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之意识与注意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487591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之意识与注意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社会心理学之意识与注意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社会心理学之意识与注意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社会心理学之意识与注意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社会心理学之意识与注意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之意识与注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之意识与注意(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意识与注意Consciousness & Attentionl 1993年8月18日,古巴一架DC-8型军用货机在距 离跑道不到四分之一英里的关塔那摩海港坠毁。 l 飞机毁于撞击和随后的大火。三名乘务员全部受 重伤。 l 那天空气能见度很高,而且直到最后一刻飞机才 脱离轨道。l 是什么导致飞机坠毁的呢? l 国家交通安全局:“飞行员疲劳”l 美国航空航天局和联邦政府航空专家指出: l 1/7的驾驶员飞行中有打瞌睡的经历。l 据非正式记载,许多飞行员都承认他们会出现突 然醒来并且不知身处何方的情况。(当然这在副 驾驶员清醒的情况下并不危险。)l 因此空姐要定期敲机舱的门,并为乘务人员提供

2、 饮料和食物。 据估计,1/3的飞行事故与驾驶员的疲劳有关。 1980年,一架货机错过了洛杉矶机场,向太平洋 飞行了近一个小时后,航空控制人员才得以叫醒 睡着的飞行员,让他们飞回航道。l 自动驾驶开始后,飞行员能做什么?一、意识与注意(一)关于意识 1、概念: l意识(consciousness)作为心理活动的一 种高级水平,为人类所独有,一般定义为 一个人对内外刺激和自我主体的觉知。l什么是觉知(awareness)? l清醒的意识,也称为觉醒(状态)。l “我们一直认为自己知道它的含义,以至于 并没有人要求我们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威廉姆斯詹姆斯(1890,p.225)l意识是一个万花筒,

3、这个万花筒将内部和 外部的信息转换成了一条连续的溪流。2、意识的两种基本状态 l 基本状态一:觉醒 l 觉醒(觉知)是人类一切有“意识”活动的基础状态。 l 首先,即使是处于完全清醒和警觉的状态下,我们也只认 识到了可获得的觉醒意识的一小部分而已。(觉醒状态I ) l 其次,此刻我们的大脑在不停地加工处于我们此刻意识范 围外的信息,而且会将注意随时转移到可能十分重要的事 物上。(觉醒状态II)l“鸡尾酒会现象”l 基本状态二:睡眠3、意识的水平 (1)基本水平:对内部和外部世界的觉知 l 如:钟表的滴答声、饿了(2)中间水平:以符号系统为工具对你所觉知到的 各种经验的反映。 l 如:上午8点3

4、0分,我现在很“饥饿”(3)高级水平:对“个人历史”的觉知自我觉知 l 如:我是谁,我现在在做什么4、觉知的不同类型 (1)可控制的意识(觉醒状态I,又可称为注意) :如学习 (2)未被注意的信息(觉醒状态II):无意识监控 ,如参加酒会时的情形 (3)前意识记忆:如骑车 (4)非意识过程(nonconscious):如呼吸、血 压的调节 (5)无意识(unconscious):弗洛伊德的“冰山理 论”意识状态目的性意志努力可控制 强需要自动化 有需要很少白日梦 弱需要很少睡眠 无无3、意识的研究方法l 第一,出声思维报告(think-aloud protocols) l 用于说明被试完成任务

5、时的心理策略和知识表征 。l 第二,经验抽样法(experience-sampling method) l 让被试佩戴提示装置,按提示随时回答问题。(二)关于注意 1、概念: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意识选择某一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 象。 集中性: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 。3、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意识意识睡眠睡眠觉醒觉醒注意注意4、注意的功能:l选择功能:对信息进行选择。l维持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活动。l调节功能:注意对象的变换。5、注意的基本特质 (1)注意的稳定性与动摇 l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 识的客体或活动上。(

6、2)注意的分配 l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 对象和活动上,叫注意的分配。(3)注意的转移 l 当环境发生变化或个体面临的任务发生变化时, 注意也就常常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 个对象或活动上。这种动力特性称之为注意的转 移。二、睡眠与梦(一)生理节律生物钟 l 生理节律(circadian rhythm) 有机体生理功 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l 是一种古老而基本的适应能力,同样存在于植物 或单细胞生物体内(Moore,1999)。l 包括:唤醒水平、新陈代谢、心率、体温和激素 活动的涨落。 l 通常在白天(尤其下午)达到顶点,而在夜里睡 眠时降到谷底。l 生理节律举例

7、:l 年度和季节性循环:与性活动模式和心境障碍的 发作有关 l 28天的周期:对情绪、内分泌有影响l 日节律:睡眠与觉醒的周期性循环(24-25小时)l 人体内部“一日”为24.18小时l 90分钟的周期:与警觉性、注意力、白日梦和饥 饿等有关睡 眠(二 )1、睡眠阶段2、睡眠时间3、睡眠理论1、睡眠阶段第一阶段:过渡期混合的频率和振幅均较低的脑电波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易被外部刺激惊醒大约持续10分钟睡眠阶段第二阶段:轻睡期 出现睡眠锭(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振幅大 的脑电波) 较难被唤醒 大约持续20分钟睡眠阶段第三阶段:慢波睡眠 肌肉逐渐更为放松 脑电波更慢,振幅加大 出现波(频率更

8、低,振幅更大) 有时也会有睡眠锭波 大约持续40分钟睡眠阶段第四阶段:慢波睡眠 深度睡眠阶段,很难被唤醒 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 梦游、梦呓、尿床等多发生于此阶段 脑电波以波为主睡眠阶段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 sleep) 波消失,高频率、低振幅的脑电波出现, 与清醒时的脑电波相似 眼球上下左右快速移动 心律、血压不规则,呼吸急促,如同清醒或 恐惧时的反应,但肌肉松软 伴随有梦境 第一次持续5-10分钟,第二次持续时间通常 长于第一次,最后一次长达1小时睡眠阶段:总结概括2.不同物种的睡眠时间婴儿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类不同年龄的睡眠时间l我们到底需要睡多久?(Rechtsch

9、affen, 1989)要求志愿者逐渐每天睡眠时间,直到不愿 再减少为止。大多数人可以减少到每晚5小时。3、睡眠理论l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1)恢复理论 l NREM:保存和恢复功能 l REM:对NREM的恢复和调节(2)生理节律理论(3)记忆的定期清理4、睡眠障碍我把睡眠丢啦 (1)失眠症 l 入睡困难、睡眠不好,经常醒来,早醒 l 大约有58%的成年人报告自己有过失眠经历 l 随着年龄增长有增加趋势 l 女性比男性更为常见 l 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环境、生物等等l 守时 l 定时运动 l 减少兴奋剂的摄入 l 良好的卧具 l 请别吸烟 l 只喝软饮料 l 追求睡眠质量,而非数量 l 上

10、床之前,丢开一切计划 l 别在太饱或太饿时上床 l 建立“睡眠仪式” l 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把睡眠找回来! 3月21日 国际睡眠日梦(Dream)是睡眠期某一 阶段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 种自发性心理活动。梦(三 )梦的次数1、一夜做梦46次(12小时)2、NREM时期会有50%的时间经 历一种类似梦的体验。1梦的来源?梦是如何产生的?l两种观点: 精神分析:梦与压抑的无意识有关 激活整合假说:大脑内部的神经冲动被 激活后经过整合产生了梦。(Allan Hobson & Robert McCarley,1977)梦的来源2(1)精神分析理论l 睡眠-清醒无意识:愿望“检查官”用象征手法歪曲和掩饰真

11、 实愿望自我梦的职责:审查被压抑的愿望寻求释放的途径显梦与隐梦本我l 隐梦:隐性梦境,代表人的本我,无意识当中真 正的想法和愿望。“未剪辑”的梦的版本。l 显梦:显性梦境,代表可接受的,被重新“剪辑” 的梦的版本。l 梦的解释:目的就是从显梦回溯到隐梦。(2)激活整合理论梦境生成器激活整合睡眠-清醒在REM睡眠时产生的 神经细胞活动。脑内的感觉和 运动神经活动通过已储存的记忆把 随机脑电活动整合起 来,极大地提高了生 动性和鲜明性,形式 的改变产生场景和情 节的变化。三、意识的其他状态催眠冥想、幻觉与宗教狂热改变心理的药物(一)催眠催眠的概念:由催眠师诱导而出 现的类似睡眠而又不是 睡眠的意识

12、恍惚状态。是以在知觉、记忆 、动机和自我控制感等 方面发生变化为特征的 另一种觉知状态。 1、感觉麻痹,主动性反应降低2、感觉扭曲和幻觉3、解除抑制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催眠状态的心理特征催眠诱导催眠诱导的原理:以产生高度受暗示性为特征的一个系统程序催眠语要求:语音平抑;语意单调;语句重复。重点:进入完全放松状态受暗示性1、平常喜欢沉思幻想的人 2、希望从催眠中获得新鲜经验的人 3、在生活中善于心向专注而不容易受 刺激分心的人 4、受暗示性强的人容易接受催眠的人30%的人 能被催眠(二)冥想、幻觉与宗教狂热l 冥想宁静的机敏 l 主动改变自己的意识状态的一种努力,而且通常 能够减少焦虑,增强意识。l 幻觉改变现实的知觉 l 通常是高度的唤醒、强烈需要的状态或无法抑制 的有威胁性的念头的产物。l 宗教狂热精神的奇迹 l “心诚则灵”镇静剂兴奋剂迷幻剂酒精其他精神类药物(三)改变心理的药物血液中酒精含量与行为变化l 0.05% 感觉不错,警惕性降低 l 0.10% 反应减慢,警惕性更低 l 0.15% 反应时明显延长 l 0.20% 感觉运动能力受到抑制 l 0.25% 摇晃,运动能力严重受损,知觉受限 l 0.30% 半昏迷 l 0.35% 麻痹状态 l 0.40% 很有可能致死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行为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