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忆舍弟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476862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月夜忆舍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杜甫:月夜忆舍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杜甫:月夜忆舍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杜甫:月夜忆舍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杜甫:月夜忆舍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月夜忆舍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月夜忆舍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夜忆舍弟 杜甫作者简介诗文赏析诗文翻译诗文朗读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诗文翻译 戍楼的更鼓响过,禁止通行。 边境的秋天,只听见孤雁的叫声。 今夜恰逢白露节,明月像故乡的一样明亮 。 有兄弟都已离散,故乡无家,无从知道亲 人是死是活。 书信寄出去常常收不到,何况现在还没有 停止战争。 作者简介(1)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 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

2、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 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 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杜甫简介(2)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 杜”。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 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 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 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 品集为杜工部集。他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 非常深远。 诗文朗读诗文赏析(1)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 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

3、南下,攻陷汴州,西 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 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 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 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 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 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 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文赏析(2)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之作。 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断人行”交代背景, 表明战事频繁;“秋边一雁声”从视觉、听觉的角 度写边塞凄凉景象,为“月夜”渲染一种压抑气氛 。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露从今夜

4、白”交代时 令,即“白露节”,表明天气渐凉,地面水气凝结 ,使人顿生凄凉之感。“月是故乡明”融入诗人主 观想象,点明主旨,突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本来一样洁白的霜露, 可在今晚更加苍白;本来一样明亮的月亮,可偏 在故乡最为明亮,这完全是诗人在自然景物描写 中融注的主观想象,是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情感 的自然流露。 实战演练1. 解释下列加括号词的含义。 戍鼓(断)人行: _ 有弟(皆)分散: _ 寄 书(长)不达:_ 况乃未(休)兵: _ 2. 指出对此诗理解不当的一项 ( ) A. 诗人从边塞凄凉的秋景写起,是为“月夜”渲染悲凉气氛。 B. 颔联写客观实景,“见寒露”

5、、“望明月”无不间接表现诗人对亲人的思 念之情。 C.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里的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 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折肠,表现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 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 全诗处处照应,如“未休兵”照应“断人行”;望“月”照应“忆舍弟”;“无 家”照应“寄书不达”;人“分散”照应“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3. 请用自己的话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作简要赏析。 _ 参考答案 1. 断:使阻断。 皆:都、舍 书:信 休:停止 2. B (虚写) 3. 示例: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写 中融注主观感受,绪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 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 外,将“今夜露白”、“故乡月明”的词序稍作变换, 语气矫健有力,意亦深稳、化平板为神奇,因此 成为千古流传的诗句。杜甫相关链接 杜甫生平 杜甫死因 杜甫思想 杜甫年谱 杜甫著作 杜甫草堂 个人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