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503607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语文版八年级上期语文版八年级上期( (六单元六单元) )教案教案同合九义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 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

2、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二、 整体感知文段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户:门; 遂:于是; 盖:大概; 但:只是; 耳:语气词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6表演。三、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

3、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 、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6小结:记承天寺夜游

4、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四、 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图写景抒情。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五、 作业阅读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目的:1、

5、了解和认识古诗的特点。2、认识、理解、体会作者的高贵品质和思想情操。3、领略作者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并比较与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的 不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不同的创作风格。教学难点:体会诗作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用具:计算机、投影电视、朗读光盘时间安排:用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初步领略了他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而领略他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二、 熟悉课文:先让我们听一遍这首诗的录音(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三、 解题:课文

6、标题中的“为所”,表被动。 破,破坏、摧毁。 歌,原本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上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四、 设疑引读出示幻灯片(一):1、 第一节诗中的下列词语有怎样的作用?怒号,卷、三重,飞、洒、挂、 飘转、沉。2、 第二节诗中的下列词语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欺、忍、公然,呼不得。3、 第三节诗中的下列词语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多年、冷似铁、被破、屋漏、丧乱、少睡眠、何由彻。4、“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有怎样的作用?五、 先让学生阅读、思考,然后发言、讨论 ,教师随处点拨。最后归纳,明确如下出示幻灯片(二):明确 1、怒号用拟人

7、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之猛、之凄厉。卷、三重表现了风力强劲,受害之严重。飞、洒、挂 、飘转、沉这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绘出风吹茅草,漫天飞舞,四处飘散的惨状。(板书:狂风破屋)明确 2、欺、忍、公然表现出群童故意气人的调皮情态。呼不得表现了诗人面对群童的戏弄,无力无助又无奈的痛苦心情,所以,只能倚仗叹息。(板书:群童抱茅)明确 3、多年说明棉被破旧不堪,诗人生活穷苦困顿难当。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冷似铁比喻棉被又晾又硬,不足御寒。被破又使诗人困顿的生活雪上加霜。屋漏用“雨脚如麻”比喻,表现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苦不堪言的惨状。丧乱

8、战乱,安史之乱。少睡眠因忧国忧民而夜不能寐。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彻晓,天亮。明确 4、“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语意双关。表面上是写凄风苦雨,屋漏被裂,长夜难熬;而实际上是诗人从眼前想到过去,推想未来。从自己的痛苦想到战乱中的百姓,想到灾难深重的国家。感到一切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这深重的灾难啊,何时才能结束呢?此句意味深长,收束本段,也为下一段张本。(板书:屋漏被裂,长夜沾湿)六、 先让全体学生齐读诗的第 4 节,然后,完成下列问题:1、 概括该段大意。2、 分析本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评价是诗人这种思想的意义。七、 首先,就以上问题,让学生先阅读、思考,然后讨论发言,教师随处点拨。最后

9、,由教师总结归纳。明确如下出示张幻灯片(三):1、 这节诗,抒写了诗人的理想愿望(加线的字板书)。2、 诗人由眼前的遭遇,切身的痛苦,联想到离乱中的人民的疾苦,由自己推及“天下寒士”,表现宁愿“吾庐破受冻死”而要让天下百姓得安乐的崇高愿望。表现了诗人已经跳出个人生活的小圈子,同情百姓的苦难,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以进一步表示:只要理想能变为现实,甘愿牺牲个人的舍己为人的崇高思想境界。诗人做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却能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和进 步的思想,不但在当时是积极的、进步的,即使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今天,对培养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广大人民的疾苦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品质

10、,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八、 分组讨论:此诗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创作风格上,有 何显著不同?(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发言,教师随处点拨,最后教师归纳。)明确如下出示幻灯片(四):本诗是诗人根据自己切身的现实生活感受如实地写来的,从而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痛苦,然后推己及人,表现出诗人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宽广胸襟,也突出了他济世救人,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这正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则不同。这首诗的作者假托梦境来抒情述志。即诗人先虚设一个梦境,并由此幻入仙境,且借助夸张、联想、想象的手法,来描绘一种富丽堂皇、雍容典雅、热闹非凡的洞天仙境,从而表现

11、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对自由、理想的热切追求,以及对权贵的不妥协的反抗精神这体现的正是李白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总之 ,二人同样是写诗述志,但他们所采用的表现方式迥异,两位文学巨匠的创作 风格的差异,我们由此可见一斑。九、 小结全诗,总结出写作特点,并归纳出板书出示幻灯片(五):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1、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3、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重点:目标 1、目标 2教学难点:目标 1教学步骤:一、课前三分钟:(3 分钟)1、按学号说一则

12、新闻。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分钟)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三、整体感知课文。(备学生)如果学生未做充分预习,教师要预留时间给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时,要求学生落实掌握字词解释及翻译。 1学生自

13、由朗读课文。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投影显示:给下列字词注音。A、篁竹 ( ) 清冽( ) 为坻( ) B为屿( ) 为嵁(山甚)( ) 佁然( )C俶尔( ) 翕忽( ) 差互( )D寂寥( ) 悄怆( ) 幽邃(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底。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3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全班学生齐读课文。四、教学目标完成过程。(目标 2)(备学生)以下操作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其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如果学生觉得问题较难的话,教师要做充

14、分的提示,并要求中等偏下学生能有机会发表意见。1引导讨论下列问题。投影显示以下问题。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15、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投影显示)2熟读课文。五、小结:(1 分钟)请一学生概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六、布置作业。(1 分钟)1熟读并背诵全文。(A)2翻译第二自然段。(B)3、掌握语文(C)七、说课精要:文章技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辅之以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词语、生字在预习中解决,对文中的一些活用现象不必涉及,只作整体理解即可。八、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