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同步提振 服务向组延伸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32504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群同步提振   服务向组延伸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党群同步提振   服务向组延伸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党群同步提振   服务向组延伸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党群同步提振   服务向组延伸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党群同步提振   服务向组延伸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群同步提振 服务向组延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群同步提振 服务向组延伸(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党群同步提振 服务向组延伸遵义县“片区党群之家” 创建 调研报告遵义县大力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以片区党员群众之家创建为重点,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向组一级延伸,发挥党建带群建优势,形成了党群组织互促互补、同步提振、合力推进的良好态势。一、创建动因2010 年 11 月以来,该县按照“丰富内容、扩大内涵、提升水平、重在实效” 的要求,着手整合有关资源,建设片区党员群众之家,加快党群组织同步提振,探索服务型党组织深化创建的新途径。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更好服务发展、更密联系群众,是基层组织的生命线。该县调研发现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文化卫生、留守儿童教育、便民物资供应

2、等公共服务领域资源不足、功能缺失、作用不显,背离了群众期望、延缓了发展进程、损伤了党群感情。特别是撤办并村后村级组织辐射面过大,片区一级的党支部和群团组织力量过弱、没有活动阵地,核心作用大打折扣,无法满足创新社会管理功能的组织要求。加强组一级党群组织建设,抓好基层打基础,更好地满足农村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已成为夯实党的执政2基础的关键举措。二是建设农村活动阵地,实施文化强村的需要。十七届六中全会制定了“文化强国” 战略,指明了创新社会管理功能的新方向。县级党委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肩负着丰富地方特色文化、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重大使命,要求基层党组织紧紧抓好农村活动阵地建设,更好满足党

3、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自土地包产后,农村文化封闭化、单一化、条块化问题严重,农村生产繁忙、缺乏必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和交流平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管理、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组级资源使用不好、老年人开展活动找不到场所等农村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小隔阂演化成大矛盾。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建好和拓展“片区党员群众之家”的文化功能,已成 为发展农村文化、稳固和谐环境的必然选择。 三是夯实片区服务阵地,实现便民利民的需要。自 2009 年来,该县通过构建四级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极大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4、但是随着创建工作不断深入,服务机制不够科学、服务方式不够完善等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特别是延伸到组级服务网络(片区便民服务点)的建设、管理和运行问题更加凸显。由于服务点建在群众家中、场地有限、经费自筹,负责人无法专心做好服务工作,导致群众需要办事或开展活3动时找不到人,服务型党组织在组一级的延伸出现“断链” 现 象。增 强服务稳 定性和针对性,在整合党群资源中升级打造“片区党 员群众之家” ,已成 为保障服务长效化、个性化、便捷化的迫切要求。二、主要做法去年冬来,该县以党团组织活动阵地为基础,以留守儿童之家(农村幼儿园)、文化活动、老年人活动场所、便民超市等为补充,按照“试点先行,探索模式,逐步

5、推开” 的原 则 ,先后在 30 个镇(乡)选择 32 个试点创建片区党员群众之家。目前 32 个试点都已启动建设,其中有 16 个已正式运行。(一)党群共振,创新特色模式推动“党群共振”,创新设计思路。在片区党员群众之家创建筹备工作中,结合党群共建要求,精心设计了“1+7+X”等特色鲜明、 务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积极探索党群组织在组一级发挥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着力发挥片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群团组织的纽带桥梁作用。如该县坚持“几张牌子、一套人马” 的共建方式,由党抓工作统筹、团抓人员管理,党团齐抓阵地建设,将部分片区的留守儿童之家升格为

6、片区党员群众之家,安排儿童之家的团员教师作为片区党员群众之家4固定服务人员,抓好幼儿教育的同时开展公共服务,填补党群组织在组一级的服务盲区。突出“一专多能”,建强活动阵地。在建设模式设计上,主要推行 1+7+X 建设模式(即片区党员群众之家老年活动室、党团组织活动室、组务会议事室、远程教育学习室、留守儿童活动室、便民服务室、文化活动室等七个基本功能室拓展功能室),旨在落实片区内党支部、团支部和妇女小组活动阵地,有效组织广大党员、团员和妇女,向片区内老年人、留守儿童和其他群众提供群众事务代办、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儿童学前教育、文化娱乐休闲等服务。其中七个基本功能室既可以单独设立,又可一室

7、多功能。拓展功能室则是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增设的一个或多个特色功能室。设计上既兼顾了片区党员群众之家的规范性,又预留了发展的空间。如三合镇堰河村毛坪片区党员群众之家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把乡村旅游协会活动场所纳入片区党员群众之家建设规划,吸引了大批重庆游客来访,极大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坚持“一线多点”,革新服务模式。在服务功能设计上,该县围绕党群共振、服务大局这一主线,采取 8+X模式(即党团组织服务+文化娱乐服务 +便民服务+留守儿童教育+ 政策法规 宣传+ 远程教育培 训+ 收集社情民意5+化解矛盾纠纷+ 其他服 务)不断拓展服 务领域,集成热点功能。既规范了服务项目,又为各地突出本土特色

8、留有余地,推动了各个片区党员群众之家的创新,着力把片区党员群众之家建设成为关爱儿童成长的乐园、党团组织活动的阵地、提升农民素质的学校、宣传政策法规的窗口、提供便民服务的场所、收集社情民意的通道。如南白镇白龙社区大元片区党员群众之家,结合当地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建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实践基地,把现代农业培训纳入经常化服务内容。(二)资源整合,推动工程建设整合党群项目资源。在资金筹措上,按照“集中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 则,以“ 一事一议” 财 政奖补项 目为 主体,积极整合远 程教育、春晖行动、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幼儿园、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项目建设资源以及挂帮单位的支持

9、,有效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资金问题。目前,该县已向每个片区党员群众之家安排第一期工程经费,工程建设所涉及镇(乡)也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工程建设,有的镇(乡)预算的经费近 50 万元,全县 32 个片区党员群众之家预计总投资达 500 多万元。整合党群阵地资源。在建设规模上,该县要求各个片区党员群众之家面积不得少于 80 平方米,做到老年活动室、党团组织活动室、组务会议事室、远程教育学6习室、留守儿童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和文化活动室“七必备”(可一室多功能),实现片区各种活动阵地的有效整合。在选址上,该县坚持“人口集中、方便群众” 的原则,重点选择在群众集中居住地、有文体设施或规划的农民文化家园建设项

10、目上,并通过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了选址科学合理,群众方便。如今,全县规划和建设的片区党员群众之家的面积都在 100 平方米以上,多的达到 250 平方米。整合党群载体资源。在推动工作运行上,坚持党群共建的基本思路,把“ 三关” 工程、养成教育、美德在 农家、“ 四在 农家” 等载 体纳入片区党员群众之家建 设,有效整合了党支部(党小组)、工会、团支部、妇委会以及关工委等党群组织资源,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团员、妇女以及“五老 ”人员的作用,共同服 务群众、共同服 务发展,着力构建和谐幸福家园。同时,将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等资源整合到片区党员群众之家,方便群众查

11、阅各种资料、学习各项技术,在农村掀起读好书、善读书、好读书的风气。把远程教育播放点、农民网吧等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在片区党员群众之家建立新农村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站或远程教育综合服务室、新农村建设咨询点等,向群众提供气象、市场、外出务工等信息。(三)机制配套,保障长效运行7建立人才共育机制,确保长期有人办事。片区党员群众之家建成后,除基层党团员、五老人员等志愿者之外,该县按照每个点不少于 1 人的要求,配备固定服务人员。坚持“ 各负其 责、齐抓协管” 的原 则,由组织部、团委、教育局采取在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通过统一选拔、统一培训、统一分配,选聘农村幼儿教师到片区党员群众之

12、家长期固定服务,并组织党务工作者、社区服务者和优秀老师在服务点带徒弟、做义工,切实解决片区党员群众之家无固定人员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回乡大中专毕业学生就业问题。建立资金共扶机制,确保长期有钱办事。除了坚决保障党员群众之家服务人员每月 600 至 800 元的固定报酬外,该县还探索了“以点养点” 的运行保障机制。在各个片区党员群众之家开设便民服务店、群团服务室,向群众提供有偿或低偿服务,收益用于保障片区党员群众之家正常运行。如南白镇白龙社区大园片区党员群众之家仅通过日用品商店,每月净收入在 1000 元左右。今后,预计每个片区党员群众之家服务人员月收入在1200 元以上。同时,结合“春晖工程” 、“侨联四海”等群团重点工作,积极发挥工青妇侨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了“ 多渠道融资、多 对象扶持、多部门共 创” 的共建共管经费投入机制,保障了长期有钱办事。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