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6篇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502672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6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爱莲说教学设计 4作者: 加入日期:06-12-07 一、 导入课文 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 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 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 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 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 “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

2、莲说这个题目 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 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 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读一遍。 教学目标: 1、识记 疑难字词:颐 蕃 濯 亵 逸 鲜 2、理解 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预习: 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 蕃 濯 亵 逸 鲜 大家齐读两遍。 四、 正课 1、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

3、、形、义,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并理解句子的意思。 (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 3、 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 4 、 (出示小黑板)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5、请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完整的说一遍。 6、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好,大家掌声鼓励。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 者喜爱呢? 讨论归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4、,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我把莲的这些特点,画在了黑板上,大家齐读一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 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指莲花的 香味;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8、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 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 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

5、) 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9、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一定有相似之处,先给大家举个例子, “出淤泥而不染 “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应的君子的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呢?(污浊的黑暗的封建 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一样,虽然生活的黑暗污浊的社会中,却能够 不与世俗怎么样?(同流合污)剩下的六个花瓣由大家总结。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找同学 回答。 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可远观而不

6、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10、大家总结的很好,我把君子的品德写在了花瓣上,请几位同学把这些君子的品德贴到与 莲花相对应的位置. 大家共同绘制了一幅莲花君子,通过这两幅图,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象莲花 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 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借莲来表达自已的志愿,想一下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托的是莲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现在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了。让我们将这一段大声朗读一遍,注意, 要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11、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

7、却写了菊花和牡丹,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陶渊 明为什么爱菊? 菊花有什么特点,它不与百花争春,开在什么时候? 深秋时节。 深秋时节气候寒冷。它能不畏严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肯定、赞扬。这恰恰符合陶渊明的 处世态度,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山林。所以作者把菊比成什么?(隐逸者) 从这一点上,我们将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 行动与世俗作斗 争相比较,菊和莲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 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比菊更加可贵。 所以,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什么作用?(衬托。 从正面衬托.) 12、分析

8、“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成为富贵者的象征。当时的世人都喜爱它,也就是说世人 都追求富贵名利。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 生活态度。 13、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决定了对花喜爱的差异,作者对 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是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什么句式?(提示:一般

9、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 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小结: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 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 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同学们再大声的把课文朗读一遍,体会作者的感情. 14、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

10、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五、总结: 1.学生总结: 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你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 法。此外,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 有机结合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 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 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 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反馈检测: 1、填空。 本文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

11、高自傲的句子是 ,_而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 本文中作者拿和与莲对比,前者是,后者是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作用是突出。 2、说话练习: 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1)莲, (2)菊, (3)牡丹。理由,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 己见;教师准备的理由是: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 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 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注意:教师要鼓励

12、发言积极,有思 想、有文采的学生。 七、布置作业: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小作文, 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八、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 反衬 菊 莲 牡丹 托 物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言 志 作者邮箱: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爱莲说教案 5作者: 加入日期:06-12-07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对比烘托 4、背诵本篇文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入:教师先出示鲁

13、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 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并解释大致意思,然后顺势启发:濂溪 先生是谁?莲蓬人为什么要向他表白自己的心志呢?从而导入新课。 五、 课堂结构(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点读课文,说字词句段意思(10 分钟) 1、 要求学生“点”着课文课文注解,逐字逐句地读课文,读通课文,读懂意思。 2、 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讨论,共同翻译字词句 第二板块:诵读课文,说句式语言特点(10 分钟) 1、 学生听课文录音,要求重点听语音语气语调。 2、 学生对照课文录音,自由诵读课文两遍。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

14、!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3、 教师要求学生说句式语言特点。学生说的内容可能有以下几点:句式多样,或骈句。 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独词句。语气多变。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 节奏和谐。 “蕃、丹、染、焉” , “直、枝、植”等韵脚交错分布,出落有致。表达方式 多样。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练, 情感丰富。 第三板块:品读课文,说课文运用手法(15 分钟) (一)说借物喻人手法。 1、 教师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 焉。 ) 2、 教师要求学生说说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赞美莲的? 学生可能说品质、形态、仪表等方面。教师随机点拨:这些语句对莲花作了生动逼真,尽 善尽美的描绘,揭示了莲纯洁、高尚、正直、刚强、清濂、庄重的特点,充分表现了作者 对莲花的倾慕之情。 3、 教师启发:联系下段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两句,你们 觉得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当然不是,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这七 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