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射频技术军事应用领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42021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射频技术军事应用领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射频技术军事应用领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射频技术军事应用领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射频技术军事应用领域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射频技术军事应用领域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射频技术军事应用领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射频技术军事应用领域(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射频技术军事应用领域RFID 技术作为 20 世纪的十大技术之一,已经在工业、交通、物流等多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日益显示出它的巨大潜力。但是,RFID必然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分析 RFID 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1.大多数 RFID 芯片易被破解问题。问题分析:因为最廉价和最流行的RFID 芯片都没有电池,它们在扫描时由读卡机提供能量,缺乏自己的动力系统,这种芯片也容易受到“能耗途径窃取” 的攻击。一些专业界人士已经能侵入到 RFID 标签中,并开发出相应的密码杀手(一种可使标签自毁的代码) 。相应对策:目前,我国基

2、本具有 RFID 天线的设计和研发能力,但还不具备应用于金属材料、液体环境上的可靠性 RFID 标签天线设计能力;还不能进行 UHF 频段的标签封装,封装设备还依靠进口;还没有 UHF 频段以上读写器设计和制造能力,RFID 芯片的安全隐患问题始终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因此,应多向 RFID 先进技术国家学习,加强 RFID 技术研发力度,最终走向完全自己独立开发。2.RFID 的安全问题。问题分析:RFID 行业将很快成为电脑黑客们下一个战场。对 RFID 系统的各类攻击,如重写标签以篡改物品信息;使用特制设备伪造标签应答欺骗读写器,以制造物品存在的假相;根据 RFID 前后向信道的不对称性

3、远距离窃听标签信息;通过干扰 RFID 工作频率实施拒绝服务攻击;通过发射特定电磁波破坏标签等。对 RFID 黑客来说存在一个日益增长的金钱诱惑,因为在信用卡支付和其他金融交易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RFID 标签,它将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假设一位黑客进入一家商店,购买了一个贴有“电子标签 ”(RFID )的商品并将其带回了家;接着他撕下标签并贴上另一个包含了恶意代码的标签;他回到商店并让收银台重新扫描一下这件商品;这样恶意代码就进入了商店的电脑系统,更改产品的价格和销售数据,并创建一个登录口允许外部访问者进入商店的数据库。随着 RFID 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它们受到攻击的危险也越高,新一代电脑

4、通常更复杂、功能更多,引发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去年发表的一份报告,已经有人破解了超过 1.5 亿个安装了 RFID 系统的汽车钥匙,黑客们为破解密码,采取将 16 块芯片连接起来并进行编程,找出标签上包含的密码。这些都是我国实施 RFID 要重点考虑的安全问题。相应对策:我国在大力推广应用 RFID 的同时,应采取适当措施,加大投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 RFID 安全封装技术的研究,提高 RFID 标签的安全性能。3.恶意者通过 RFID 侵犯私人隐私问题。问题分析:RFID 会成为恶意者侵犯私人隐私的工具。RFID 安全问题集中在对个人用户的隐私保护、对企业用户的商业秘密保护,防范对 RF

5、ID 系统的攻击以及利用 RFID 技术进行安全防范等多个方面。面临的挑战是:(1)用户对标签的拥有信息不被未经授权访问,以保护用户在消费习惯、个人行踪等方面的隐私。(2)由于 RFID 系统读取速度快,可以迅速对超市中所有商品进行扫描并跟踪变化,而被利用来窃取用户商业机密。相应对策:(1)在中国的法律上,关于 RFID 侵权问题的保障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补充。 (2)研发自毁型卷标或消磁型卷标来解决这问题;配合纳米技术所研发适用于特殊物品的超小型标签;(3)针对 RFID 隐私问题,我国要鼓励开发“夹子标签”(clippedtag)技术,消费者能够将 RFID 天线扯掉或者刮除,使标签

6、不能被随意读取。研发设计一种命令来使 RFID 标签丧失功能,而且是不可逆操作。当消费者返回来退货时,RFID 标签读不出来,这样可以防止隐私被侵犯。 (4)利用 hash 锁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读写器认证。在响应读写器并让读写器获得标签 ID 信息前,读写器和标签确定了认证体制。因为读写器的 Reader ID 提前存储在标签的 RAM 中,所以标签通过读写器 ID 识别出有权限的读写器。标签不响应没有权限的读写器,因此,不可能被敌人跟踪(因为读写器都有权限) 。另外,这种权限化过程是基于标签产生的随机数,因此,还可以防止敌人的哄骗。因此,我国不仅可以引进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可以自己针对

7、具体问题,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也同样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4.RFID 技术人才缺口问题。问题分析:目前,掌握无线 RFID(RFID)技术的人数依然低于市场需求的数量。据调查显示,一些公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支付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相应对策:在高校开设 RFID 课程,为将来建设我国特色的 RFID 技术奠定技术人才基础;此外,国家加大对 RFID 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时鼓励更多的企业高素质人才参加 RFID 的学习、研究与应用,为中国各行各业应用 RFID 技术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5.RFID 成本问题。问题分析:RFID 在中国落地之前不仅首先将遭遇来自成本方

8、面的阻力,而且还面临从哪些行业率先取得突破的问题。 “到 2007年,现有的 RFID 项目有一半会失败!”这是权威公司最近做出的悲观预测。据行内专家分析,RFID 目前相对偏高的生产成本是使得大多数国内连锁超市望而却步的主因。相应对策:为减少 RFID 的成本,RFID 制造商可采取与国内外芯片制造厂商进行强强联合,在不断提高 RFID 技术性能的同时,使其成本不断下降。此外,要研究和探索更为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以降低成本。6.RFID 实施标准的开放问题。问题分析:当前国际上在 UHF 频段的RFID 技术主要使用 430MHz 左右和 860960MHz 两段频率,但在我国430MHz 频

9、段属于专用频段,现阶段开放此频段的 RFID 业务的条件不成熟。860960MHz 频段的主要业务为固定和移动,次要业务为无线电定位。我国在这个频段上已经没有空闲的频率直接规划给 RFID 使用。相应对策:我国应结合自身的国情,在考虑 RFID 频率规划时,必须慎重考虑 RFID 业务与现有的无线电业务频率的供应问题。并着力于尽快构建我国关于 RFID 的技术标准(如符号、射频识别技术、 IC 卡标准)、数据内容标准(如编码格式、语法标准等)、一致性标准(如印刷质量、测试规范等标准)和应用标准(如船运标签、产品包装标准等) 。7.RFID 产业发展滞后问题。问题分析: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

10、制造、标签封装及封装设备制造、读写设备开发、数据管理软件设计u8943 .一个个生产环节构成了一条完整的 RFID 产业链。目前,已有基于 13.56MHz频段的芯片,而国际上应用最广的 UHF 芯片则还在研制之中,这种研发是基于 ISO 标准的。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核心技术的缺失成了制定中国 RFID 标准难以逾越的高墙,而 RFID 中国标准的缺位又反过来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没有 RFID 中国标准不仅影响到用户应用 RFID,而且影响到了企业的研发。相应对策:我国应针对国情,结合刚刚颁布的 RFID 应用标准,尽快制订 RFID 的国内标准。有了标准才能够推动 RFID 技术的深入应用,促进R

11、FID 产业的发展。四、结论整体看来,RFID 无线射频身份识别系统在未来的发展在很多的产业都是相当被看好的,虽然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和应用上的问题,相信要克服 RFID 的种种隐忧,指日可待。在强大的市场导向下,RFID 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必将引起一场重大变革,它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最终成为中国企业发展方向的最大信息技术支持。相信在不太久的将来,RFID 技术将同条码技术一样深入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并慢慢延伸到的各行业方方面面,提高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起到关键性作用,增加各行业的收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全新飞跃。射频识别(RFID )技术是一种基于无线技术的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其

12、应用始于二战时期友军飞机的识别。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射频识别技术在各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物流领域,以沃尔玛、麦德龙为代表的商业零售巨头和以美国国防部为代表的军方组织,将其视为提升物流能力的助推器,引发了广泛重视和全面研究,射频识别技术日趋实用和规模化。 在军事物流领域,美国国防部总结在海湾战争中物资保障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在供应链的各环节掌握物资位置、数量、状态对供应保障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其随后制定的新时期后勤战略转型六大目标之一“联合全资产可见性”计划中,将射频识别技术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并认为该技术是对供应链实施有价值洞察并确保军队随时

13、做好战斗准备所使用的一种后勤变革工具。美国国防部不断加大对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和投入,2004 年 8月美国国防部执行副部长麦克尔.威尼签署了使用射频识别技术的政策方针,2005 年 3 月美国国防后勤局官方网站宣称,开发出了第三代射频识别标签,并命名为“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第三代射频识别系统”(3CRFIDwSATCOM)。另据美国电子工程专辑2006 年 3 月报道,以色列陆军与美国萨维公司合作已完成一系列射频识别技术的评估,以色列军方从 2006 年开始使用由萨维公司研制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使以军成为继美军之后第二个采用该技术管理后勤供应的军队。 1 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主要应用 在

14、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使用射频标签的政策文件中,要求从 2004 年 10 月 1日起与国防部签署的所有供货合同中要有明确使用射频标签的条款。自 2005年 1 月 1 日后发货的服装、独立设备和工具、个人物品、武器系统维修部件和元件等部分军用品必须在包装件、托盘上使用军队 UID 识别码、UHF 860MHz 至 960MHz 频段,最小读取范围 3 米的无源标签。从 2007 年1 月 1 日起,发送到国防部所有场所的全部物品都要带有射频标签,并规定所有货运集装箱,包括 6 至 12 米海运集装箱及大型空运货盘,必须带有包含集装箱中货物内容的有源标签。国防部后勤局在位于加州和宾州的战略配送中心以

15、及其在全球货物配送的重要转运节点安装射频识读器和支持系统。 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运输途中对装备物资位置、状态的监控、仓储管理以及特定物品查找、分发等方面。 (1)在运装备物资可视化管理。即在集装箱或装载大型装备、集装箱的拖车上安装射频标签,同时在运输起点、终点和各中途转运站等各个节点上配置固定式或手持式射频识读器和后台计算机系统。当安装射频标签的集装箱或运输车辆经过时,射频识读器读出射频标签存储的信息并传送给后台计算机系统存储和显示。如有需要,射频识读器还可根据指令对射频标签上的内容进行更新。计算机系统经有线、无线网络或通信卫星将装备、物资信息传送给更高一级的中心数

16、据库,各级后勤人员和有关单位通过该数据库即可及时获取运输途中的所有物资位置、数量变动、货物损坏以及补充变动等信息。 美军配属的在运物资可视系统,在美国本土、欧洲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都设有地区服务器,这些服务器与在美国本土的一个途中资产可视化服务器相连,充当“联合全资产可视化 的数据源。物资运输途中,在不能进行地区性连接传输数据的地方,后勤人员可以使用 Iridium 卫星终端作为调制解调器来把托盘和集装箱数据转接到途中资产可视化服务器中。使用国际互联网或其军方专用网络的美军人员都可以利用“联合资产可视化” 系统来跟踪并确定某一物品的位置。 目前美军已确定使用射频识别技术在其物资供应链中跟踪 6 个层次或产品的运输位置,分别是:第 1 层产品本身;第 2 层膜泡包装;第 3 层纸板箱、盒子;第 4 层仓库托盘、纤维包装;第 5 层货物集装箱或 463 磅的托盘;第 6 层卡车、舰船或飞机。 (2)物资集结地仓储管理。射频识别技术除用于运输途中跟踪货物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