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四导四学教学模式(标准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501710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绍四导四学教学模式(标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介绍四导四学教学模式(标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介绍四导四学教学模式(标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介绍四导四学教学模式(标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介绍四导四学教学模式(标准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介绍四导四学教学模式(标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绍四导四学教学模式(标准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 校 概 况文津中学始建于1959年。学校占地面 积60亩,在编在职教职工131人,在校学生 1800多名。2005年,市政府为促进扬州教 育均衡化发展,将我校的校园改造列为当 年度城市东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 ,投入三千万元进行了校园全面改造。与 校园改造同步,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 ,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不断扩大办学社会效应等方面取得了 突出的成绩。学 校 概 况从2005年至2011年,我校连续七年 在市直学校教育工作综合考评中获得一 等奖,获得国家级命名表彰7项,省级命 名表彰11项,市级命名表彰42项,赢得 了家长的信赖,社会的认可,享有“平民 学校,优质

2、教育”的美誉。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文津中学倡导、实施的四导四学教学模式是在前六年潜心研究实施导学稿教学基础上转型升级而成的校本教研科研成果。 导学稿教学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效益提升教育质量效益导学稿教学导学稿教学 优化目标设计“两优一强”优化预习设计强化方法指导 主要内容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生成性学校步入了以强 化校本教研为路径提 升课堂内质的教学内 涵式良性发展之路。 “三大环节”当堂训练巩固师生互动探究预习检测展示基本特征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1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2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 进行二次创业并且把二次创业的支点选 择为继续致力于课堂

3、教学质量与效益的 改革上 走出一条城区初中普通生源学校轻负优 质的创新发展之路 引领文津中学健康、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 积极探索、全面实施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四导四学教学模式的全部意义在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引导学生学,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 引 导促 进媒介媒介 四导四学稿核心核心 四导四学稿教学核心核心 价值价值“学教合一”教学 理念“问题加方法”高 效 化 课 堂 教 学 模 式四 导 四 学 课 堂 教 学 模 式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 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导预疑学 导问研学导评促学导法慧学导预导问导法导评促慧研疑四大板块 四个阶段 教学生

4、成 关键点 导问研学“导预疑学”包括三个层次:(1)基于常识学习的疑误。是依据文本及预学作业等进行基础性学习中暴露出来的疑误之处。(2)基于预设学习的疑点。是根据预设要求而进行的对文本的尝试性学习,指向于对文本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的 尝试性理解过程中形成的疑点。(3)基于自主学习的疑惑。是建立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疑惑,表现为自主质疑。导预疑学“导预疑学”的作用: “导预疑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预学的成果,调整课堂教学的起点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 也可以通过学生暴露的问题和学生自主 质疑的问题了解学生尝试性学习(先学 )形成的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资源,确定 解决

5、问题的策略和路径。“导预疑学”的作用中“预”和“疑”的关系: “导预疑学”中“预”和“疑”的关系 是用预引疑,体现的是“因疑而学,据 疑而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在预学过程 中“解决疑误点,生成疑惑点,暴露疑难点”等环节的教学特点。“导预疑学”的原则:第一是引导性 是基于课标、文本、课堂学习目标及预学要求的定向学习。第二是自主性 是运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解决基础性问题的同时,尝试深入与文本对话,努力解 决问题的自主学习。第三是生成性 是基于预学能提出质疑,带问题进课堂。第四是适度性 要求“导预”的层次分明、结构 合理、学量适中;要求“疑学”的问题把握主干,突出主要。“导问研学”是“四导四学”教学模式

6、的主体环节,也是 课堂教学核心环节。结构化、框架型的设计摆脱了传统学案过于密实、过 度练习的缺陷,旨在建构一种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空 间框架。组成空间框架的主要形式是问题或问题链。这些问题或问题链是基于学习目标而展开的问题,包 括学生尝试性学习后提出的问题、教师对教学内容结构化 后预设形成的问题。其变式包括任务或任务链、活动或活动链。导问研学导问研学“导问”即引导学生依据“导预疑学”形成的问题,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在质疑中交流问题,在交流、思考与教师引导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自主性,实现课堂学习过程中围绕问题而深刻、主动学习的教学追求。在“导问研学”

7、中“问”和“研”的关系是因解疑( “问” )而研,旨在引导师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研”是教师指导下对“问”的探究,是对学的内容的探究,是用探究的眼光进行课堂学习,包括互动、对话、合作、自学,进而解决问题。“导法”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提供或帮助学生形成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和途径。学生学习方法 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获得,是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建 构,可以是在解决问题之前,也可以在解决问题之中 ,也可以在解决问题之后。课堂学习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恰当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优化学习。让方法成为优化学习和轻负高效优质的有力支撑。导法慧学方法的引导体现于教学的三阶段。教前教学阶

8、段,方法的引导侧重于预学方法的指导和课堂学习方法的指点;教中教学阶段,方法的引导是随着问题、任务与活动的逐步展开而呈现出来的,旨在学习运用方法自主解决问题;教后教学阶段,方法的引导主要是巩固、复习、作业的方法的指引与指点。“导法” 是引导学生用好的方法学习、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会学和学会,实现课堂 内外智慧地学习。智慧地学习体现在课堂上就 是学生的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引导学生 灵气地学习,从而培养出有灵性的、有智慧的 、能主动发展的学生。“导评促学”就是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激励 学习,促进主动学习,促进学习发展。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起着肯定、鼓励、纠正、提醒等作用。四导四学教学过程中包含

9、着对学生的四个阶段的 评价,即对预学质疑的评价、对学生解决问题的 评价、对学生获得、建构方法与技能的评价以及当 堂巩固反馈的评价。导评促学教师依据“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及“生师 ”评价所生成的情况对课堂教学教的进程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过渡,对学的进程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包括 教师的指出问题、纠偏纠错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展开 和推进,引领课堂朝着教与学解决问题最优化和学习 效率最大化的方向发展。设计思想载 体效 用引导学生 用质疑的思想预学作业+质疑获得课堂学 习的主动权引导学生自主 解决问题的平台问 题 链围绕问题 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用适切 的方法优化学习方 法实现课堂 智慧地学习引导学生展开评

10、价 促进再学习评 价自主评价 课堂目标达成导预疑学导问研学导法慧学导评促学设计环节对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评价 中国教育部基教司课程发展处处长 乔玉全“扬州文津中学提出和实践的“四导四学”教学模式,集中体现了基础教育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注重了学思结合,坚持能力 培养为重,倡导并实践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 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 性,让教育成为每一个人追求幸福人生的重要途径,增强了学校 对学生的吸引力,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落实教育的根 本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

11、式的 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追求 扬州市教研室主任 辜伟节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课堂生成的五个 维度相结合的价值追求:教学关系上体现“主导+主体”的结合;学习内容上紧扣“教材+导案”的结合;学习方式上运用“自主+合作”的结合;学习时间上突出“课前+课中”的结合;学习效果上追求“学会+会学”的结合。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江苏省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 张扬生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师生平等对 话,学教合一的理念,抓住问题加方法和疑 、研、慧、促关键点,构建了简明、实用、弹 性和科学的教学框架和教学流程,有利于减负 增效,提高教学质量。” 对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 中国教育部基教司课

12、程教材发展中心教学处处长 有宝华1. 课程和教学设计整体性强,从课前、课堂到课后,从预习、上课、讨论交流到评价,从基本内容到拓展内容等诸多方面,结构性强,是教学走向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成功范例。2. 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宽的开放性,从学习内容的丰富和选择到教学方式的变化,既有一个比较基本的样式,又都具有一定的空间,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为教师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留有充分空间。教学方式上,加强基础、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独立思考、主动质疑、小组学习、相互启发,学会宽容、理解、接纳、反思等融入教学过程。3. 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当代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四个学会: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新理念,其中学会学习的主要表现:掌握知识的教学、学会学习和学会发现、理解 所处环境、学会批判性和综合性思考、学会与他人交流、 有科学方法和手段的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心灵、培养独立判断能力等;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能力本位教学 、解决问题教学和反思性教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