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PPT泌尿系统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482152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件PPT泌尿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生理学课件PPT泌尿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生理学课件PPT泌尿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生理学课件PPT泌尿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生理学课件PPT泌尿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课件PPT泌尿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课件PPT泌尿系统(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尿的生成和排出肾的功能: 1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1)排除代谢终产物及异物;(2)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3)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内分泌功能:分泌肾素、EPO、1,25-(OH)VitD3、前列腺素、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 生成原尿 (不含蛋白质 的血浆 超滤液)有用成分重吸收回血浆分泌的H+、K+、NH3 排出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集合管 选择性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 分泌 生成终尿 肾小体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内层、囊腔、外层) 肾单位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曲部) nephron 髓袢降支粗段 肾小管 髓袢细段 髓袢降支

2、细段 髓 髓袢升支细段 袢 远端小管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曲部)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一、肾的功能解剖(一)肾单位的构成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数量90%,中外皮质层10%,内皮质层血管入球动脉口径出A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入A=出A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直小血管髓袢短长,可达内髓球旁器多少功能尿生成、分泌肾素、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尿浓缩稀释、维持水平衡1球旁细胞 juxtaglomerular cells) :入球小动脉管壁的平滑肌细胞上皮样变, 内含分泌颗粒(颗粒细胞),分泌肾素。 2致密斑 macula densa) :远曲小管靠肾小体侧的管壁细胞变为高柱状,紧密排列形成的椭圆形斑

3、状结构。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变化(离子感受器),调节肾素的释放。 3系膜细胞 extra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间质细胞)具有吞噬和收缩功能 (二)球旁器(近球小体)(三)滤过膜构成1、滤过膜filtration menbrance的结构(分子筛)内层:毛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微纤维网 外层: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形态结构 ( 机械屏障 )酸性蛋白(唾液蛋白) (电学屏障)滤过膜组成厚度nm 孔径 nm毛细血管内皮(窗孔)4050100异多糖涎基 (负电荷)基膜(网孔)32548葡萄糖胺硫酸基 (负电荷)肾小囊上皮(裂隙膜)40414异多糖涎基 (负电荷

4、)2、滤过膜的分子通透性 )机械屏障(分子量大小的选择性滤器):有效半径:可通过 5.72mmol/L) 不同程度的水肿病理:缺氧、中毒、炎症等,滤过膜通透性增大,出现蛋白尿甚血尿。肾炎(nephritis)、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蛋白尿(Proteinuria)滤过膜带负电荷的涎基消失,导致带负电荷的血浆白蛋白滤过 蛋白尿(四)肾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肾交感神经主要从胸12至腰2脊髓节段发出,其纤维经腹腔神经丛支配肾动脉、肾小管和释放肾素的球旁细胞。肾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情绪高度紧张、剧烈运动、疼痛等交感神

5、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血供特点:1肾血流量大,分布不均匀占心输出量的1/5 -1/4 左右成人安静时,两肾血流量 1200 ml/min(血浆流量 660 ml/min)皮质(cortex) 94 % 外髓(outer zone) 56 %内髓(inner zone) 1%2两套串联毛细血管网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出球小A 肾A 肾入球小A 肾V - 3Renal cortexRenal cortexRenal medullaRenal medullaCortical Cortical nephronnephron JuxtamedullaryJuxtame

6、dullary nephronnephronVasaVasa rectarecta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肾动脉压在80-180mmHg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灌注压(perfusion pressure)2080mmHg时,肾血流量随肾动脉压升高而增加。灌注压80180mmHg时,肾血流量稳定在一个水平。灌注压180mmHg时,肾血流量又随灌注压升高而增加。机制:肌源性自身调节(入球小动脉舒缩与跨壁 压变化直接相关)罂粟碱、水合氯醛抑制血管平滑肌后自抑制血管平滑肌后自身调节现象消失。身调节现象消失。当动脉压动脉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而收缩 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当

7、动脉压或平滑肌舒缩 能力达极限自身调节能力丧失( 80mmHg)( 180mmHg)管管- -球反馈球反馈 tubulogomerulartubulogomerular feedback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GFR的现象动脉压致密斑小管液流量离子转运速率致密斑反馈信息到肾小球血管收缩血流量意义:正常生理状态下,使肾血流量与泌尿机能相适应,GFR不会因血压波动而改变,有利于维持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对稳定。(二)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正常时作用不明显)肾交感神经兴奋:肾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 )意义:紧急情况下,保证机体活动器官或

8、重要器官的血供。迷走神经纤维对尿生成的影响尚未肯定。体位性肾血液量改变,可能是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所致。体液因素:肾上腺素(adnephrin)与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升压素、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肾血管收缩(静滴Adr.10微克/分,肾血流量减少30%)。PGI2、PGE2、NO和缓激肽肾血管舒张。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微穿刺技术 (micropuncture technique)获取囊内液,微量化学分析表明系血浆的超滤液(ultrafiltrate)成分 血浆(克 %)原尿(克%) 终尿(克%) 浓缩倍数水 90-9397 95 蛋白质 7-90.03

9、 0 葡萄糖 0.10.1 0 钠 0.320.33 0.35 1 钾 0.020.02 0.15 7 氯化物 0.370.37 0.6 2 尿 素 0.030.03 2 60 尿 酸 0.0040.004 0.05 12 氨 0.0010.0001 0.04 40 肌 酐0.0010.0010.07575原尿(primary urine):肾小球滤液,除蛋白质 含量极少外,其他成分与血浆基本一致,渗透 压与酸碱度也相似,是血浆的超滤液。 小管液(tubular fluid):进入肾小管的原尿。 终尿(end urine):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 管时,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 用

10、最终形成终尿。1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1)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2)正常值:125ml/min 2滤过分数 filtration fraction FF :GFR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FF=GFR/RPF=125/660100%=19%GFR与FF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正常值 : 0.18 -0.20一、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入球端与出球端毛细血管相近(下降12mmHg)血浆胶体渗透压 入球端25 mmHg出球端35 mmHg肾小囊内压 10 mmHg入球端有效滤过压

11、=45 -(25+10)=15 mmHg出球端有效滤过压=45 -(35+10)=0 mmHg滤过平衡:血液从入球到出球,滤过阻力等于滤过动力时,有效滤过压降低到零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一)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全身动脉血压改变:80180mmHg(10.724Kpa)时,通过自身调节,入球小动脉口径改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压相对稳定,GFR基本保持不变。AP Na+)心房钠尿肽 心房肌合成,舒张血管和促排NaCI、水。对肾脏作用:关闭钠通道,抑制集合管对NaCI的重吸收舒张血管 入球A出球AGFR。抑制肾素、醛固酮、ADH的分泌刺激因素:心房壁受牵拉、Ach、NE、ADH、高K+、降钙素基因调节

12、肽等。第六节 排 尿第七节 尿的排放一、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二、排尿反射三、排尿异常正常尿量多尿少尿无尿 2500 20001000血浆渗透压尿的颜色:淡黄尿的pH:5.0-7.0 素食呈碱性一. 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传入神经 :1、盆神经(副交感神经):膀胱充胀感觉2、腹下神经(交感神经):传导膀胱痛觉3、阴部神经(躯体神经):传导尿道感觉 传出神经1、盆神经: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松驰。2、腹下神经:逼尿肌松驰、内括约肌收缩。3、阴部神经:膀胱外括约肌收缩,受意识控制二. 排尿反射 膀胱内压:尿液30-50ml时,压力5-10cmH2O,200-300ml稍升高。当尿量300-400ml才明显提高。当尿量达到700ml时,内压为35cmH2O,逼尿肌产生节律收缩,排尿欲增高。内压达70 cmH2O时,产生痛感,不得不排尿三、排尿异常 1、尿频:排放次数过多。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如结石)引起2、尿潴留:膀胱尿液充盈过多而不能排出。排尿反射初级中枢的活动障碍或尿流受阻。 3、尿失禁:排尿失去了大脑皮层意识控制。腰骶部脊髓损伤(初级中枢与高级中枢失去功能联系)。 4、遗尿:夜间不能控制排尿(小儿皮层的发育尚 未完善,对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