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32446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困生的家庭成因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 课题组,学困生的家庭成因及教育对策的研究,一、课题提出的选题背景和意义,二、课题的界定、研究目的和假说,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六、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的复杂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索到家庭。”,课题提出的背景,一、课题提出的选题背景和意义,一、课题提出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课题提出的背景,借读生占了在校生数30左右,学困生占在校生数10以上,家庭有问题的学生占了在校学生数30%以上。,“学困生”的转化

2、已成为新形势下世界性的教育难题。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很多,情况很复杂,其中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不当是重要原因之一。尊重差异、面向全体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让学困生健康成长,学有所成,对学校、家庭、社会,特别是学生本人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的意义,一、课题提出的选题背景和意义,二、课题的界定、研究目的和假说,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或学习态度不正确,或学习习惯不好,或学习方法不当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习有困难,跟不上教学节奏,不能随堂学习的学生。,课题的界定,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由家长或其他家庭成员(教育者)对子女 (受教育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教育

3、对策就是针对家庭教育的缺陷和存在问题,以学校、老师为主,家长配合为学困生转化而采取的有效的、具体的手段。,1.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克服因家庭教育误区导致的负面阻力,建立以学校教育为核心,联系家庭与社会的立体式教育网络,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2.通过教育“学困生”的案例研究,改变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迅速成长。,研究的目的,二、课题的界定、研究目的和假说,如果从提高家长素质、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入手,探索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途径和策略,创设各种学习平台,让学困生展示自

4、我、体验成功,就能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效转化学困生。,研究的假说,二、课题的界定、研究目的和假说,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要对“学困生”充满信心和耐心,采取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培养策略。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困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多样性、多层次、个性化发展。 3.激励性原则: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家长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困生”家长真正体验自己孩子身上蕴藏的潜能,并想办法帮助孩子实现自身的价值。 4.体验性原则:创设情境,让“学困生”家长在充分参与、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自觉改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5.创新性原则:不同家庭的“学困生”

5、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知识的获得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都不是千篇一律的,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组织。,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的内容,1.弄清学困生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2.探讨在“学困生家长学校”里如何对学困生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部分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二、三年级做为研究数据班,累计80人左右的学生进行跟踪、追访、干预、辅导。另外,在研究过程中,将选取部分学困生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和家庭方面进行研究。2.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要方法,辅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诊断表,个案研究记录表,3 . 教育行动

6、,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1) 将学困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2)对学困生家庭教育模式进行调查分析,(3)有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1) 将学困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暂时性困难学生,能力型困难学生,动力型困难学生,整体型困难学生,上海市教科所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调查表,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1) 将学困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暂时性困难学生,能力型困难学生,动力型困难学生,整体型困难学生,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暂时性困难学生,主要特征是: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学,或在学习

7、中精神不振,课堂活动时缺乏积极、紧张的思维,缺乏主动、兴奋的感情投入。疲劳、懒散,有的表现为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同时带有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不良倾向,心理状态不稳,闹情绪或消沉。这部分学困生的学习困难程度较轻,工作做得及时比较容易转变。采用情感教育策略,帮助“学困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的性的帮其树立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利用班集体和榜样作用,特别是树立同类型成功的榜样来帮助“学困生”增强自我信念加强“学困生”自我意志锻炼,增强自信心。,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能力型困难学生,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表现为:理解慢,学习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

8、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 缺乏去粗取精,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中实践中运用知识。但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这是他们身上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的动力资源。采用多元潜能策略。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教育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从“学困生”的优势智能方面对其进行积极评价,专门设置关于“学困生”的学校奖励措施。使“学困生”充分享受和其他学生一样的成功之乐,以成功促使其取得更大成功。充分利用活动课程综合性强的特点,根据“学困生”的优势智能,通过智力型游戏培养他们在活动课程中的智力因素,让“学困生”在展现自我才能的基础上看到自己的优势,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找到自信、树立自信。,四、课题研究内容

9、与方法,动力型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制力,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这部分学生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采用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其学习的良好习 惯,并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困生”在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整体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能力差,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水平低,大多是知识障碍积累,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否定评价,使他们产生消极

10、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缺乏自信,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类学生所占比例不多,但这类学生学习困难程度比较严重,教育上,除了改善课堂教学,还必须摸清他们的知识起点和障碍点,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和目标,针对其知识与技能薄弱之处予以强化训练,这类学生在班级教学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常规的教学计划,内容与他们的学习水平相差甚远。个别补救教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过渡性教学策略。,(2)对学困生家庭教育模式进行调查分析,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研 究 架 结,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3) 有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摆正学校(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基于教育学生和子女的民主平等的互助合作的关系。 培训家庭教育指导

11、者,提升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创设多种渠道,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指导,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 积极开展好家长评选活动,激励家长争创学习型家庭。,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4.效果检测,本课题采用定性、定量、典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效果检测。,四、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周期,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9月起至2015年6月止,共4年时间,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 (2011年9月2012年5月) 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选题,组织理论研究,形成研究假设;组织课题论证申报;完成学习困难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召开课题开题会,布置研究任务。收集有关资料

12、.第二阶段:研究与实践阶段 (2012年5月2013年8月) 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教育科研专题培训;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开展“亲子互动”活动。第三阶段:回顾与反思阶段 (2013年8月2014年8月) 进行阶段性效果检验,调整研究策略;进行结题培训工作;组织家长征文比赛。第四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 (2014年8月2015年6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推荐优秀论文参评和发表;召开课题鉴定和评审会,汇报研究结果。,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一)主要成果:课题结题报告(二)附件成果: 1.课题经验汇编集(含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随笔、个案案例、活动设计、经验总结等) 2.家校网页

13、,六、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课题研究小组组 长:彭宝英(校长) (主要负责:课题研究全面工作,统领、指导、督查课题研究工作具体落实。) 副组长:肖颖珊(副校长)、梁英敏(教导副主任) (主要负责:协助组长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计划、制度及必要的经费落实;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带领并指导理论学习和相关培训工作。) 成 员:刘玉霞、何志华、易志敏、欧家结、黄绮芸、李丽君、谭燕芳、扈文斐、刘文秀、麦曙艳、黄 杏、严小梅、刘敏华、范丽华、张文莉、赖捷妍、杨海玲、林燕怡、吴慧英、翁玮琨、谢莲玉、魏笑文 (主要负责:在组长、副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探讨学生个案成因,不断反思,积极实践,为研究

14、提供数据、案例,撰写随笔、个案、论文等。),六、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管理制度 1.学习制度:(1)结合校本培训,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全体教师培训。(2)组织教师阅读少年儿童研究、学校与少先队教育科研操作方法等,并利用网络进行有关文章的的学习。2.研究制度:(1)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会议。(2)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以便对研究方案进行及时修正。(3)每学期召开一次由学生代表参加的交流活动,及由老师参加的经验交流会。3.管理制度:(1)档案制度 每个研究数据班都建立专项档案(由刘玉霞、李丽君负责该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整个课题的档案管理由梁英敏负责管理,凡需借阅档案的老师需写借阅条,并及时归还。(2)奖励制度 根据档案记录、活动开展等定期对优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经费预算(略),六、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 课题组,感谢您的聆听! 期待您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