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中强度密度图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438176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5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中强度密度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运动中强度密度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运动中强度密度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运动中强度密度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运动中强度密度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中强度密度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中强度密度图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中强度、密度以及野趣问题的研讨 一、如何把握运动的“强度”和“ 密度”n1.对于“高强度”和“低密度 ”的理解n2.教师如何把握“强度”和“ 密度”之间的关系。1、对于“高强度”和“低密度”的理解nA、何谓“高强度”运动强度,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 度。是构成运动量的因素之一。常用生理指标表 示其量值。如以心率衡量学校体育课运动量的大 小,一般认为,120次/分以下的运动量为小; 120150次/分的运动量为中等;150180次/分 或超过180次/分的运动量为大。 nB、何谓“低密度”运动的密度有时也称练习密度。是指在一次 体育活动中,幼儿身体实际练习的时间也活动总 时间的百分比。

2、2其公式:练习密度=身体实 际练习的时间之和活动的总时间100%。活动 的密度越大,表明活动量相对越大。此外幼儿参 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越长,其活动量就相对较大。 nC、控制好“高强度”和“低密度”之间的关系 的意义我们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他们的优势 互补,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益。 2.教师如何把握“强度”和“密度” 之间的关系n1、)体现个体差异原则n2、)季节性原则n3、)年龄段原则老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的交互运用在 调节幼儿运动量中起着关键作用, 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活动中 的两大组成部分,无论课程的模式 如何的变化,还是万变不离其宗。 对两者不同的偏重,从而形成了不 同的教育流派。对开展

3、富有野趣的体育运动价 值的认识:n在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关于运 动组织实施的版块中指出:培养幼儿对 运动的兴趣,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 重要目标。要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有趣 的运动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富有野趣 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体 验运动的快乐。其中它强调应充分利用 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开展 各种富有野趣的运动。n 由此可见,幼儿园的运动应注重自然和 野趣的因素,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进行运 动,体验、享受在大自然中活动身体的 情趣。1.对“野趣”的理解nA、对“野”的定义:“野”意味着去除人为的限制而获得 一种自然的状态,体现运动中一种挑战 性。 nB、对“趣”的定义“

4、趣”则表示一种自然的游戏情景中 的快乐运动。它强调要充分利用大自然 中的原始材料,让孩子尽情地玩、充分 地玩,强调在运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自 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 通常野趣是指:到野外去活动,利 用大自然中的原始材料尽情地玩。何为野趣运动亲近大自然n在幼儿园进行野趣运动的实践活动 ,让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亲近自 然、接触自然,在自然的、适宜的 环境中,充分地开展运动活动和游 戏,不仅能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敏捷性和培养幼儿顽强的意志品 质,还能使幼儿的个性获得充分的 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当合理地利 用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创设和利用 良好的自然环境,促进幼儿快乐的 运动,健康的发展。 2.如何

5、在幼儿园的运动中体现“ 野趣”A、幼儿园的环境中如何体现“野趣”幼儿园户外空间环境的创设要体现“野”的趣味, 将各种自然因素引进幼儿园,包括富有变化的场地特 征,能得到各种基本动作锻炼的运动设施,能诱发幼 儿自主运动的自然材料 。 B、幼儿园的运动块面中如何体现“野趣”:创设适宜幼儿的运动环境应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 已有经验为出发点,以自然、社会、生活环境为背景 ,将运动渗透于自然的野趣的情境中,使运动过程变 得愉快、有趣、轻松,从而有效帮助幼儿在身心两方 面都获得发展。如在公园爬山坡;在田间跳小沟、踩 泥巴;在草地、沙滩上踩影子等运动,孩子在充满野 趣的自然情景中运动得更自主、更舒展、更充分

6、、更 快乐。 C、其他可以体现“野趣”的活动远足、郊游是一种非常有益地体验野趣地机会,因 此,幼儿园应当尽可能提供这样地机会,带幼儿去郊 游、去进行 野外游戏,在大自然中得到锻炼。 幼儿园大班野趣活动:捉知了n设计意图: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的过 程中,培植了许多小树林。这些树 林是幼儿开展野趣活动的好场所。 我们把幼儿带到小树林,开展“捉 知了”活动,把“攀爬、投掷、跨越 、奔跑”等体育项目串成充满野趣 的游戏,孩子们一个游戏接着一个 游戏玩,体验到了在大自然中运动 的快乐。活动目标:n1促进跨越、投掷、攀爬等 动作的协调发展。n2培养合作、勇敢精神和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n1事先与

7、小树林的管理人员联系好。n2提前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 合,如给幼儿穿运动装、运动鞋等。n3老师去小树林进行实地观察和准备: (1)排除安全隐患。(2)将若干“知了”卡片 投放在树上:“小知了”贴在树身的低处: “中知了”放在较高处的树杈上;“大知了” 系在最高处的、幼儿可以攀爬的树枝上 。n4带好常用药品和若干沙包、纸团、纸 飞标、小口袋。n5知识经验准备:之前在活动区投放过 有关知了的图书。带幼儿玩过“穿树林”游 戏。n活动过程n一、“穿树林”游戏n1到了小树林后,幼儿自由结伴玩“穿树林”游戏, 目的是热身。(1)选定一片树林,绕每一棵树走一走; (2)在树林间蛇型避让跑一跑;(3)

8、互相追逐跑。n2交流在树林里玩的感受,引出“捉知了”的游戏。n二、“捉知了”游戏n幼儿每人一只捉知了小口袋,逐步提高“捉知了”的 游戏要求。n1幼儿跨越小垄沟穿梭在树林里捉“知了”,比一比 谁捉的“知了”多。此环节捉的是“小知了”。由于 贴在树上较低的位置,幼儿都能捉得到,但要捉得多 ,需要克服困难,跨越一条条小垄沟,穿梭在树林里 寻找。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 幼儿跨越等动作。n(1)幼儿自由结伴捉“知了”,交流谁捉得多。n(2)重点交流跨越小垄沟的动作。n2引发幼儿用投掷物帮助捉“知了”,看看谁捉“知 了”的办法好。此环节捉的“中知了”放在位置较高 的树杈上,需要有辅助物的

9、帮助才能捉到,如沙包、 纸团、纸飞标以及树林中的其他资源等,其目的是让 幼儿在创造性玩的过程中,发展投掷等动作。n(1)幼儿自由结伴采用投掷方法捉“知了”。n(2)重点交流如何采用正确的投掷方法捉“知了”。n3鼓励幼儿大胆攀爬捉“知了”,看看谁的本领大。 此环节捉的“大知了”系在树上最高处,需要攀爬才 能捉到,目的是培养幼儿合作、勇敢精神,发展攀爬 等动作。n(1)幼儿自由结伴攀爬捉“知了”,老师提醒幼儿注意 安全。n(2)重点交流怎样安全攀爬上树捉“大知了”。n4幼儿清点捉到的大中小“知了”数量。n设计意图:开展富有野趣的农村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研 究”的课题。幼儿园营造了一个舒适、美丽、实

10、用、自然的竹天地,深受幼儿的喜爱。记得,我 国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上海 市学前教育纲要也指出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是 因地制宜地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积极的、支持 性的环境。既然幼儿园已创设这样的环境,那我 们就应好好利用。那如何将这些幼儿园中已有资 源进行有效整合成了目前最大问题。 小脚丫这个活动就是将幼儿园的已有资源进 行整合,利用了草地、沙地、竹子、塑胶、地砖 、石子等,让幼儿在这种现有的、自然的环境中 进行尝试,说出小脚走在这些不同地方的感觉, 渐而也培养了幼儿愿意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再加上3岁左右这个年龄正是发展孩子触觉 、感知觉最好阶段。小脚丫这个活动注重了 小脚走在不同路面

11、上的感觉,是发展幼儿触摸觉 的很好尝试。由此,我设计组织了这个活动。n二、活动内容与要求: 1、感受并说说小脚走在草地 、沙地、竹子、塑胶、地砖、 石子等上的感觉。 2、愿意亲近大自然。 三、环境与材料准备: 1、幼儿园自然环境 2、地毯一块,擦汗毛巾一盒n四、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t:宝宝天气真热,我们把鞋子、袜子脱掉,让小脚舒服舒服 吧。 脱鞋(自编儿歌):小脚快出来,小手帮帮忙,小脚出来了 ,鞋子排排好。脱袜子:缩起小脖子,拉起长鼻子,弯弯小 身子,住进小房子。(结合儿歌) t:呀,我们的脚一样吗?(一样:都有一双脚)(不一样: 大小、1和许多)(结合数学教育) t:小脚踩在地毯上

12、,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说) (二)自由体验 t:是不是每个地方都一样呢?找你喜欢的地方去试一试。( 引导幼儿去不同地方尝试) (三) 交流分享 t:宝宝刚才你走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四) 再次体验 t:宝宝我们还有哪里没走过?再去试试。 (五) 小结提升 t:宝宝刚才,你又走了什么地方,感觉怎么样? 最后配上儿歌:走走走,走走走,小脚走在草地上(黄沙上 ,竹子上,地砖上),我的小脚痒痒的(刺刺的,软软 的)(自编儿歌) t:今天,小脚走了好多地方,小脚走在不同地方感觉一样吗 ?那下次我们再去别的地方试一试。 t:宝宝我们拿好自己的鞋子。跟客人老师说再见。 五、活动延伸: 下次到别的地方(如幼儿园另外活动场地、家庭、社区各个 不同的地方去试一试)。 还可根据农村特色创设不同的路面(如:油菜籽上,小麦上 ,泥土上,薄膜上,稻谷上,米上等)进行尝试。重庆财票 http:/ 华以冬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