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循环系统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522782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8.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医学--循环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基础医学--循环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基础医学--循环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基础医学--循环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基础医学--循环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循环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循环系统(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循环系统 o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包括淋巴管)组成 。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血管包 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是血液流通的管 道,而其中的毛细血管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第一节、心脏的组织和解剖o心位于胸腔纵隔内,外面围着心包。o前面平对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大部分被肺和胸 膜遮盖,仅下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左 肋软骨相邻。o后面平对第5 8胸椎。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 ,1/3在正中线的右侧。o两侧与纵隔胸膜、胸膜腔和肺相邻。o后面有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o下方为膈,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一)(一)心的位置(二)心的外形o似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可分 为

2、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及三沟。o一尖:心尖心尖o一底:心底o两面:胸肋面(前面)和膈面(下面 );o三缘:右缘、下缘和左缘;o三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 。 (三)基本结构中空的肌性器官,上部为心房,以房中隔分开为左、右心房,下部以室中隔分为左、右心室;房室口处有房室瓣,左为二尖 瓣、右为三尖瓣。右心房有上下腔静脉和冠 状窦口,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左心房有四个 静脉口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发出主动脉; 在动脉其始部位有动脉瓣(半月瓣)。(四)传导系统o工作细胞o自律细胞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可产生每分钟 60100次有节律的冲动,并快速 地传导通过心房到达房室结,这是 房室间唯一的通路。冲动在房

3、室结传导时有一 个延搁,约需要0.15s然后,冲动沿浦肯野纤维系统迅速传播到整 个心室,在0.1s的时间内激活整个心室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 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 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 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 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 客观指标。 第二节 心脏生理K+,Cl- Channel currentsPumpExchangerK+Ca2+Na+Na+Ca2+100msOutside0mVNa+intsideMembrance-85mV01234一、心室肌细胞电生理0 相为快速除极,细胞膜

4、 上的快Na通道被激活, 大量Na流入细胞内,使 静息电位由负转为正。- 90mv-+30mv。1相快速复极初期,K+ 短暂外流形成CI通道开 放,CI内流,K+ 外流,膜电位下降。2相平台期,膜电位呈等电位状态。 Ca2+及少量Na+内流,K+外流所致 。是缓慢复极过程。3相快速复极末期。由K+外流所致。 膜电位复极到静息电位水平。4相静息期。Na+-K+泵和钙泵使心肌 细胞离子恢复到极化状态,非自律 细胞维持在RP水平,自律细胞则有 舒张期自动除极。o心肌的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 导性和收缩性,前三个特性为电生理特性 。心肌的生理特性(一)心肌的自律性1 心肌自律性的概念o心肌的自

5、律性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 件下,自发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2 心肌的自律性细胞和自律组织及其相互 关系o自律组织: 窦房结、心 房传导组织 、房室瓣膜 内的纤维、 房室交界( 结区除外) 和心室传导 组织窦房结自律性细胞的自律性最高,达100 次/分钟,心肌的蒲肯野氏网自律性最低 ,约25次/分钟,房室交界和房室束支的 自律性介于两者之间。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自动节律性活动受窦 房结控制。o窦性心率o早搏自律性细胞的相互关系1)快反应自律性细胞跨膜电位产生的机制o有4期自动除极现象,自动除极产生的原因是由 于在3期末出现一种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的

6、内 向离子流(主要是Na+流),同时K+外流逐渐 衰减引起。 2)窦房结自律性细胞自律性的机制o0期除极是由Ca2+内流引起,复极化是由K+的 外流引起的,4期自动除极是膜对Ca2+和Na+的 通透性的增加所致。3 心肌的自律性细胞自律性产生的机制o心脏起搏点产生的兴奋,能够扩布到整个 心脏,引起心脏不同部分依次产生兴奋和 收缩。心肌的传导性一方面与心脏的特殊 传导组织有关,另一方面心肌的特殊结构 闰盘有关。(二)心肌传导性o传播的途径:窦房结经结间束到心房到房 室交界然后通过房室束到心肌的蒲肯野纤 维网再到心肌。o传播特点:兴奋在心脏各部位的传导速度 不相同,在蒲肯野纤维最快,在房室结区 内

7、最慢,呈现房室传导延搁,延搁时间较 长,可达0.1s,有助于房室顺序而协调地 先后舒缩活动。心脏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1 心肌兴奋性的概念 2 一次兴奋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o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o相对不应期o超常期(三)心肌的兴奋性600V/s300-100-75-50mv正常奎尼丁膜反应性(membrane responsiveness)膜反应性是指膜电位水平 与其激发的0相上升最大速度 (Vmax)之间的关系。两者关系呈倒S状曲线, 即膜反应曲线。静息电位水平的负值越大, 0相上升速度愈快,振幅愈大, 冲动传导速度也快。反之,则 传导速度慢。细胞膜的反应性决定着冲

8、动的传导速度。ERPERP尚未终了时,期前冲动只可引起不可扩布的局部反应ERP终了,4相开始前,可引起可扩布反应,但0相上升慢,低4相开始后,膜电位已到静止电位,反应接近正常。静息电位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RP) 细胞在静息时,膜电位呈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所测得的电 位差为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心肌细胞兴奋引起膜去极和复极过程形成动作电位。APD(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0-3期合称为动作电位 时程主要受K+外流速 度的影响。K+,Cl- Channel currentsPumpExc

9、hangerK+Ca2+Na+Na+Ca2+100msOutside0mVNa+insideMembrance-85mV01234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复极过程中膜电位恢复到-60- 50mv时,细胞才对刺激产生可扩 布的动作电位。ERP反映快钠通道恢复有效开放所需的最短时间, 其时间的长短一般与动作电位时程的变化一致, 但变化的程度可有不同。 不相应时易形成折返激动,诱发心律失常。 在一个APD中,ERP的比值增大,就不易发生快 速型心律失常。1) 兴奋性周期性变化对收缩活动的影响o保证了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而始终 保持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

10、3.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2)期外收缩与代偿性间隙期外收缩:也称期前收缩,指心肌在有效不应期之 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 奋传来之前,受到一次额 外的刺激所引起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或早搏。 代偿性间隙:由于额外刺激后的窦房结的兴奋正好 落在期前收缩的不应期内,这样窦房结的兴奋就 不会引起心室的收缩,必须等到再下一次窦房结 的兴奋传到才能引起心室收缩,因此,一次期前 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 代偿间隙。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1 概念:心肌在发生兴奋时,外部表现为肌纤维 的缩短,这一特性称为心肌的收缩性。 2.收缩特点: 终池不发达,Ca2+主要来自于细胞外液,对 细胞外液的依赖

11、性很大。 心肌的收缩表现为“全或无”特性,心肌是功能 合胞体。 不发生强直收缩,与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有 关。(四)心肌的收缩性二、体表心电图o用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引导电极测到的心 电变化的波形即为心电图。o心电图的波形o反映兴奋的产生、传导、回复过程的电变化。与 收缩无关。有P波、Ta波、QRS 波、T 波、U 波、PR间期(PR段)、QT间期、ST段。体表心电图心电图的波形的意义1 P波:左右心房兴奋过程引起 2 QRS波:代表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3 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电位变化 。 4 U波:有可能出现的位于T波之后。 5 PR间期:从心房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的时间。

12、 6 S-T段:即从QRS波终止到T波开始之间的线段 。正常时它与基线平齐。若其偏离基线超过一 定范围,表示心肌出现损伤、缺血等病变。三、心脏的机械活动1.心动周期def:心脏完成一次收缩和舒张所需的时间。心动周期def:心脏完成一次收缩和舒张所需的时间。 trait: 1. 房室不同时收缩,心室收缩紧跟在心房收 缩完毕后进行 2. 有一个全心舒张期 3. 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 有利于心脏充盈与 心脏供血 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 心室舒张,血液进入心室;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 房室瓣关闭。经历等容收 缩期、动脉瓣开放、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动脉瓣/房室瓣均关闭, 经历等

13、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脏泵血过程o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o(一)左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o(1) 房缩期 房压室压主动脉压,房室瓣开,主动脉 瓣关闭,血流由房到室,心室容积变大。o(2)室缩期 n等容收缩相:房压室压主动脉压,房室瓣关,主动脉瓣关 ,心室肌收缩,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 n快速射血相:室压主A压,房室瓣关,主A瓣开,血流由室 到主A,心室容积变小,室内压高达峰值。n减慢射血相:房压室压主A压,血流由室到主A ,心室容 积变小。o(3).室舒期n等容舒张相:心室舒张,房压室压主A压,房室 瓣关,主A瓣关,无血流, 心室容不变。n快速充盈相:房压室压主A压,房室瓣开,主A瓣

14、 关,血流由房到室 ,心室容变大。n减慢充盈相:房压室压主A压,房室瓣开,主A瓣 关,血流由房到室 ,心室容变大。o小结: 心室舒缩 室内压变化 房、室、主A 压力梯度 推动血流,瓣膜活动控制血流方向, 并协助压力变化。由于心肌的收缩和舒张、瓣膜的启闭、血液 撞击心血管壁以及形成涡流等因素所引起 的声音,称为心音。心音第一心音:是由心室收 缩、房室瓣关闭以及主/肺 动脉射血时的振动产生,又 称心缩音,音调低,历时长,在左侧第五肋间隙处清晰 。第二心音:主肺动脉瓣关闭时的振动引起,又称心舒 音,历时短,音调高,在第二肋靠胸骨处清晰。心音3、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一)心脏的排出量o1、每搏输出量和射

15、血分数 o每搏输出量odef-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oName-搏出量(Stroke Volume);oAmount-正常人约70 ml,o射血分数oDef-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Amount-正常人约55%65%。2 每分排出量和心指数o每分排出量odef-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oName-心排出量,oWhat-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oAmount-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约为5L/min, (4.56.0L/min)。o心指数oDef-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排出量, amount-正常人约为3.03.5L/min m2(二)心脏做功量o每搏功(搏功,stro

16、ke work):o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oName-搏功;oCacul- 每搏功=搏出量射血压力+动能o每分功(minute work):o指心室每分钟做的功,等于搏功乘以心率。四、心泵功能的调节o1.每搏输出量的调节o前负荷对其影响异长自身调节n心肌在单位时间内,回心血量越多,心输出 量也越多。o收缩能力对其影响等长调节n决定每搏输出量的主要因素o2.心率对心泵功能的调节n在一定范围内,心率越大,心输出量也就越 多;当心率过大时,心输出量反而会减小。(一).搏出量的调节 1.异长调节 :心肌细胞初长度改变 收缩强度变化搏出量变化。 o 回心血量 心室充盈时间(HR)o前负荷 静脉回流速度 o 射血后余血量 对搏出量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