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499123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版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版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版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版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必修五《外国诗二首》word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外国诗二首(三)外国诗二首(三) 外国诗二首(四)外国诗二首(四) 【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外国诗二首(三) 外国诗二首(四) 二. 本周学习目标: 解读诗歌作品,了解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象派诗歌流派及作品的思想内涵,理 解诗中有关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简析诗歌鉴赏题目的解题思路和答 题方法。三. 知识归纳总结: 1. 词语积累 外国诗二首(三) : 拗 掐 撩 草莽 塑造 匀称 火焰 凌空 胳膊 铁砧 骇人 雷霆 苍穹 疲倦 强韧 昏眩 惊心动魄 外国诗

2、二首(四) : 掠 编造 篱笆 肩膀 变幻 包容 高昂 藤蔓 竞赛 旅行2.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一般指创作方法,表达令人难以捉摸的幻觉,其内容则是神秘主义。作家 所要阐述的不是现实的客观世界,而是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来自象征一词,它 在希腊文中的原义,是“把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中的一端,以表示衔接”的信 物,后来逐渐演变为“以一种形式当作概念的习惯的代表” 。象征自古有之,它是联想的一 种方式,即把眼前所见的事物,与以往所感受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新的意境。作为一种特定的文艺思潮流派来说,象征主义最先出现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法国, 主要表现于诗歌创作领域。法国的象征派诗

3、人以马拉尔美(1842-1898) 、魏尔估(1844- 1896) 、韩波(1854-1891)三人为代表。在戏剧方面,以比利时的剧作家梅特林克 (1862-1949)为代表。 象征主义者认为,文学艺术所应表达的不是现实生活,而是意识所不能达到的超时间、 超空间,超物质、超感觉的“另一世界” ,这种超感觉的事物,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表达出来。 他们认为,现实黑暗无常,虚幻痛苦,只有“另一世界”才是真、善、美的。他们试用恍 恍惚惚、半隐半现的景物来暗示另一世界,而象征就是沟通这两个世界的媒介。象征主义 的诗歌是以暗示和联想为基础的文艺创作。它不同于浪漫主义诗歌,反对直接抒情,主张 间接抒情,也不同

4、于现实主义的诗作,反对对事物作客观的具体的描绘,它把人们的视线 从外部的物质世界引向内部的精神世界。如何表达这种内部的精神世界呢?主要靠象征性 的暗示,即暗示主题,暗示事物,暗示感情。3. 超现实主义与新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认为只有“下意 识的领域” 、梦境、幻觉、本能、呓语等“超现实”的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故在创作中 主张“无意识的书写” ,强调对幻觉和梦境的记叙。美国 60 年代兴起的新超现实主义诗歌就是 1920-1930 年期间的超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的 延续和发展。他们不像超现实主义诗人那样完全排斥意识,而是希望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中小

5、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找到一种隐秘的联系。他们认为只有找到这种隐秘的联系,想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才能 够成为现实,诗歌意象也才能够从心灵的深处自然跃起。4. 意象派 意象派是现代英美诗歌中的一个流派,是美国新诗运动中最早、最重要、最有影响的 派别。它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意象派的产生源于对浪漫主义的批判,是针对当时 统治英美诗坛的后期浪漫主义即维多利亚诗风的反弹。浪漫主义在 1880 年左右退化成矫揉 造作、堆砌辞藻、无病呻吟的感伤主义,充满了甜得发腻的比喻,或是庸俗的训诲。英国 哲学家、批评家兼诗人 T. E. 休姆(T

6、. E. Hulme) ,是意象派理论的最早奠基人之一,他 在批评这种泛滥的感伤主义诗歌时说道:“我对这种诗歌的邋遢感伤主义十分反感。好像 一首诗要是不呻吟,不哭泣,就不算诗似的。 ”在 20 世纪的前十年,先后在美国和英国出 现了以庞德(Ezra Pound)和埃米罗维尔(Amy Lowell)为首的英美意象派诗。他们的 目的是使诗歌摆脱浪漫主义的感伤情调和无病呻吟,力求使诗具有艺术的凝炼和客观性; 文字要简洁,感情要含蓄,意象要鲜明具体;整个诗给人以雕塑感,线条明晰有力,坚实 优美,同时又要兼有油画的浓郁色彩。但这一派的真正创新是他们关于“意象”的理论。 “意象”是意象派艺术观的核心,也是

7、他们的艺术观对现代诗创作影响最大的部分。四. 课文分析: 1. 作者简介: 威廉布莱克 威廉布莱克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 、 经验之歌 等。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威廉布莱克 (William Blake)的一生极其简单,也没有什么大书特写之处,只有一些一直延续的简单 事实和紧迫的艺术创作活动。1757 年,他出生于伦敦一个贫寒的袜商家庭。由于个性过于 独特,不喜欢正统学校的压抑气氛拒绝入学,因而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从小就喜欢绘画 和诗歌。11 岁起就进入绘画学校学习了三年并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其父有意让他师从 一位著名的画家继续深造

8、,但他为了家庭及弟妹的前途而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去雕版印 刷作坊当了一名学徒。他的一生便是一方面与妻子相依为命靠绘画和雕版的酬劳清贫为生, 一方面继续从事 12 岁就开始的诗歌创作并配上自己的插图出版。直到 1827 年 8 月去世前 的几天,他仍然在工作, “叫人用最后的几个先令去买炭笔” ,画完最后一幅画把它放下, 说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 。 布莱克开创了一种藉想象力促成的幻觉而进行的思考,从这一点上看,他启发了爱米 莉迪金森和迪兰托马斯,甚至阿尔蒂尔兰波。布莱克是想象力的先知和经验的忠实记 录者,布莱克从不否认自己是一个藉天真想象而进行创作的人,但同时代的人除了为他的 怪异举止和热情四

9、溢的精力而感到困惑外,还为他的面貌的高深与可敬而感到迷惑。布莱 克显然不是为属他的身体命运的那个时代写作的作家,同阿蒂尔兰博一样,他藉一种基于 神秘与梦幻经验而“对感官不同程度”的扰乱,找到了一条通向自由和赞美的“天国诗歌” 的归依与信仰。也许,这就是布莱克为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与价值,布莱克“玫瑰的 哭嚎”和“真理总是隐藏在疯狂的暮霭中”的大胆语句,为我们找到了些许从“黑暗的烟 囱”延伸到“玫瑰色天国”的神秘体验路途。 里尔克 Rilke, Rainer Maria 里尔克是重要的奥地利裔德国作家。他对 20 世纪德语文学的贡献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赏。 他和乔伊斯(James Joyce) 、

10、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 、艾略特(T. S. Eliot)和卡夫 卡等作家同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巨匠。先后上过两所军事学校,后因健康不佳,被迫离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校。1895 年夏读完德语文科中学,毕业前已发表第一部诗集(1894) 。1895 年底入布拉格 查理大学,学习德国文学和艺术史。1896 年 9 月离校去慕尼黑,是他成熟生活的开始,也 是一个被内心主观需要所驱使的人的无休止旅行的开始。1897 年后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 遍游欧洲各国。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并深受法国象征派诗

11、人波德 莱尔等人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应征入伍,1919 年后迁居瑞士。里尔克的早期创作 具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如诗集生活与诗歌 (1894) 、 梦幻 (1897)等。但内容偏重神秘、梦幻与哀伤。欧洲旅行之后,他改变了早期偏重主观抒情 的浪漫风格,写作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咏物诗” ,对资本主义的 “异化”现象表示抗议,对人类的平等互爱提出乌托邦式的憧憬。著名作品有借赞美上帝 以展现资本主义没落时期精神矛盾的长诗祈祷书 (1905) 、 新诗集 (1907)和新诗 续集 (1908) 。晚年,他思想更趋悲观。代表作为长诗杜伊诺哀歌 (1923)和诸多

12、 14 行诗。里尔克的诗歌尽管充满孤独痛苦的情绪和悲观虚无的思想,但艺术造诣很高。它不 仅展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雕塑美,而且表达了一些难以表达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 现领域,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象征主义诗歌系统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在里尔 克的作品中达到极致。 里尔克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的地位依然无可置疑,在他的诗作中,诗的纯美 与哲学的深思的结合几近完美。他是喧嚣尘世中的一个孤独者,终身都在寻找精神的故乡。 他的诗艺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善于把他所敏锐地感受和深入地思考的一切,都凝聚为精致 而又独特的意象,如同雕塑一般展现在我们跟前。读他的诗,你无法不感到震撼,你会在 恐惧中若有所

13、思。 詹姆斯迪基(1923) 詹姆斯迪基,1923 年生于美国亚特兰大,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美国新超现实主 义的代表诗人之一。1960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进入石头 ,诗集踢踏舞者的选择获 全国图书奖。他的诗似梦似幻,超现实的图景总是和现实的景象融合在一起,但又能够深 入人的内心,引人深思。 玛丽奥利弗 1935 年 9 月 10 日生于俄亥俄州枫树岭,13 岁开始写诗。1952 年于枫树岭高中毕业。 1953 年前往纽约,与诗人诺玛米利认识并与诗人的姐姐成为好朋友。1955 年至 1956 年玛 丽回到俄亥俄州。就读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后再赴纽约。1962 年玛丽前往伦敦,任职 于移动影院

14、有限公司和莎士比亚剧场。后奥利弗回到美国,并搬到马萨诸塞州居住。玛 丽奥利弗没有一个正式的本科文凭,但她的诗词研讨会却在各地举办并在各大学盛行。 1993 年她的新诗选荣获 1993 Ohioan 图书奖,玛丽奥利弗的诗歌赢得了不少奖项,其中 包括国家图书奖,并在 1984 年获普利策奖。2. 文本品读 老虎是英国著名诗人布莱克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第一节先描绘老虎给人总体上 的印象,赞叹老虎“火一样的辉煌”和“一身惊人的匀称” 。第二节抓住老虎火焰般地眼睛 和敢于凌空抓火的胆魄进行赞美。第三节赞美老虎活力四射的筋络和勇猛无比的手脚。第 四节赞美老虎饱经锤炼的脑髓和掐住雷霆的迅猛威力。第五节是在

15、以上四节对老虎进行了 正面赞美后,从侧面赞美,描绘了老虎大胜的场面,并想象上帝“可会笑笑” 。第六节是第 一节的反复,诗人在对老虎进行细致赞美后再次重复赞美老虎身上那种惊人的匀称。当时 爆发的法兰西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对身处在英国伦敦下层社会的手工匠布莱克而言,已 经内化为巨大的精神事件,不只是一般地赞成,而是热烈地拥护。在心中激励他为一个预 言中即将出现的美丽新世界而战斗不息。 老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表达了对革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命强烈的向往之情。长诗法国革命也是其中之一。布莱克把革命的暴力看作是一种极 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摧毁一个压制、禁锢人的旧世界,可以改造人的灵魂,从而建立起一 个地上的天国。由以上可看出,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老虎身上爆发出的那种旺盛生命 力和对外界强大威慑力的强烈赞美之情,而老虎的形象正是力与美的象征。同时,也表达 了对法国革命者所拥有的革命暴力的颂扬,和对革命强烈的向往之情。豹这首诗明写豹,实际上写的是人,豹就是人的象征,是诗人和像诗人这样的年 轻一代的象征。豹的厌倦、苦闷、迷茫正是人的厌倦、苦闷、迷茫。豹的形象,可以有很 多象征意义:可以是被束缚的自由和生命力,可以是找不到人生出路的追求者,可以是被 物质和世俗世界所围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