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工作点及选型,2010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482837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心泵工作点及选型,2010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离心泵工作点及选型,2010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离心泵工作点及选型,2010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离心泵工作点及选型,2010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离心泵工作点及选型,2010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心泵工作点及选型,20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心泵工作点及选型,2010(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在离心泵工作时,用于将动能转变为压力能的部件是_。2. 在下面几种叶轮中,_的效率最高。A. 敞式叶轮 B. 半蔽式叶轮 C. 蔽式叶轮3. 离心泵铭牌上标明的扬程是指_。4. 离心泵性能曲线中的H-Q线是在_的情况下测定的。A. 效率一定 B. 功率一定 C. 转速一定 D. 管路阻力一定5. 离心泵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安装高度时,离心泵会发生_现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参数1管路的特性曲线2离心泵的工作点3离心泵的流量调节五 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 泵通过某一特定管路的Q与其所需H之间的关系,称为管路的特性。根据柏努利方程导出的外加压头计算式:根据范宁公式,压头损失:1管路的特性曲

2、线忽略上、下游截面的动压头差,则:1管路的特性曲线当管路和流体一定时, 是流量的函数,在湍流条件下 变化很小。 令管路的特性方程: 1管路的特性曲线说明:曲线在H轴上截距为管路所需最小外加压头;高阻管路,曲线较陡;低阻管路,曲线较平缓。 管路特性系数管路特性方程:其中说明:由管路系统本身决定, 与泵的特性无关。ab管路特性曲线qVH影响管路特性曲线的因素 影响B:影响 A:将泵的HQ曲线与管路的 He Q曲线绘在同一坐标系中,两曲线的交点称为泵的工作点。2离心泵的工作点2)作图法分别在图上作出泵的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读出交点坐标。离心泵工作点H- Q曲线He - Q曲线HHMMdcNQ,M

3、Q1)公式计算 2离心泵的工作点 泵的工作点由泵的特性和管路的特性共同决定,可联立求解泵的特性方程和管路的特性 方程; 安装在管路中的泵,其输液量即为管路的流量;在该流量下泵提供的扬程也就是管路所 需要的外加压头; 工作点对应的各性能参数( )反 映了泵的实际工况,工作点应尽量选在高效区。 说明:实质:对工作点的调整;方法:改变泵或管路特性曲线。离心泵工作点H- qV 曲线L- qV 曲线HHMMdcPqV,MqV3. 流量调节改变工作点 改变阀门的开度改变管路特性 改变泵的转速改变泵的特性 车削叶轮直径改变泵的特性 3. 流量调节改变工作点 改变阀门开度 HQPH QHe QeP1P2Q1Q

4、Q2关小 阀门 开大 阀门改变出口阀开度实际上是改变管路特性曲线(与管路局部阻力有关)。关小出口阀, ,曲线变陡,工作点左上移, Q,泵提供的H;相反,出口阀开度, 减小,曲 线变缓,工作点右下移,Q,泵提供的H该方法迅速方便,连续调节,应用十分广泛,但 不经济,是人为增加管路阻力来适应泵的特性,会 降低泵的效率。适用于流量调节幅度不大,需经常调节的地方。 改变阀门开度 改变泵的转速 HQPH QHe QeP1P2n1nn2转速 减小转速 增加改变泵的转速实际上是改变泵的特性曲线。n,Q和H均。这种流量调节方法合理、经济,不因调节流量而损失能量,能够使泵在高效区工作,但曾被认为是操作不方便,并

5、且不能实现连续调节。随着无级变速设备的应用,克服了上述缺点,使该方法得到应用,对大型泵的节能尤为重要。 改变泵的转速 适用:流量变化幅度大的场合。 流量调节 改变叶轮直径 HQPH QHe QeP“PD2“D2D2这种调节方法实施起来不方便,调节范围也不大。 表2-1 三种调节流量方法的比较方 法改变阀门开度改变转速改变叶轮直径调 节改变管路特性曲线改变泵的特性曲线改变泵的特性 曲线能 耗关小阀门会消耗一 部分额外的能量不消耗额外能量, 较经济不消耗额外能 量方 便此法快速简便,可 连续调节,适合炼 油和石化生产,变速装置价格贵可调范围不大 ,且直径减小 不当会降低泵 的效率。 应 用应用广泛

6、小型泵较少使用很少采用补充习题补充习题用水对某离心泵作实验,得到各实验数据如下用水对某离心泵作实验,得到各实验数据如下Q(l/min) 0 100 200 300 400 500Q(l/min) 0 100 200 300 400 500H(m) 37.2 38 37 34.5 31.8 28.5H(m) 37.2 38 37 34.5 31.8 28.5若通过若通过764mm764mm,长,长255m255m(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的(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的导管,用该泵输送液体。已知吸入与排出空间均为常压设备,导管,用该泵输送液体。已知吸入与排出空间均为常压设备,两者液面垂直距离为两者

7、液面垂直距离为4.8m4.8m,摩擦系数,摩擦系数 = 0.03 = 0.03。试求该泵在。试求该泵在运转时的流量。若排出空间为密闭容器,其内压强为运转时的流量。若排出空间为密闭容器,其内压强为1.32kgf/cm1.32kgf/cm2 2( (表表) ),再求此时泵的流量。,再求此时泵的流量。1并联操作的合成特性曲线2串联操作的合成特性曲线3组合方式的选择六 离心泵的组合操作1.并联操作的合成特性曲线 HQP2P1PIIIQ2QQ1离心泵的并联操作并联时总的流量大于单台泵单独操作时的流量,Q2 Q;但是小于每台泵单独操作时流量的两倍, Q2 H 。所以,并联时的每台泵与单独操作时相比,流量较

8、小,而扬程较高。并联的泵越多,流量增加率越低。2. 串联操作的合成特性曲线HQP2P1PIIIQ2QH2H1H离心泵的串联操作串联后的扬程大于单台泵单独操作时的扬程,H2 H;但是小于每台泵单独操作时扬程的两倍, H2 Q 。所以,串联时的每台泵与单独操作时相比,流量较大,而扬程较低。串联第二台泵承受的压力较大。3组合方式的选择单台不能完成输送任务可分为两种情况:压头不够,可采用串联操作;压头合格,但流量不够,应根据管路的特性来决定采用何种组合方式。对于高阻管路,串联比并联组合获得的Q增值大;但对于低阻管路,则是并联比串联获得 的Q增量多。3组合方式的选择高阻低阻并联串联离心泵组合方式的选择H

9、Qab2211 串、并联都满足时,应根据管路特性选择对于低阻管路(B较小),宜采用并联操作;对于高阻管路(B较大),宜采用串联操作。1. 离心泵的类型 2. 离心泵的选用 3. 离心泵的操作 七 离心泵的选用与操作1. 离心泵的类型 按输送液体的性质分:清水泵、耐腐蚀泵、油泵、杂质泵等。 按叶轮的数目可分:单级离心泵和多级离心泵。 按吸入方式可分:单吸离心泵和双吸离心泵。 (1)清水泵 简称水泵,适用于输送清水或物性和化学性质与水相近、无腐蚀性且杂质较少的液体,使用温度一般低于80。结构简单,操作容易。 B型水泵 D型水泵 Sh型水泵 B型水泵 指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水泵。压头范围898mH2O

10、,流量范围4.6360m3/h。D型水泵 指多级离心水泵。一般29级,最多达12级。用于流量不太大,而压头较高的情况。Sh型水泵 双吸离心泵。适用于流量较大而压头不高的场合。(2)耐腐蚀泵(F型泵) 用于输送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接触液体的部 件用耐腐蚀的材料制成,要求密封可靠。大多采 用机械密封装置。(3)油泵(Y型泵) 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的石油及其产品,要 求有良好的密封性,采用机械密封装置。温度范围较大,- 45400。 (4)杂质泵(P型泵) 输送含固体颗粒的液体、稠厚的浆液,叶轮流道宽,叶片数少。又分为砂泵(PS)、泥浆泵(PN)和污水泵(PW)等。3. 离心泵的操作 盘泵:启动前,看

11、泵轴是否能正常运转(锈蚀)。 检查润滑油视窗:镜面的1/22/3。 灌泵:启动前,使泵和吸入管内充满被输送液体。 关闭出口阀,启动。当转速n、压力表p2和真空表p1指示稳定正常后,逐渐打开出口阀,直到所需流量为止。 检查:泵运转中要检查压力表、真空表是否读数正常,轴承的润滑情况、泄漏、机器振动、声响等。 停泵:先关闭出口阀再断电。如果停泵时间较长,应将泵内及管路中的液体放掉,以免锈蚀或冬季结冰冻裂。 例2-5 已知:从常压储槽向某带压设备输送98%的浓硫酸,储液槽p1 = 0(表),输出设备的p2 =1.96105Pa(表),设计Qe = 13 m3/h,两液面高差z = 6m,阻力损失hf

12、= 5m, 硫酸密度 =1800kg/m3 。试选择合适的离心泵型号。 解:选用F型离心泵,对两截面列B.E.:Qe = 13 m3/h, He =22.1m,查附录P453表24选择50F-25型泵,其性能: Q = 14.4 m3/h, H =24.5m,P =1.8kw, = 53.5,Hs=6m。【习题】用一台离心泵将某有机液体由罐送至敞口高位槽。泵安装在地面上,罐与高位槽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吸入管道中全部压头损失为1.5 m水柱,泵的输出管道全部压头损失为17m水柱,要求输送量为55m3/h。泵的铭牌上标有:流量60m3/h,扬程33m,允许汽蚀余量4m,试问该泵能否完成输送任务?已知罐中液体的密度为850kg/m3,饱和蒸汽压为72.12kPa。22m10m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