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方法例说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356284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修辞方法例说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常见修辞方法例说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常见修辞方法例说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常见修辞方法例说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常见修辞方法例说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修辞方法例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修辞方法例说(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 、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 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 反语等。 岁 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2010安徽卷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 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 两种并作赏析。(4分)本诗作于唐代 宗广德元年(763) 末,时杜甫 客居 阆州(今四川阆中) 。 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 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 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 北),杜甫作本诗时,三

2、州已被 吐蕃攻占。岁 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2010安徽卷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 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 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 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 现形成巨大反差。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2010安徽卷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 种并作赏析。(4分) 1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

3、与后文 “鼓角”相呼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 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 如“请缨”,典出汉书;在诗句中暗示 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 深深忧虑。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 和亲,乃尰(zhng)军使南越 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比羁南 越而致之于阙下。” “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 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 生暮年,还指唐帝国有盛 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 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 对比;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 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

4、滔滔,嫩黄花有些蝶 飞,新红叶无个人瞧。2009重庆卷(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2分)1借代,反问“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 ,均属借代;“何处笙箫?”反问。“粉 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与“粉 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 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 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 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 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 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 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2009重庆卷(2)“白鸟飘飘,绿

5、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 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 ”“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 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 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 寂落寞之情。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 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2009江苏卷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

6、哪种修辞手法?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 土山苑囿、亭台宫殿。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 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2009江苏卷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有何变化?(4分)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7、叹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 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2009江苏卷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有何变化?(4分)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 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 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 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 鹤楼的舒畅心情。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2008广东卷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8、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2008广东卷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 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 ,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 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照要求答题(6分) 。 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

9、醉。 挼尽梅花无 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 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 “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 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 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 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 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 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 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3分

10、)。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 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 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 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 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答:(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 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 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 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

11、落饱经磨难的 忧郁心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 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 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 国之忧)随堂演练 2.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踏 莎 行 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2分) 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 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 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4 分)2. 阅

12、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踏 莎 行 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 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 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答: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远行客子 ”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 “思乡”1分,共2分)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 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 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 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 。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

13、说法。请 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4 分) 答:“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 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 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 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 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 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 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 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 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 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

14、析。(4分) 答:“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 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平 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 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 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 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 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 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 “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写的是宋武帝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 雄气概。作者通过赞扬刘裕,表现出作者 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

15、诗句,表现 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请指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裴迪送崔九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 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 ,不要三心二意。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老 当益壮而又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化蝶方酣枕,闻鸡又着鞭。(陆游邻水延福寺早行)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李商隐潭州)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化蝶”一词,典出于庄子齐物 论后人以“化蝶”或“梦蝶”,借 喻为“睡觉”。而“闻

16、鸡”一词则出 自晋书:“祖逖与刘琨,共被 同寝。中夜闻荒鸡鸣,逖蹴琨觉 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剑”。其中“湘泪”一词,乃引述异记中的故事:“ 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舜妃娥皇女英伤心恸哭, 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楚歌”一词指屈原指 斥令尹子兰之故事。“陶公”句,借当年陶侃之战 功显赫,以暗讽当今之摒弃贤能。“贾傅”句,借 贾谊祠中蛛网尘封,风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 没之感。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 形象。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 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 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作用】【术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 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 写出水面的静态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请指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