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473626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2012.08.13刘书涵桥小脑角区 CPA 系指脑桥、延髓与其背方小脑的相 交地带。 桥小脑角区实际上是一锥形立体三角, 位于后颅窝的前外侧,上界位于天幕, 由桥脑中脑外侧膜与环池相隔;下界由 桥脑延髓外侧膜与小脑延髓池相隔,位 于前庭蜗神经与舌咽神经之间;内侧界 由桥脑膜与桥前池相隔:该池向外侧扩 展至小脑膜面并与小脑桥脑裂相续。 该区占位性病变多发生在脑外,极少数 发生在脑内。从病变的性质上来看即可 是实性,也可 是囊性,约三分之一为囊 性,其中仍以听神经瘤囊变为最常见, 其次是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以及其他 脑神经鞘瘤囊变。该区肿瘤常有双侧桥 小脑角不对称,同侧小脑、

2、环池、四叠 池及四脑室常有受累。 桥小脑角区肿瘤占颅内肿瘤的6.0 %13 %,按发生率依次是听神经瘤(60% 80%)、脑膜瘤(8%10%)、表皮样 囊肿(5%)、其他脑神经鞘瘤(2% 5%)、血管性病变(2%5%)、副神 经节瘤(1%2%)、室管膜瘤和脉络丛 乳头状瘤(各占1%)、其他病变如蛛网 膜囊肿、皮样囊肿、脂肪瘤、脑干及小 脑星形细胞瘤、脊索瘤、转移瘤等少见 ,其发生率均不到1%。一、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肿瘤,肿 瘤起源于第八对脑神经的前庭神经,好 发于鞘膜的许旺氏细胞,是最常见的一 种良性脑神经肿瘤,占颅内肿瘤的5.0% 10.0%,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60 %80

3、 %。 通常单发,占95%。好发年龄40-60岁, 女性多于男性,比例为2:1。临床症状主 要与累及脑神经有关。 巨检为圆形或分叶状有包膜的肿块,边 界清,其内常见囊变、脂肪变性、出血 及坏死。 75%90%的病人内听道口扩大。 听神经瘤15mm称微小听神经瘤,首选 MR检查。 MRI平扫时T1WI多数呈略低信号或呈等 信号,少数呈混合信号,T2WI多呈高信 号,少数呈高等混合信号。增强后扫描 多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肿瘤多数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少数呈 哑铃型,较大肿瘤见瘤周水肿,伴明显 占位效应显示患侧桥小脑角池受压、移 位甚至闭塞。向上生长可使同侧侧脑室 颞角、三角区抬高。可使第三脑室变形

4、 移位,也可压迫中脑导水管引起幕上脑 室积水。 微小听神经瘤:平扫第、对神经束 无明显增粗,内听道无扩大,增强后扫 描可见神经束点状强化。二、脑膜瘤 脑膜瘤亦是好发于桥小脑角区的肿瘤之 一,好发于中年人,女性多见,发生于 桥小脑角者占颅内脑膜瘤的8.7%13% ,大部分位于颞骨岩部后面近内听道口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细胞,血供丰富,瘤 基底宽,与岩骨以钝角相连,瘤体相对 较大。 MRl显示脑膜瘤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 号,T2WI信号变化大。T1WI像上多伴有 流空信号,可有钙化,具有在梯度回波 相上随着回波时间延长瘤体信号衰减、 增强后可见脑膜尾征等特点,脑膜尾征 的出现是肿瘤细胞浸润了增厚的

5、硬脑膜 所致,故其强化程度与肿瘤一致,鉴别 诊断除上述特征外,还有脑膜瘤亦是不 以内耳道为中心生长,故内耳道及听神 经大多正常。三、三叉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之一 。它发生于其感觉支的许旺氏细胞鞘, 好发年龄为3040岁,女性较为常见。 MR1显示三叉神经瘤为圆形或卵圆形边 缘光滑的肿块,具有跨颅窝生长的趋势 ,可位于桥小脑角部分经小脑幕切迹孔 伸入颅中窝或大部分位于颅中窝下延至 桥小脑角。 MRI示肿瘤T1WI信号强度等低,T2WI信 号强度低于脑脊液信号。三叉神经瘤的 影像特征与听神经瘤相似,鉴别时显示 三叉神经十分重要,冠状位扫描可以较 为清晰的显示三叉神经,同时三叉神经

6、 瘤的中心偏离内听道,位于其前内上。 较小的三叉神经瘤与其它良性神经病变 如神经炎、结节性硬化等均可表现为桥 前段神经增粗,暂时性强化明显。四、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占整个颅内肿瘤的0.99%- 4.7%,男性多见,高发年龄50-60岁。大 多单发。 巨检病灶边界清楚,无包膜或有胶质细 胞增生所形成的假包膜,60%为囊性, 呈单房,多数肿瘤壁上有一个富含血管 的结节。 平扫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略 高信号或高信号,壁结节T1呈等信号、 T2为稍高信号。实质性病灶T1WI呈等信 号,中央有坏死者可呈等低混杂信号, T2WI为高信号。病灶呈圆形,大多数病灶边界清楚。病 灶周围无水

7、肿带,但可见肿瘤血管呈线 性或蛇形的无信号区。囊性或实质性病 灶并发出血时,较新鲜者,T1WI、T2WI 均为高信号,若出血为陈旧性时,T1WI 、T2WI均为低信号。 典型的血管母细胞瘤可见:增强后扫描 壁结节明显强化,典型呈“大囊小结节” 以及灶周或肿块内可见粗大的蛇形血管 引入。五、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珍珠瘤是颅内 最常见的外胚层组织肿瘤,占原发性颅 内肿瘤的1.0%2.9%,好发于青壮年人 ,以桥脑小脑角区最常见,约占桥脑小 脑角区肿瘤的5.0%。 该肿瘤是神经管闭合期,外胚层细胞移 行异常所致,其内含有丰富的类脂肪、 胆固醇等。该肿瘤呈囊性,形态多呈分 叶状或不规则状,

8、常沿蛛网膜下腔蔓延 ,可包饶血管,有“见缝就钻”的特点, 周围常无明显水肿,占位效应轻微。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多 为分叶,少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 楚。病灶周围可见钙化,常呈片、条状 或点状。瘤周多无水肿。增强后扫描可 见多数囊壁和囊内容物均不强化,少数 囊壁轻度强化。六、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畸形的一种,可位 于脑实质内或硬脑膜外。桥小脑角区海 绵状血管瘤比较少见,多呈类圆形,可 分叶,边界清晰,多见出血,占位效应 明显,瘤周无水肿,邻近颅骨可发生破 坏。 MRI平扫T1WI上多呈等高信号,T2WI上 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 化,强化发生在动脉期

9、后,且持续时间 长。七、颈静脉球瘤 颈静脉球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肿 瘤富含血管和血窦,可引起颈静脉孔的 扩大,颈静脉嵴、颈静脉管的侵蚀破坏 。肿瘤生长缓慢呈浸润性,边界较清晰 。该肿瘤主要发生于耳蜗内,是中耳最 常见的肿瘤,易侵入颅内,多见于40 60岁中年女性。 MRI常呈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影,增 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肿瘤侵入颅后窝 ,常延伸到桥小脑角池处,可使局部骨 质破坏。八、脊索瘤 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颅内脊索瘤 更是少见,多发生在颅底蝶枕部(枕骨 斜坡),它起源于胚胎的脊索残余,占 颅内肿瘤的0.1%0.67%,好发于3050 岁。 MRI 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 均匀高信号,高信号内常见点、片状低 信号。病灶呈分叶,边界较清。增强后 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动态MRI扫描可呈 缓慢持续性强化。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