕业,但由于对父亲的实验和整个世 界的反感,离家出走,更名换姓,在一家商 店当了一名普通的职员。v结论:适度的早期

7、教育可以开发人 的潜能,否则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 康。 鱼牛的故事鱼牛的故事v一天,青蛙跳到岸上,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 一头奶牛,青蛙仔细观察了很久。回到池 塘以后,小鱼儿问:“你到外面看到了什么?” 青蛙想到了奶牛,于是详细地向小鱼描述了 一番,小鱼认真地听了以后说:“我知道了, 我知道了。”拿出纸和笔,画出了它心中的“牛 ”。v结论:经验在知觉中的重要作用错怪了助手v1796年,年轻的启内布罗克幸运地成为英国 格林威治天文台的职员、台长马斯克林的助 手。小伙子勤快而淳朴,工作起来分外认真 和严肃。也许正是这些优点才使台长选中他 作为自己的助手吧。可是很快,台长就对他 工作的认真精神产生了怀疑。

8、因为他在观察 星辰通过望眼镜中的铜线时,总是比自己观 察的时间慢约半秒钟。台长认为他表里不一 ,表面认真,实则注意力不集中。于是,台 长辞退了他。 v老实的年轻人含着深深的内疚,离开了心爱 的天文台。26年后(1822年),德国的天文 学家柏色尔见到此事的报道,经过了认真的 研究,发现了启内布罗克的观察时间比台长 慢,并不是他本人的过错。柏色尔比较了自 己和其他天文学家观察同一星体通过铜线的 时间,也有明显的差异,最大的差异竟为 1.223秒。此时,人们才知道启内布罗克是被 冤枉的。v结论:人们的反应时存在着个别差异。 神经过程灵活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 的反应速度是不同的。出奇制胜v电视上的

9、许多广告,常以年轻貌美的时髦女 郎作主角,以迎合人们的爱美心理。法国一 家工厂的代理商,则反其道而行之,为了给 该厂生产的洗衣机作广告,就特意选择了一 位又胖又矮、满脸皱纹的八十岁的老妇人, 在电视观众面前操纵这种洗衣机的表演。广 告的标题是:“八十岁老妇也能使用的洗衣机 。”广告播出后不久,这种洗衣机的销售量就 从同行业中的第四位跃居第二位。 v说明:此广告不仅因它的创造性,吸引人们 的注意,更因它激发了人们的思维,启发人 们的联想:老年人会想,既然八十岁老妇能 操纵自如,我当然也不成问题,想买它;年 轻人会想,连老妇都能使用,我用会更轻便 ,也容易产生购买欲。v结论:思维的独特性是一种良好

10、的品质。机智与反应v有一位客人到一家超市买东西,非要买 半棵高丽菜。不管售货员怎么解释“本店 只能卖整棵的”,该客人还是坚持要买半 棵。售货员没办法,只好去问经理:“经 理,外面有一个混蛋,非要买半棵高丽 菜!”没想到,一转头,那顾客就跟在门 后,售货员脑筋很快,“唉,而这一位先 生呢,想买另外半棵! v结论:思维的灵活性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当条件发生突变时,它能帮你迅速灵 活地解决问题。 寻找合理评价标准的故事v故事1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到国外旅 行去的,看到鲁国人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 钱把他赎回来,回到鲁国到国库去报帐,国 库照付。孔子有个学生赎回一个鲁国奴隶, 并未到国库去报帐,别

11、人都说他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后大骂说他做错了。别人奇怪,孔 子说:实际上他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回, 因为别人很想赎,但赎回去报帐,别人会议 论他品格不高。v故事2一个人掉到水里,孔子的一个学 生跳下去将其救上来,家属感谢他送给 他一头牛,他收下了。别人议论他:下 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了他, 这会使更多得人去救落水者。v结论:合理的标准是动态的,变化的。 而且他直接决定你的心态找缺点和找优点v故事:某画家画了一幅画拿去展览,有 个要求:要所有看过此画的人都挑出画 的不足之处。晚上画家拿画时发现,几 乎到处都被画上圈圈。第二天,他换个 做法;要求每个人将好的地方圈起来。 结果画面上到处都圈

12、了起来。 v结论:看事物如果不一分为二,要么一 无是处,要么完美无缺。 把目光放远v一位长者赐了两个饥饿的人两样东西: 一根鱼竿和一篓鲜鱼。一个选择了鱼竿 ,另一个选择了鱼,就分道扬镳了。v 选择了鱼的人用柴将鱼煮熟后就狼吞虎咽地 吃了下去,可是不久之后,由于鱼被吃光还 是照样被饿死了,弃尸荒野;选择了鱼竿的 人忍受饥饿的煎熬,步履艰难地走向海边, 想用手中的鱼竿去钓鱼充饥。然而,当他使 完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时,却还没有见到那 蓝色的海洋,只能带着遗憾和感慨离开了世 界。 v然而,同样的情况摆在另两个饥饿的人面前 时,却没有发生同样的悲剧。他们并没有各 取自己所需之后各奔东西,而是带着鱼和鱼

13、竿共同去寻找大海。当他们走得饥饿时,就 煮两条鱼充饥,经过长途的艰难跋涉,终于 看见了蓝色的大海,他们俩用鱼竿捕鱼赚来 的钱购买了所需的房子,并各自建立了幸福 的家庭。v结论:“贪图眼前既得利益、只顾个人利 益,只会吃大亏。”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保 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克服私欲的膨胀, 将目光放远,学会合作,最终就会收获 更大的幸福。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v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经常感到很不 快乐。他常为自己犯过的错误自怨自艾 :交完试卷后,他常会半夜里睡不着, 咬着自己的指甲,怕没办法考及格;老 是想着做过的事情,希望当初没有那样 做;总在想说过的话,希望当时能把那 些话说得更好。 v一天早晨,全班

14、同学来到物理实验室, 发现一瓶牛奶正静静地摆在桌子上。这 时班主任突然伸出手,一掌把牛奶打碎 在水槽里一面大声说道:“不要为打翻的 牛奶哭泣。” v 然后他叫所有的同学都到水槽边去,看着那 瓶被打碎的牛奶。“好好看一看”,班主任说: “因为我要你们这辈子都记住这一课,这瓶牛 奶已经没有了无论你怎么急,怎么抱怨 ,都没有办法再挽回一滴,它已经漏光了, 只要事先加以防范,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 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所能做到的,只 是把它忘掉。” v这次小小的表演,使这位学生忘掉了所 有的烦恼和忧愁。教他只要可能的话, 就不要打翻牛奶,万一牛奶被打翻,整 个漏光的时候,就要彻底把这件事忘掉 。v结

15、论:磨完的粉子不能再磨;锯木头剩 下的木屑,也不能再锯。为什么要浪费 眼泪呢?谁没有犯过错?就连拿破仑, 在他所有的重要战役中也输过三分之一 。也许我们的平均记录并不会坏过拿破 仑,不是吗?v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 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 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 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 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 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 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 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 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 子里去取湿柴。v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

16、者的故事, 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 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 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 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 ,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 教育改变的。 v性格类型的多样性v性格可以通过教育而改变v战国时期,孙膑初到魏国,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 事。一天,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 v 魏王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 吗?” v 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边生起火来。” v 魏王说:“不可取。”v 孙膑捻捻胡须道:“大王坐在上边嘛,我是没有办 法让大王下来的。” v 魏王问:“那你怎么办?” v 孙膑道:“如果大王在下边,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 上去。” v v魏王得意洋洋地说:“那好,”就从座位上走了 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 v 周围的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哄笑孙 膑无能。忽然,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 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 座位上下来了。” v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