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b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398564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_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b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青冈一中青冈一中 20182018 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文科文科 B B 卷历史试卷卷历史试卷说明: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第 I 卷 (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李悝说: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奴隶主贵族 B商人C新兴地主 D农民2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产生过消极影响的是( )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2、重农抑商 实行什伍连坐 焚烧诗书A BC D3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奖耕织,抑商末4“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5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丘穆陵穆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 2 -要的表现

3、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7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8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9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

4、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B、 C、 D、10.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11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12列宁曾指出,经过 1861 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

5、人”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13史学界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次改革( )A顺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 B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C彻底改变了俄国政治体制 D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3 -1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厚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15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书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

6、”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16、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设计迁都,孝文帝迁都最大的阻力来自( )A、鲜卑贵族 B、鲜卑平民 C、汉族地主 D、中原农民17、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辽、西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荒废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匿田产逃税18、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从反面证明了(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精兵简政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19、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了吏治,又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特权

7、的措施是( )A“选贤任能,赏罚分明” B实行“尽地利”C制定法经 D创建“武卒”20、通过王安石变法我们可以总结和吸收的一个重要教训是( )A赏罚分明 B戒急戒躁C从善如流 D用人得当21、面对俄国农奴制改革,进步思想家赫尔岑宣布:“人民受骗了!”他主要抨击了( )A“解放”法令 B司法改革C地方自治改革 D欧化改革22、19 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十二月党人”与“知识分子”群体都( )A反对沙皇专制统治,主张废除农奴制 B都发生过武装起义C筹划革命组织,进行革命活动 D创办报刊,宣传革命思想23、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出现了新的因素。“新的因素”是指( )-

8、4 -A农业耕地增加 B手工业得到发展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4、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近代同一国家C倒幕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D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25、明治维新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最有力的措施是( )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B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C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D修建铁路,开办工厂,发展外贸26、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田界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这

9、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27、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击奴隶主贵族 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C取得争霸战争中的优势 D维护封建地主经济28、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29、公元前 361 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 343 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

10、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30、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废除秦国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C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D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5 -第 II 卷 (共 40 分)二、非选择题(31 题 10 分,32 题 15 分,33 题 15 分。)31(1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6 分)(2)对上述社会问题北宋进行了哪两次改革?(4 分)32(15 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1)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3 分)(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6 分)(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6 分)33(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 1861 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 6 -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

12、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5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 1861 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10 分)- 7 -青冈一中 2018 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B 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30=60 分)15ABABA 610 BADCC 1115 CBBBB1620 ACBAD 212

13、5 AADCB 2630 ACBCB二、非选择题(31 题 10 分,32 题 15 分,33 题 15 分。)31(1)北宋中期,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极贫局面的形成;军队的指挥效率和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野的共识。(6 分)(2)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4 分)。32、(1)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或答迁都洛阳,阻力重重)。(3 分)(2)政治上:整顿吏治,迁都洛阳;经济上:均田制,三长制;文化上:移风易俗(6 分)(3)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中华文明;改革过程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改革者需有坚定地信念。(言之有理即可)(6 分)33、(1)英国、法国。(2 分)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3 分)(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4 分)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