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选修《兰陵王》诗词鉴赏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502654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选修《兰陵王》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版选修《兰陵王》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选修《兰陵王》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选修《兰陵王》诗词鉴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兰陵王柳阴直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 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 泪暗滴。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 一首送别词。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自己京华倦客的抑 郁心情。

2、”把它解释为送别词固然不是讲不通,但毕竟不算十分贴切。在我看来,这首词是 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 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 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清真先生 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 开京华时所作。那段风流故事当然不可信,但这样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这首词的题目是“柳” ,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 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3、。柳 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 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 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 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 “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 “烟里丝丝弄碧” 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 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

4、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 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隋堤,指汴京附近汴 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 “行色” ,行人出发前的景象。谁送行色呢? 柳。怎样送行色呢?“拂水飘绵。 ”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 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 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 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 心情才更悲凄呢!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

5、去岁来,应折柔条过 千尺。 ”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 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 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 “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 容易忽略。那“寻”字,我看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 “踪迹” ,也不是自己到过 的地方。 “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 “踪迹”指往事而言。 “闲寻旧踪迹” ,就是

6、追 忆往事的意思。为什么说“闲”呢?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 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 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我们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 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 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 。那么,此时周邦彦想起了什么呢?“又酒趁哀 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 照离席” ,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 ,时间如何接得上?所以我认为这是船开以后 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

7、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 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怀啊!这里的“又”字告诉我们,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 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 “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 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 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 了。“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周济宋四家词选曰: “一愁字代行者设想。 ”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但细细体会, 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

8、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 “愁一箭风 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 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 “望人在天北” 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 “凄恻, 恨堆积!” “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 遣,也不想排遣。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 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 “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 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

9、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 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 “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 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 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 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 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 。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 “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 好暗息悲伤。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 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