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541072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3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神示证据制度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神示证据制度 神示证据制度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早的一种证据制度,它是 凭借神的各种启示来判断案件是非曲直的一种制度 神示证据制度的证明方法:包括神誓和神判。 1、神誓法 主要包括三种:自愿宣誓;必须宣誓;说明清白的宣誓 神誓法往往有利于接受审查的人,接受审查的人只有对神发 誓没有特殊反映就可以通过审查甚至胜诉。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汉穆拉比法典第131条 规定:“倘若某自由民之妻被其丈夫发誓所诬陷,而她并没 有在与其他男子共寝时被捕

2、,则她应对神宣誓,并得回其家 。” 2、神判法 (1)水审。包括冷水审和沸水审。 (2)火审。 (3)决斗。 (4)卜筮。 (5)十字架证明 在非洲某部落,两个人去原始森林采蜂蜜,其中一个人发现了十个蜂巢, 而且蜂蜜非常丰富。另外一个人只发现了一点蜂蜜,另外一个人就忌妒其 中的一个人,悻悻的回家了。而其中的一个人因为蜂蜜太多,一次没拿完 ,第二次回去拿蜂蜜的时候,被狮子吃掉了。事情就发生了,在这个原始 的部落里面没有一种自然死亡的概念,他认为每一个事情都有一个原因, 这个人死了是有人害了他,否则他不会死的。所以就开始通过一个神使, 这种神使就弄一只特殊的鸡子,在鸡子上面放一种毒药,巫师说了一些

3、话 ,巫师就会得到有效结论。通过这种神使的试验,最后验证另外一个人妒 忌死掉的那个人,死亡的原因就是他的妒忌让他变成一只狮子,把其中一 个人吃掉了。在这个审判过程当中,另外一个人就极力的辩解自己没有变 成狮子吃掉对方,但最后当他知道是神使告诉巫师说他变成狮子吃掉了对 方的时候,他自己也承认了,他说是我忌妒对方、变成狮子吃掉了对方。 神示证据制度的特点 (1)神示证据制度是唯心的,是非科学的司法 证明制度 (2)神示证据制度有助于提高司法判决的权威 性 (3)神示证据制度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起到查 明案件事实的作用。 神示证据制度的产生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适应 的,与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相比,应当说

4、是历史 的一个进步。证证 据据完全证据完全证据不完全证据不完全证据 俄 罗 斯 帝 国 法 规 全 书 受审人坦白受审人坦白 书面证据书面证据 亲自勘验亲自勘验 专门知识的人的证明专门知识的人的证明受审人相互间的攀供受审人相互间的攀供询问四邻得知的受审人情况询问四邻得知的受审人情况 表白自己的宣誓表白自己的宣誓折折 半半四四 分分 之之 一一八八 分分 之之 一一(二)法定证据制度男人的证言优于妇女的证言男人的证言优于妇女的证言 俄 罗 斯 帝 国 法 规 全 书 法定证据制度学者的证言优于非学者的证言学者的证言优于非学者的证言显贵者的证言优于普通人的证言显贵者的证言优于普通人的证言僧侣的证言

5、优于世俗人的证言僧侣的证言优于世俗人的证言 1、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 法定证据制度是指法律根据各种证据的不同形式,对其 证明力的大小以及如何审查判断和运用预先明文规定, 法官审理案件必须依照法律的明文规定作出判决,而不 得自由评判和取舍的一种证据制度。 法定证据制度是在封建社会中出现的一种证据制度,在 中西方国家中都存在。在法定证据制度下,典型的诉讼 模式是纠问式,司法机关在整个诉讼中起着主导作用, 对整个诉讼的进程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法官必须依照法 律对证据证明力的规定来认定案情,不得自由裁量。 2、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 (1)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 则。如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

6、中的规定:完全或完善的 证据和不完全或不完善的证据具体内容。 (2)法律对于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规则的规定,主 要是根据证据的形式,而不是根据证据的具体内容。如关 于证人证言的认定,如果是两个以上的证人所作的证言是 一致的,则是完全的证据;如果是一个证人所作的证言则 是不完全的证据。 (3)刑讯逼供是取得被告人自白所普遍采用的合法方式 。被告人的自白被认为是所有证据中最有价值的最完善的 证据,对案件的判决和被告人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封建等级特权盛行。 (5)法律对证据证明力和判断证据规则的规定是审查判 断证据绝对性的依据。 3、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 (1)被告人的自白被认为是证

7、据之王。 (2)证人证言作形式上的规定 (3)对各种书证的证明力作了区别 法定证据制度是适用封建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而建 立起来的,摈弃了神示证据制度的做法,通过颁布 法律对证据的具体适用以及证据的证明力加以规定 ,实际上是封建主将审查判断证据的权力赋予法律 ,而不是法官,是一种教条的做法,因为每一个案 件的情况往往是不同的,显然,用法定的证据去审 查判断案情,过于教条,不利于定分止争。(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概念 产生:混合式诉讼制度 立法:法国,杜波尔 理论: 理性和良心 心证达到确信 盖然性理论自由理理性性良良 心心 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自由心证制度是指一切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

8、及证据的取舍 和运用,法律不预先作出规定,而是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 心、理性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 实的一种法律制度。 自由心证制度最早是由法国的杜波尔提出的。1790年12 月26日他向宪法会议提出一个革新方案,强调赋予法官 自由判断证据的权力,才能保证法官有最大可能性查清 案情。1791年1月18日杜波尔的这一提议得到宪法会议 的通过。自此在法国确立了自由心证制度。法国1808年 的刑事诉讼法中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进行了详尽的 规定。继法国之后,在欧洲大陆以及许多其他资本主义 国家都先后确立了自由心证制度。 自由心证制度的特点: (1)审查判断证据的权力在于法官,即法官凭借

9、自己的良心 、理性自由判断证据和运用证据; (2)法官必须根据自己的内心确信认定案情; (3)自由心证的适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 第一,内心确信必须是从本案情况中得出的结论; 第二,确信必须是基于一切情况的酌量和判断; 第三,考虑这些情况时,不是孤立的,而是它们的总和; 第四,内心确信的形成必须是对每一个证据加以判断的结果 。 2、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产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 级政权建立的需要,是与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人权思想、人道 主义相一致的,体现了资产阶级改革封建证据制度的时代要 求,是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 意义。 自由

10、心证证据制度的影响: (1)自由心证制度的确立,推动了诉讼制度的民主化,引 起了诉讼模式的变革。 资产阶级思想家主张尊重人权、民主、平等、自由,强调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反映在诉讼过程中,不仅要保护当事人的 合法权益,也要充分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法官自由 判断证据的权力,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种新的诉讼模式开 始诞生,即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应运而生,这与以前纠问式 的诉讼模式(职权主义诉讼模式)有着质的区别。 (2)自由心证制度使被告获得了辩护权,尊重公民的基本 权利,确定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平等。 (3)自由心证制度的确定,使法官获得了解放,法官的自 由裁量权得以确立。法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性

11、和良心自由判 断,从而为法官查明案情真相提供了可能性。 (四)内心确信证据制度 1、内心确信证据制度的概念 内心确信证据制度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适用的一种证据制度。 是指审判员的内心确信是由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形成。客观 方面因素是指证据是形成内心确信的根据和基础,主观方面因 素是指审判员的社会经验、业务能力、世界观、法律意识。内 心确信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内心确信证据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 3、内心确信制度的评价 前苏联的内心确信证据制度是在废除法定证据制度并深刻 批判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以辩证唯 物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依据,具有历史进 步意义,但内心

12、确信证据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对 办案人员法律意识、自身素质要求到一个不合理的高度等 。二、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证据 制度存在 时期诉讼 制度存在 地区审查判断 证据标准 神示 证据 制度奴隶 社会控诉式亚欧各 国神示法定 证据 制度封建 社会纠问式大陆法 系形式主义 法律规定自由 心证 证据 制度资本 主义 社会混 合 式职权主 义大陆法 系自 由 判 断证据力、 证明力均 自由 当事人 主义英美法 系证据力法 定,证明 力自由客观真实客观真实分权主义分权主义(二)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经济制度诉讼制度证据制度反反作作用用决决 定定经济制度反反 作作 用用决决定定三、中国证据制度历史沿革奴隶

13、社会:神证陶治狱,其罪疑者, 令羊触之,有罪则触 ,无罪则不触。王充论衡 是应篇贞:王闻唯辟?贞:王闻不唯辟?“廌”中国法的品格乃是非神非俗,亦神亦俗,神在俗中,俗蕴涵神。梁漱溟 (一)中国古代证据制度的特点 1、神判方法适用较少,消失较早。 2、法官判断证据,认定案情,主要根据审判实践中形成 的经验,以察听五辞的方法进行。 “五辞”即“五听”。尚书吕刑中有:“两造具备,师听 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 周礼秋官小司寇中 对五辞的界定:“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 一曰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 二曰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 三曰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 四曰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

14、惑), 五曰目听(观其眸子,不直则眸然)。”五辞后来被广泛 运用到审查判断案情中。 3、认定案情,除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外,法律还要 求审讯要参照其他证据进行。 4、对于疑罪,实行有罪推定,疑罪维轻的原则。 (二)中国封建制时期的证据制度特点 1、口供至上 2、依法刑讯和法外用刑相互交织 3、以五声听狱讼,察言观色,主观臆断 4、疑罪惟轻和实行有罪推定 5、诬告反坐和伪证者罚 6、封建等级特权和形式主义 如“八议” 制度, “八议”是指封建贵族官僚八种人犯 罪后,“议其所犯”,对他们所犯减免刑罚的制度。议亲 、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三)中国近现代证据制度 中国近现代

15、是旧民主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法律绝大多数 都是移植英美和大陆国家的,在证据制度中,将外国的一些 理论借鉴过来,与本国法律融合,形成了近现代中国证据制 度,近现代中国证据制度主要体现为对西方国家证据法律制 度的移植。 马锡五审判方式来自于一桩婚姻诉讼案。 1920年代在华池县发生了一起抢亲卖婚案件。封彦贵在 1928年将女儿封捧儿与张柏儿订婚。后来在1942年5月又将 女儿另外许配给他人。张家提出控告,并胜诉,后一次的 订婚被取消。在1943年3月,封彦贵又把女儿许配给朱寿昌 ,张家闻讯深夜抢亲,封彦贵告了张家,被判婚姻无效, 张家受罚。但是两家都不服判决,专员马锡五重新审理这 一案件,得出了

16、一个让群众认可的判决:封彦贵受到处罚 ,官方说法是“封姓屡卖女儿,捣乱政府婚姻法,应受处 罚”;而群众对最后这次审判的认可是愤慨于封彦贵为了 得到更多的聘礼而赖掉以前已经定下的婚约。1945年上映 的秦腔刘巧儿告状的基本情节就来自于这起案件。 马锡五(18981962年),民主革命时期历任陕甘宁苏维埃 主席、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等,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 西北分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抗日战争期间,他在 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时,把群众路线的工作 方法运用到审判之中,创造了贯彻司法民主的审判方式 马锡五审判方式。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根 据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事诉讼模式。其主要特点是: (1) 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了解案情; (2)依靠群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