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471295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18.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石器时代晚期第3讲(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旧石器时代晚期35,000 to 10,000 ya 郑州大学考古学系 崔天兴 2010年10月24日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l时间:3500010000kal分期方案:三分or 两分l现代人的世界范围的广泛扩散l技术革新l现代人行为 4.1 概述 4.2 北方东部的发现 4.3 北方西部的露天遗址 4.4 南方的晚期智人及其文化旧石器时代年代概略lBasal Paleolithic2.5 to 1.8 myaTime of Homo habilisOlduwan toolslLower Paleolithic1.8 m to 250 kyaTime of Homo erectusAcheulean

2、 hand axeslMiddle Paleolithic250 to 40 kyaTime of H. neanderthalensisMousterian toolsThe Upper Paleolithic 40 to 10 kya Chatelperronian Aurignacian Gravettian Solutrean Magdalenian旧石器时代晚期环境背景最后冰期间冰阶(氧同位素3阶段)即前次冷峰过后,气候有一个回暖的阶段,然 后又开始向新的冷锋发展。如萨拉乌苏、刘家岔遗址的疏林草原环境等。 距今3万年左右,中国气候也向干冷方向发展,距今1.8万年左右,是最后冰期冰 盛

3、期。此时是第四纪冰期气候最冷的一个时期。极地冰盖迅速扩大,并向低纬地 区发展,海平面急剧下降,海平面下降的幅度在中国沿海一带也达到130米以上。 海平面下降导致沿海大陆架出露,此时的台湾岛、日本海均有路桥与大陆相连。 冰期的影响不仅限于海陆分布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环境 的重要影响。极地冰盖的扩张和海岸线的后退,使中国大陆性气候增强,而东南 季风影响减弱。在最后冰期的最盛期,标志着干冷环境的黄土堆积已经达到长江 中下游一带。 华北西北部地区形成荒漠草原区、冻土区;东南部保留局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 的草原或森林草原环境。这种格局决定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不同文化类型的分布 ,并改变了

4、本区在早中期一直 延续存在的纬向性的文化差异,而形成了东西向的 文化差异。 南方地区:温带森林草原景观、半干旱的草原环境;这种情况也影响文化景观的 分布。在此时南方地区早中期“东西部”的文化差异也变得模糊,甚至出现了北方 地区同样的 发展趋势。 最冷锋过后,气候又向暖湿方向发展。欧洲大陆玉木冰期和冰后期植被关系变化示意图华北地区更新世冰期与间冰期气候 变化与植被关系模式图一、北方地区l北方东部(早期(穴居者)、晚期(狩 猎者),如北京房山周口店山顶洞遗 址、辽宁海城仙人洞、河北承德四方洞 遗址、山西陵川塔水河、河南安阳小南 海、河北石家庄沕沕水风景区水帘洞遗 址 l北方西部(专业狩猎人群)山顶

5、洞遗址 l 第一文化居(最上之文化层):厚约30公分,距洞口底部 (即“中国猿人”产地最 上层)之上约有3公尺 在这层发现人类残骨数件、枚穿孔的牙齿和两件 火石石器 第二文化层:尚分为数薄层;距上室洞底之上约l公尺 由这文化 曾发现有人类牙齿及残骨数件,并不出1立方公尺体积之内,发现现28枚穿孔 之狐的犬齿。第3层位于上室底部,颜色很黑,包含物较少,但石钟乳和石灰 岩都被烧过,说明曾经为人类居住,厚60厘米。第4层,位于下室之上5米处 ,此层的上部发现3件完整的人类头骨和一部分躯干骨,在骨骼旁边分布有装 饰品,散布着赤铁矿粉,说明下室是葬地;第5层较厚,堆积于下室洞底之上 ,遗物较少,仅发现有

6、人类牙齿。 l第5层之下,为下窨部分,不包含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但发现有很多完整的 动物化石,其中以食肉类居多。 l年代:相对年代 ;50多种动物化石,其中48种为哺乳动物;其中最后鬣狗、 洞熊、鸵鸟为绝灭种;绝灭种占12.1%;其余均为现生种类;说明山顶洞的年 代应为晚更新世较晚阶段。从果子狸、猎豹等现代生活在亚热带或热带的物 种来看,遗址形成环境应该比较湿润。 l遗址年代前后有几个数据;3.4万年和2.7万年左右;这一结果和动物群的综合 性质较为一致,说明山顶洞形成时间位于最后冰期冰盛期来临之前的气候温 暖湿润的间冰阶;而不是1.8万年和1万年;因为后者与动物群所反映的环境和 年代学特征差

7、别多大。北方东部早期辽宁海城仙人洞l地理位置:又称小孤山;千山山脉西缘的丘陵地带;辽河支流海城河就在洞前流 过。 仙人洞洞口向南偏西,宽5.8米,洞进深19米; l洞内堆积:第5层黑褐色粘土质粉沙土层;含白云质大理岩角砾。此层覆盖着洞口 附近以外的大部分洞室;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磨光石斧和红烧土等。厚度有 洞口的几厘米到洞后部的70厘米,为全新世的扰乱层。第4层 褐色粘土夹粉沙土 层。 含零星的角砾和砾石,主要分布于洞内的中后部,呈锅底状,最后处2米出 土少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第3层角砾夹黄褐色粉沙土层。此层在洞口厚约2米, 并延伸到洞外。角砾多为洞顶下榻部分,尺寸超过1米。出土石制品、角制

8、品和动 物化石。第2层:角砾、砾石夹黄褐色俄粘土质粉沙土层。此层在洞口附近后约2 米左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主要产自此层。第1层沙砾层;自上而下由黄褐色砂 砾、褐色粉沙、黑色锰淋滤带和黄褐色砾石构成,含少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 l动物化石:7目14科38种;主要有啮齿目灰仓鼠、变异仓鼠、黑鼠、上头田鼠等。 食肉目中有沙狐、狼、豺、南鼬、狗獾、中华貂、中华猫、虎、猞猁、洞熊、棕 熊、最后鬣狗、猎豹等。长鼻目猛犸象;奇蹄目野马、披毛犀、梅氏犀等。偶蹄 目普氏羚羊、野牛、水牛、北京香麝、斑鹿、河套大角鹿、东北狍、麂子和野猪 等。说明气候总体温暖湿润但有气候上的波动。 l存在问题:1、发掘粗糙;对晚期地

9、层不重视;承德四方洞l1983年发现;承德市鹰首营子矿区;洞口朝向西南, 高出现代柳河水面仅约3米。洞口高大宽敞,高约12米 ,宽约13米。l地层分为4层。第1层,灰黄色扰土层,松散,厚约5厘 米,含晚期陶片;第2层为上文化层,黑灰色松散的含 砾沙土,厚1030厘米,局部被打破,发现有石制品、 动物化石等。第3层为下文化层,灰白、黄褐色亚砂土 夹角砾层,厚约3060厘米,发现有石制品、动物化石 及小片灰烬等;第4层,未见文化遗物;l从洞穴堆积高程和堆积特征,属于晚更新世;测年距 今2.8万年(下文化层年代大约距今27880510左右)陵川塔水河遗址l位置:l文化堆积:5层l动物化石:犀牛、马鹿

10、、斑鹿、岩羊、 绵羊等。其中鹿角、羊角发现数量较多 ,化石特征明显,显然也是更新世晚期 。l年代:测年数据2.6万年左右。体质特征l山顶洞遗址:8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包括2个成年男性、3个成年女 性、1个少年,2个幼儿等。l头骨特征是脑量13001500毫升;头骨最宽处上升至顶结节附近。失状脊 趋于消失,头骨壁变薄,吻部后缩,并有明显的下颌,牙齿缩小,前后 牙齿的粗壮程度和比例,也接近现代人类。 lWeidenreich, Franz 认为根据测量特征与欧洲近似;但其非测量特征又确 定为原始蒙古人。中年女性为北美的爱基斯摩人、青年女性为美拉尼西 亚人;甚至美国人类学家解释一个蒙古老头和他的

11、两个外族妻子。 l吴新智认为:面骨测量指数,大部分应该和现代或化石的蒙古人种接近 ,与非洲晚期智人不同;其形态如鼻骨较狭,前鼻窝、颧骨突出等特征 与蒙古人种接近。中年女性也接近现代和化石的蒙古人种;大于爱基斯 摩人的相似程度。其形态也接近现代蒙古人。l除了和现代智人的共同特征外,主要方面都和现代中国人、爱基斯摩人 、印第安人等接近,说明这些特征应该是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所表现 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山顶洞人及其他103号101号102号102号103号技术的发展l技术的发展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一 个突出特征;北方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 的标志,在不同地区有所区别,但在技 术方面都发生过比较明显的变化

12、,却没 有明显的差别。随着现代人在这一地区 的出现,技术也出现明显的革新。l骨角器技术l装饰品技术山顶洞遗址的石器技术技术中心转移其他遗址生计活动l山顶洞遗址:狩猎采集并重,有较稳定 的食物来源,可供在一个较为固定的地 点作较长时间的居住。也因为有了食物 的保障,才能利用一定的时间去加工生 产、生活必需品以外的用品,如装饰品 ;与本区较晚阶段的专业化的狩猎工具 组合明显有别。l其他遗址基本近似;精神世界l装饰品 钻孔砾石、穿孔石珠、穿孔海蚶(han)壳、穿 孔兽牙(獾1/2,狐1/4,黄鼬、鹿1/4)、钻孔的鱼骨 ;l墓葬 l第4文化层中,发现了3具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及部分 躯干骨。在骨周围撒

13、有车铁矿粉还有数量较多的穿孔 兽牙、穿孔石珠、石坠、海蚶壳等装饰品。l更早阶段的墓葬,其随葬品主要是石制品等生产工具 及带肉的动物骨骼等;这些均反映了人类生存的直接 需要。本阶段,随葬品种类更多,丰富;世界各地的 墓葬中也得到了证实。除了生产生活的直接需要以外 ,装饰品类的奢侈品也成为随葬品;撒赤铁矿粉的行 为,在旧大陆均可见到。小结l时代:这几处堆积所形成的环境都是温暖湿润 。几个遗址的年代均落在3万多年到2万多年期 间。l环境:植被繁茂、各类资源充足的环境中。l文化堆积:文化层较厚,且多层的连续堆积的 共同特点,应该是反映当时的人类在本区一些 洞穴曾有过较长时间的居住或从事不同的类型 的活

14、动。l技术:技术多元化,并掌握了骨角器制作技术 ,标志着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l人类行为:现代化:装饰品、墓葬习俗的变化北方东部晚期l冀东北包括孟家泉遗址、昌黎亭泗涧、 栾县东灰山等遗址。l北京地区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l豫中地区包括灵井遗址、舞阳大岗遗址 、苏北桃花涧遗址、李家沟遗址下文化 层l苏北鲁南地区:凤凰岭文化、望海楼文 化(原生)、马陵山黑龙潭遗址、苏北 桃花涧遗址;遗址概况l孟家泉遗址是泉水型遗址,在遗址附近出露的地层全部 为更新世堆积物。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下层石制品较 少,动物化石完整。上层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丰富。年代 距今1.8万年左右。l东方广场遗址:古永定河冲积扇的河间冲积平原

15、。文化 层分为上下两层。下文化层厚约60厘米,发现用火遗迹 4处;上文化层厚约30厘米,发现用火遗迹2处,上下文 化之间有一自然层间隔。下文化层文化遗存的年代距今 约为2.62.1万年之间,下文化层的年代距今1.91.4万年 之间。栾县东灰山遗址:滦河二级阶地堆积中,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 1986年,唐山地区进行了调查,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4处。 抚宁县大所各庄细石器遗址:位于抚宁县茶鹏乡大所各庄三村东南, 兔耳山西麓的碾石沟内,埋藏于山前二级阶地中,发掘面积40平方米。 舞阳大岗遗址:于河南舞阳县侯集乡大岗村北,1989年和1990年 2次发掘,面积共计290平方米。文化层分为4层,其中

16、3层为裴李岗 文化层,4层含细石器和其他制品。 李家沟遗址位于河南新密岳村镇李家沟村西。李家沟遗址坐落在淮河水 系溱水河上游的自北向南流经遗址西侧的椿板河的左岸以马兰黄土为基 座的二级阶地堆积的上部。该处地形为低山丘陵,海拔高约200 米。地 势由东北向西南部倾斜,黄土堆积发育。发掘探方分南、北两个发掘区 。两区的2个主剖面均包括了从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地层堆积。 采自沟南侧的第四层,即细石器文化层的3 个木炭样品的加速器14C年 代测定结果,均分布在距今1030010500 年,而采自沟北侧新石器时 代文化层木炭样品的加速器14C 年代测定结果,则分别为距今9000 年( 第五层)和8600 年(第四层)。东方广场的测年数据孟家泉遗址l2万3千余件,包括石核、石片、细石核、细石叶、 石器和废品,它们各自所占的比例是:废品64.7%, 石核与细石核6.6%,石片与细石叶17.8%,石器 10.9%。石器原料以灰黑色、灰色和灰白色燧石为 主,约占95%以上,其它原料有石英、石英岩和玛 瑙等。燧石原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