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ch09时间数列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473847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ch09时间数列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统计学ch09时间数列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统计学ch09时间数列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统计学ch09时间数列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统计学ch09时间数列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ch09时间数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ch09时间数列(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时间数列分析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意义和种类一、时间数列:把某一指标不同时间的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而形成的数列,叫时间数列(又称为时间序列或动态数列) 。例:某省历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资料如下 表:年 份20022003200420052006GDP(亿亿元 )4356.64576.15137.75640.16168.7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包括 :一是时间;二是指标数值。二、时间数列的作用(一)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与现状; (二)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三)对事物的未来进行预测。三、时间数列的分类(一)绝对指标时间数列(简称绝对数时间数列):是由总 量指标编制的时间数列。 又

2、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1.时期数列:由时期指标编制的时间数列。如例:某省历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资料如下表:年 份20022003200420052006GDP(亿元)4356.64576.15137.75640.16168.7时期数列有如下三个特点:(1)时期数列中各期数值可以相加; (2)时期数列中各期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3)时期数列中各期数值是通过经常性调查取得。2.时点数列:由时点指标编制的时间数列。如: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 企业单业单 位职职工 人数(万人)610.90 485.63472.82449.51437.80某省历年年末企业单位职

3、工人数时点数列有如下三个特点:(1)时点数列中各时点数值相加无意义;(2)时点数列中各时点数值的大小与间隔的时间长短没有 直接关系; (3)时点数列中各时点数值是通过一次性调查取得。(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例:某省历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比重(%)24.724.624.522.621.920.91. 时期 / 时期 2. 时点 / 时点 3. 时期 / 时点 指 标标1978199019952000200520062007 年末人口5834.326766.907066.027327.247474.507549.507624.50

4、城镇镇人口800.771458.941929.093040.813774.623918.194056.23乡乡村人口5033.555307.965136.934286.433699.883631.313568.27例:某省历年职工平均工资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职职工平均 工资资(元)5225 5781619469307916 9174 资料来源:XX统计年鉴2003第?页。(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四、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基本原则:保证时间数列中各项数值具有可比性。具体原则: 1.各期时间长短应该一致;2.总体范围应该一致;3.经济内容应该一致;4.计算价

5、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应该一致。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一、发展水平: 指时间数列中各项数值。二、平均发展水平:由时间数列中各期数值计算的平均数,又称为动态平均数 或序时平均数。 一般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的异同:共同之处:都是反映事物的一般水平。 不同之处: 1.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一般平均数反映总体在同一时间上不同单位的一般水平; 而动态平均数反映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2.需要的资料不同。计算一般平均数需要变量数列;计算动态平均数需要时 间数列。 3.抽象的差异的性质不同。一般平均数抽象的是总体内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动态平 均数抽象的是同一总体

6、不同时间上数值之间的差异。(一)由绝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其中a表示时期数数列中各期发展水平。2.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分为四种情况)(1)情况1:连续的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即逐日登记的时点资料。如:某工厂某月份前5天职工人数资料:日 期12345 人数(人) a100100100105105计算这5天的平均人数,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即(2)情况2:连续的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即发生变化才 登记的时点资料如:某工厂某月份前5天职工人数资料 :日 期1 日至3日 4日至5日 人数(人)100105 fa计算这5天的平均人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即(3)情况3:间断的

7、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如: 某商店某年第一季度各月月初的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表: 日期1月1日2月1日3月1日4月1日商品库库存额额(万元 )80758183试计算该商店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 思路是: 先分别计算各月的平均库存额:一月份平均库存额:二月份平均库存额:三月份平均库存额:再把这三个月的平均库存额加以平均即为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即把该形式一般化, 即为公式:(4)首尾折半法情况4:间断的间隔不相等的时点数列,如 某商店某年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表:日期1月1日3月1日10月1日12月31日商品库库存额额(万元)50467588试计算该商店全年商品库存量。思路是:对各时期的库存额用时间做权

8、数加权平均即为全 年平均库存额,即全年平均 库存额2+7+3=把该形式一般化,即为公式。即(5)练习:某企业各月工人人数的统计资料如下表:日期1月1日3.14.17.18.110.112.112.31人数(人)426430430435438410420424试计算该企业各季度平均人数及全年平均人数。解:第一季度平均人数=第二季度平均人数=第三季度平均人数=第四季度平均人数=全年平均人数练习:某公司两个企业二月份的总产值及工人人数的统计资料如下表: 企 业总产值 (万元)工人人数(人)1日15日16日20日21日28日甲 乙41.5 45.2330 332312 314345 328试计算各企业

9、的劳动生产率和两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解:乙企业的劳 动生产率甲企业的劳 动生产率两企业的平均 劳动生产率(二)由相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基本公式:相对数列的 序时平均数即:例:某企业某年第一季度各月的有关统计资料如下表:月份一月份二月份三月份计计划产产量(件) 实际产实际产 量(件) 计计划完成程度(%)5000 5100 1026000 6180 1038000 8640 108计算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计划完成程度。b a c解: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计划完成程度练习:某企业某年各季度计划产值及计划完成程度如下表:季 度一二三四合计计 计计划产值产值 (万元) 计计划完成程度(%)86

10、0 130887 147875 149898 1623520 试计算该企业本年度平均每季度的计划完成程度。bc 实际产值实际产值 (万元) a=bc11181303.891303.791454.765180.4解:平均各季度的计划完成程度例:某企业某年第二季度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日 期3月末4月末5月末6月末 全部职职工人数(人) 非生产产人员员占全部人数的%2040 18.142100 17.382150 15.812184 14.65求该企业第二季度非生产人员占总人数的平均百分比。b c非生产人员(人) (a=bc)370365340320解:则:例:某商店某年第二季度商品流转的统计资料如

11、下表:月 份3月4月5月6月 商品销销售额额(万元) 月末商品库库存额额(万元) 商品流转转次数(次) 130 280 141 2.1356 143 2.5450 160 3.0试计算该商店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的商品流转次数。a b c解:该商店第二季度平 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则:该商店第二季度平均商品流转次数= 3 月商品流转次数练习:某工厂2000年至2005年各年年初的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初职职工总总人数(人) 其中:生产产工人数(人 )1500 12001550 13001660 13201580 14001560 13501620 14

12、20试计算该厂各年生产工人在职工总数中所占比重及2000年 至2004年间生产工人占职工总数的平均比重。 解:(三)由平均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分为两种情况:1.若是一般平均数编制的时间数列,计算其序时平均 数仍用公式:例 :已知某工厂工人某年第一季度各月的平均工资如下表:月 份一二三 月平均工资(元)100012001450求第一季度平均各月的人均工资。应该是:2.若是动态平均数编制的时间数列,计算其序时平均 数,时期相等时,简单平均;时期不等时,用时期为权 数加权平均。 例:已知某工厂某年3-6月份各月的职工人数如下表:月份3456 平均人数(人)138146148144求第二季度的平均人数例

13、:已知某工厂某年的有关工数资料如下表:月份1-34-89-12 平均人数(人)200230248求全年平均人数三、增长量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一)逐期增长量:各期水平减上一期水平,即 ,(二)累计增长量:各期水平减固定基期水平,即,(三)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累计增长量。年 份19981999200020012002GDP(亿亿元)4356.64576.15137.75640.16168.7例:某省历年生产总值统计资料如下表:逐期增长长量(亿亿元 )219.5 561.6502.4528.6 累计计增长长量(亿亿元 )219.5781.11283.81812.1四、平均增长量(一)定

14、义平均增长量是各期逐期增长量的平均数。即累计增长量(二)计算方法这种计算平均增长量的基本思想是:现象从最初水平(a0) 开始,每期都按平均的增长量(设为 )增长,经过n个时 期,各期计算水平之和刚好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公式表示 为:或者我国各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量 单位:百亿元年 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国内生产总值产总值574.9668.5731.4769.7805.8882.3943.5 逐期增长长量 93.6 62.9 38.3 36.1 76.5 61.2 累计计增长长量 93.6156.5194.8230.9307.4368.6试用累计法计算我国国

15、内生产总值从1996年至2001年间 的平均增长量。解:=64.4(百亿元) 或=64.4(百亿元)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一、发展速度(一)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 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即:(二)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 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即: 我国各年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年 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 国内生产总值产总值 (百亿亿元)574.9 a0668.5 a1731.4 a2769.7 a3805.8 a4882.3 a5环环比发发展速度%116.3109.4105.2104.7109.5定基发发展速度%116.3127.2133.9140.21

16、53.5(三)二者之间的关系: 1.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即2.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除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 速度。例1:已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各年以上年为100的发展速度(可比价)如下: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环比发展速度( %)109.6108.8107.8107.1108.0107.3可计算出2001年与1995年相比的发展速度为:=159.54% 例2: 已知我国粮食产量2000年为1978年的1.52倍,2001年为 1978年的1.49倍,则可计算出2001年为2000年的说明我国粮食产量2001年比2000年有所下降。二、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或100%) 注意: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之间不存在直 接的换算关系。 例:已知我国纲产量 2000年比1990年增长93.67%,2001年比 1990年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