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区域分工(ppt 56)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494019 上传时间:2017-03-1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区域分工(ppt 56)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专题:区域分工(ppt 56)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专题:区域分工(ppt 56)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专题:区域分工(ppt 56)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专题:区域分工(ppt 56)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区域分工(ppt 5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区域分工(ppt 56)(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专题 区域分工 一、区域差异与分工格局 二、区域分工的客观基础与形成机制 三、区域要素流动的动因与基本类型 四、区域合作内涵、原则与组织形式 五、企业跨区域生产分工的微观均衡分析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一、区域差异与分工格局 (一 )我国的区域差异 (二 )我国的分工格局 改革开放以前的我国区域分工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区域分工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一 )我国的区域差异 构成区域差异的因素很多,如自然资源、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区于域经济产权结构、文化等等 。 (1)自然资源 总体上看,我国工业生产能力 60%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区,而水资源、能源和矿

2、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例如西南 4省区水资源总量约占 加上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 6省,水资源总量共占全国 。北方特别是西北和北部沿海地区存在严重的工业用水不足问题,它使北部耗水量大的工业发展受到限制。 从自然资源的分布及空间组合看,中部和西部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有优越性,是中西部参加区域分工的有利条件。 (2)农产品资源 目前,中国轻工业原料约 70%来源于农产品。从空间分布看,一些具有专业化意义的主要农产品相对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轻工业生产能力主要偏集于沿海地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空间布局与农产品原料地之间存在相当程度的脱节现象。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3、 (3)劳动力 总体上中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农村和城市都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就业中至少存在 30%左右的富余人员。从各地区情况看,地区经济越落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越低,地区劳动力剩余率越高。 (4)资本 沿海地区资金较内地充裕 。究其原因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本形成能力较强,筹资能力、渠道、手段较多。第一,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投资经营环境和投人产出效果较好,基本具备了区域发展的启动条件,因而区内资金供给和自我积累能力较强。第二,在市场经济中,地区间资金流动一般具有流向经济中心和繁荣地区偏向。中国的沿海地区,流人了大量的外国资本和内地资金。第三,沿海地区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全国

4、的前列,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高,融资渠道方面处境比中西部强得多。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5)技术 总体看,中国区域技术梯度大体呈东高西低态势。当然,以“三五”和“四五”时期“大三线”建设为中心展开工业布局,使中西部工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的集中程度也相当高。有资料显示,在航空、电子、精密机械和核工业技术等单项技术方面,西部一些省区甚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90年代前后期,原机械工业部 1. 5万 多个主要产品中,属 70年代末和 ,其中陕西、贵州这一比例分别 在 全国各省区居第一、二位 。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6)区域经济所有制结构 1999 年各地区企业所有制结构

5、单位 : 个、亿元 国有及国有控股 集体企业 其他类型 企业单位数 总产值 企业单位数 总产值 企业单位数 总产值 全国 61301 2585 8147 部 27946 1963412 26865 5887 部 19038 9542166 11463 694 部 14317 6448132 4257 566 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以上数据表明 , 东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高 , 集体、私营、外资等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 ; 西部地区的市场化改革进程相对较慢 , 国有经济比重一直较高。而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主要是非国有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 这种差异在 1978 年以来的每次经济高涨期表现更

6、加突出。有关资料显示 : 在经济高涨期东西部国有工业发展速度的差异并不大 , 而非国有工业发展速度的差异却非常显著。在 90 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 东部非国有工业的增长率高于国有工业 百分点 ,而西部仅高出 百分点。非国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是造成西部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小结: 归纳而言,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甚至区际产权结构的实现形式差异方面有较大的不同,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东部地区位置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资金供给相对相对充裕,劳动力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较高,但资源缺乏,能源紧缺,其北部沿海少数城市面临着用水不足的问题

7、,中西部能源矿产资源丰富,资金短缺,技术管理水平较低,但廉价劳动力供给充足。各地区生产要素的这种互补特征,是中国区际之间产业合理分工的基础。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二)我国的区域分工格局 改革开放以前的我国区域分工 ( 1)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分工背景 改革前 30年,中国实行的是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长期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垂直统一的纵向管理模式。在这种制度背景下,区域分工的主要驱动力来自行政命令,采取的可以说是均衡式开发模式 ,产业政策趋于向落后地区倾斜。在利益分配上 ,坚持平均主义 ,整个国民经济在各区域之间呈现均衡增长势态。 ( 2)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分工格局 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

8、上按照“资源互补”或“产品互补”的原则来实行区域分工合作,具体表现: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一,高度垂直型区域分工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均衡布局和发展的战略指导下,中央政府运用国家财政和行政干预的力量,在注重发挥东部地区原有经济基础作用的同时,加大了对中西部落后区域开发的力度。在中西部布局和发展了大量原料和能源优势的工业,客观上形成了中、西部以开发生物资源(农业)、矿产资源以及发展原材料工业为主,东部地区以中、西部产品为原料发展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垂直型区域分工。 第二,单一纵向区际产业关联。中央在西部地区建立的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企业,其外部联系主要是与东部沿海加工工业的单一纵向区际产业关联,

9、与当地其他产业的横向联系很弱。 第三,七大经济协作区间出现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 3)改革开放前区域分工格局的效应分析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变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局面,增强了内地的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对于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促进沿海与内地均衡发展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格局的弊端也是明显的。它不仅造成了三大地带间的高度垂直型区域分工加剧了中西部地区原有的“二元经济结构”,并且使各经济区出现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体系,导致区域之间经济联系弱化,区域分工不明显,严重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益。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首先 ,区域产业结构的超稳态化。垂直型

10、的区域分工导致了各区域普遍缺乏结构转换和技术升级的动力机制,造成超稳态的区域产业结构,不利于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升级。 其次,不利于区际关系的协调。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扭曲的价格体系造成中西部地区大量价值流向东部,“双重利润流失”造成区域分配不公;而且制造业的收入弹性远大于原材料工业,因此,中西部的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速度将逐渐落后于东部的加工制造夜。这将进一步加剧原本存在的区际差距,不利于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 再次,各区之间重复引进、重复建设问题严重。这是均衡发展战略和各大区建立完整的经济体系的必然结果。 最后,导致产业组织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下,使得我国产业组织集中化和分散化进展十分缓慢。 来

11、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区域分工 ( 1)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分工背景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计划成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其中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分权改革这一主线进行,而在区域战略重点选择上,国家用效率优先的“倾斜战略”代替“均衡布局”战略。通过对外开放,大量涌入的外资成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 2)目前我国的区域分工格局 中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强化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力量,区域利益格局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从而使区域分工出现新特点: 第一,制造业内部的分工协同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三大地带的专业化和

12、集中化程度不断加强,各地带正在选择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性行业。在东部地带,生产要素从传统行业 (如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食品、纺织、普通机械制造等 )向新兴行业集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正逐渐成长为第二代支柱产业,并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汽车, 1993年车部汽车产量占全国 52 %,其中乘用车 轿车和客车 产量占全国 62% 。中西部在冶金、纺织、食品、卷烟等传统行业领域得到稳定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 第二 ,南北之间区域分工更为明显。我国的地域分工从工业结构和区际贸易方面来看 , 明显呈 “ 北重南轻 ” 的格局 。 北方地区主要是为国民经济提供初级产品和

13、作为原材料的中间产品 ; 而南方主要提供多为轻工业产品的最终消费品 。 北方地区的输出部门都是重工业部门 , 尤以采掘业贸易比率为高 , 而轻工业部门都是输入部门 , 均需不同程度地通过区际贸易输入轻工业产品来满足本地需求 ; 而南方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地区的情况正好相反 , 需要通过区际贸易从北方输入大量重工业产品 , 特别是进口采掘业初级产品 , 而向北方地区大量输出轻工业的最终产品 。 第三,基于规模经济的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分散化平行发展。进入“九五”时期之后 ,国家发展战略从区域倾斜向产业倾斜的转变 ,区域分工格局出现变化 ,集中化和”小企业、大批量”密切结合的新规模经济区域分

14、工模式成为中国区域分工主导。这一分工模式在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占主导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表现尤为明显。如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电脑机箱及半成品占据了世界市场近 40%的分额,敷铜板、电脑驱动器等产品占了将近 30%的分额。 来自 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但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特定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的区域利益主体意识得到确认和强化,财政和投资体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掌握大量的经济资源,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利用所掌握的经济资源投资开办企业,加上行政管理体制的障碍以及健全的市场退出机制,中国产业布局分散化问题十分突出。 第四,投资主体多元化特别是外商投资对我国区域分工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就全国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2002年,这两大经济区外商直接投资占总比重分别为 占外商直接投资的一半以上。外商投资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2002年制造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这类企业在沿海的过度集中,影响到沿海与内地之间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