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介绍2013-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477179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梯介绍2013-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梯介绍2013-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梯介绍2013-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梯介绍2013-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梯介绍2013-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梯介绍201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介绍2013-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杂物电梯的定义 杂物电梯是一种专供垂直运送小型物件而设计的电 梯。 杂物电梯的定义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工升降 设备,它具有一个轿厢,就其尺寸和结构而言轿厢 不允许进人。 杂物电梯的额定载重量一般不大于300kg(以前是 500kg),额定速度不大于1.0m/s,而且提升高度 较低。 由于其技术要求较低,控制系统简单因而广泛用于 饭店的食物运送和医院、图书馆等部门的小件货物 运送。杂物电梯安装流程按图熟悉零、部件;核对井道尺寸等井道安装层门处安装曳引 机 安 装层 门 固 定 角 安 装层 门 安 装厅 、 轿 门 联 锁 开 关 安 装层 门 机 械 锁 安 装控 制 箱 安 装层 门 装

2、 置 安 装层 门 固 定 挂 板 安 装缓 冲 器 安 装井 道 照 明 安 装导 轨 安 装井 底 停 止 开 关 安 装磁 感 应 器 安 装极 限 开 关 安 装端 站 开 关 安 装安 全 钳 安 装限 速 器 安 装对 重 和 钢 丝 绳 安 装轿 厢 安 装杂物电梯安装施工工艺 1、井道的安装1)框架结构式井道安装 a.将下底及井道架角钢、橫框放入井道,逐级往上安装橫框,直到上底(曳 引机座),在越过楼层时调整井道框架和地面垂直,调整井架和井道壁(楼 板孔壁)间距(一般为50mm左在); b.在井道架角钢与楼层板之间用框架支撑角钢焊接,以固定井架。井道架底 用M10膨胀螺栓与地面

3、固定; c.每层三件橫框,第一件橫框距地面约450mm,第二件橫框距地面约1800mm, 该二件橫框应处于层门框上下200mm左右,用于固定层门,其余一件橫框均 布于上下楼层间。2)土建结构式井道安装 按井道图及平面图在井道内用焊接方法或膨胀螺栓固定导轨支撑架、曳引机 承重梁。3)井道架分为上底(井道架曳引机座)、下底(井道架底座)、橫框、井道 架角钢。 2、曳引机、缓冲器的安装 1)将曳引机置于井道架曳引机座上,垫上减震胶 垫,安装导向轮。注意曳引机与轿厢方向; 2)用膨胀螺栓固定地重缓冲器和轿厢缓冲器。通 常,轿厢侧缓冲器高度大于对重侧缓冲器 3)对于土建结构的杂物电梯或载重量250kg以

4、上的 框架结构的杂物电梯曳引机座均应放在承重钢梁上 ,该承重钢梁一般采用工字钢,按图纸要求架设地 机房内,如同有机房应按井道图要求,架设在井道 中相应的两面墙里(嵌入深度不小130mm),并 用不泥固定。 3、导轨的安装 1)安装导轨时,三(或四)根导轨接头不应在同 一个水平面内,导轨应垂直于水平面; 2)安装过程中,为保证导轨的直线度,可在导轨 与导轨支承架间加上导轨垫片,安装应在公差范 围内(在沿垂直方向上10m内误差不超过2mm) ; 3)导轨连接处按图用导轨连接板进行连接。 4、轿厢的安装 1)按图将轿厢上(下)底、侧壁板组装后,放于 轿架下底上,上面放轿架上底,并用立侧梁连接 组成轿

5、厢; 2)所轿厢放入框架式井道架内缓冲器上,安装调 整左、右侧导靴(固定导靴及弹性导靴); 3)开门刀(或电磁自动门刀)通过开门刀支架固 定在轿厢上,安装(含支架)。 5、对重和钢丝绳的安装 1)钢丝绳从曳引轮和导向轮上绕过,两端用绳卡 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在绳卡的上边用分绳器把 钢丝绳理顺。 2)同时多根钢丝绳的松紧程度可用对重上的调节 螺丝调节; 3)应保证轿厢或对重压缩缓冲器时,相应的对重 或轿厢不能冲顶。 注:确定钢丝绳长度的方法:可用轿厢和对重分 别位于最上层和最下层位置时合有的长度来确定 。 6、层门的安装1)将层门、层门套、层门滑道、门绳、门绳轮等按图组装在一起构 成层门装置;

6、2)对于框架结构式,将层门装置放入框架式井道架内。层门套上下 应有两个橫框,层门装置上下各有一个层门固定挂板; 3)该层门固定挂板两端用M8螺栓与层门装置的门滑道固定在一起, 将层门固定挂板卡挂在位于层门装置上下方的两个橫框上,层门套下 沿距地面距离(700mm800m)合适为止; 4)调整层门左右与轿厢一齐,橫框与层门固定挂板以及层门固定挂 板与铝合金门滑道用M8螺栓拧紧。对于井道结构式,应用层门固定 角; 5)该层门固定角一端用M6螺栓与层门滑道连接,另一端与井道内壁 的膨胀螺栓(M10)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层门装置安装在井道内。 7、厅、轿门联锁开关和层门机械的安装 1)在每层层门及铝合金

7、滑道的相应位置安装一只厅 门联锁开关,使门联锁开关在关门状态下处于闭合位 置,开门状态下处于断开位置; 2)轿门联锁开关安装在上轿门和轿厢上梁上; 3)层门机械锁(或自动电磁门锁)安装在层门铝合 金滑道的相应位置。 8、磁感应器的安装1)一般情况下,感应器支架安装在单导轨一侧,当有安全钳装置时,应安装 在对重导轨一侧或按图纸指定位置安装; 2)感应器支架固定在导轨(P4架构)或轿厢上(P5架构),高度约与轿厢 等高,通过调整与磁感应器的位置,实现轿厢与层门的平层; 3)P4架构时:磁感应器位于导轨上,安装在轿厢上。平层磁感应器最上层 和最下层每层1件,中间层每层2件,上面的为上行平层磁感应器,

8、下面的为 下行平层磁感应器。该两感应器在电气上应为常开点串联。当有变频控制且 层距不一致时,需安装换速感应器SFV和换速平层桥板,换速感应器与平层 感应器分列导轨两侧,最上层和最下层每层1件,中间层每层2件,与平层感 应器上下相距500mm800m。 4)P5架构时:磁感应器位于轿厢上,平层桥板安装在导轨上。平层磁感应 器SF2由两感应器在电气上常开点串联组成,上面的为下行平层磁感应器, 下面的为上行平层磁感应器。当有超差控制时,下行超差感应器SF4和上行 超差感应器SF5分别位于平层感应器的上、下方,调整其与平层磁感应器SF2 的距离即为超差值,与平层磁感应器共用一个平层桥板,该平层桥板每层

9、一 个。当有变频控制且层距不一致时,需安装换速感应器SFV和换速平层桥板 ,换速感应器与平层感应器分列轿厢立梁两侧,换速平层桥板最上层和最下 层每层1件,中间层每层2件,与平层桥板上下相距500m800m。 9、极限开关和端站开关的安装 1)极限开关和端站开关安装在导轨上,以顶层层 门上橫框的下沿为基准,向上200mm左右处和以 底层层门下橫框 /地坎的上沿为基准,向下 200mm左右处各安装一只极限开关,分别为上极 限开关和下极限开关; 2)P5架构时,需要端站开关,用于计算机确定 最低层位置,它安装在下极限开关同侧上方 800mm1000mm处,与极限开关共用一个撞铁 ,同时端站开关在变频

10、控制时也是强减速开关。 10、井底停止开关盒的安装 应在井道底部选择一合适位置安装该盒,人应能从打开的 层门操作该盒上的停止按钮。 11、机房(轿厢)检修盒的安装 在机房或机罩内或轿厢上一合适位置安装该盒,以方便维 修人员检修电梯。 12、井道照明的安装 井道照明由用户自已负责,也可在电梯安装过程中,由安 装人员协助安装。 13、安装安全钳开关及限速器开关 额定载重量大于250kg时安装14、安装光幕控制装置、超重控制装置、轿厢照明、轿 厢保温装置(若有)按电梯控制原理图、安装图和相应的使用说明书安装接线 1)控制箱固定于顶部合适位置,按电气原理图和布线图配线,将呼梯盒、门 联锁开关、各层磁感

11、应器、上下极限开关、曳引机及抱闸等与电控箱连接起 来; 2)将三相电源与电控箱连接起来。三相电源、曳引及抱闸与电控箱连接导线 截电积应不小于2.0m。其他导线的截面积应为不小于0.5m。 3)层站输入信号接线(微机和PLC能用): P4架构时:层站输入信号可灵活接线以达到显示层数的目的。物理最低层总 是从1层(F1)开始,但显示可以为1或-1。正常接线时:如层站在1、2、3 楼,要显示1、2、3,则1、2、3楼的输入信号要接在F1、F2、F3和N1、N2 、N3点上。如有越层时,该层信号点可悬空不接。如:层站在1、2、4楼 ,要显示1、2、4,则1、2、4楼的输入信与要接在F1、F2、F4和N

12、1、N2、 N4点上。如:层站在1、2、4楼,要显示1、2、3,则1、2、4楼的输入信 与要接在F1、F2、F3和N1、N2、N3点上。 P5架构时:请严格按控制原理图、布线图接线 4)控制箱显示端子与呼梯盒显示端子对应接线如下(5层时选用七段码) :(无一/有一) 控制柜端子A1-B21 C32 D43 E54 F65 G76 H1 SD XD-24 七段码显示器端子 A B C D E F G H1 S X M 一对一显示器端子 1/-1 2 /1 3 /2 4 /3 5 /4 S X M 15、润滑油的选用 1)曳引机的润滑油加油高度应以油窗的油线为准 ,新曳引机安装运行三个月后应进行换油。经第 一次换油后,每隔一年换油一次。为使曳引机润 滑的更好,应选用220#润滑油或蜗轮蜗杆油N320或抗18#双曲线齿轮油; 2)导轨、导绳轮选用4#M0S2润滑油脂作为导轨润滑油,将M0S2涂抹于导轨上; 3)严禁曳引钢丝绳上有油,以防打滑造在民溜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