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拍的底板选择和胶皮搭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31807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乒乓球拍的底板选择和胶皮搭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乒乓球拍的底板选择和胶皮搭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乒乓球拍的底板选择和胶皮搭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乒乓球拍的底板选择和胶皮搭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乒乓球拍的底板选择和胶皮搭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乒乓球拍的底板选择和胶皮搭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拍的底板选择和胶皮搭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器材发烧终结篇之 I,II,III-关于底板选择及胶皮搭配的“毕业论文”器材发烧终结篇之 I-“底板的淘汰”要让我把那篇 E 文的“毕业论文”重新翻译过来好象有点劲头不足, 还是先加一篇补充在这里, 那篇以后再说吧. 一. “Final 10”-(BT555, Powerplay, YE, YAD, TL, TO, YO, YO40, KVY, WLQglassfiber).从我打过的超过 30 多块板中,这最后 10 块板之所以能成为我的选择, 是因为它们能满足我的下列要求: -都具备正手杀伤力和连续性的均衡; -都具有一定范围内较均衡的推档和横拉能力; -手感上都具有一定的“软” 的感觉,

2、 不是太硬; -板重都比较适合两面反胶, 不会太显 “头重”; -板形都比较适合横拉,横打. 那么, 不选择其他五层,七层,和纤维板的原因呢? 二. “五层篇” (放弃的理由) 还打过 BTY 的 Shamada, Chinese Real, Korbel, Stiga 的 OC, Allround CR, 以及 Avalox 550. 其中: -Shamada 和 Real 厚度超过得去 7.0mm, 拉球底劲太差, 只适合近台, 近中台; 且无形变, 横拉不吃球, 属于快攻板. -Korbel, 550,OC, Allround-CR 正手拉球低劲都不错, 蛮冲的, 但是发力要求较高. 最

3、不好的是推挡时借力太差, 毫无力道而言. -还打过 Yasaka 的三层 Hinoki 的 GX-600. 手感不错; 可惜板面太小, “甜点区” 不够, 横拉易碰手指; 板还是太厚(7.5mm),不适合横拉及中台的发力 . 三. “七层篇”(不用的原因) 一直要想找一块推挡和横拉均衡的板, 那么, 一块“软或者偏软”的七层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事实是: -BTY CN7 是够“软”, 但是真的发力又缺少底劲, 而推挡又不够稳 , 且对横拉来说仍然太厚, 形变不够. -777, Maxwood,CL, Powerspeed 推挡都相当好, 也不是太厚, 选择轻的也应能横拉. 但还是偏硬了一点,

4、正手的连续性和中台的底劲令人不满意, 且现在很难弄到较轻的了. -Rossi Fire 也太软了 , 虽然底劲不错, 但完全缺乏 7 层的“坚挺”, 推挡太差. 而且, 所有德国造的直板 (Tibhar, Joola, Andro), 板面均太小, 不适合直板横拉. 四. “纤维篇” (永别的缘故) 为了追求“一击必杀”的快感, 曾经试过不少碳板. 正手进攻确实“爽”, 但一比赛就觉得心里没底,因为小球和防守实在不好把握. -普碳, Taksim, 都太厚, 影响小球的手感, 防守也不容易控制. -YCA, 瓦碳, 持球不错,顶对手的前冲弧圈也很好. 但“持球而不吃球”的特性令它们在正手中台底

5、劲方面差强人意. 虽然近台的正手暴冲不错, 但横拉的连续性及弧线很差. -9th wonder, 一块美国 Spintech 牌子但由德国代工的 7 木 2 碳的板, 是我买的最贵的一块板, 144 美元 . 因为其网站把它吹的实在太好了, 我忍不住要试试. 结果只打了两次就以80 美元“卖”给了一位朋友- 惨痛的教训. 板面太小, 板身太厚, 有速度但底劲差. -Juic CarbonPower, 板面太“肥”, 又长又宽, 象一把扇子, 很薄, 形变过大, 相当振手, 速度及底劲都不易打出来. -Timo Boll spirit-CS, 板面偏小, 横打不好; 正手虽然中等力量拉球蛮稳定的

6、, 弧线也不错, 真正发大力时手感不清晰, 且似乎底劲有限; 而且推挡的手感不稳定, 该软的时候不软, 该硬的时候不硬. -Nittaku KVC, 虽然不含碳, 只有 kevlar,手感算偏软, 但 7.0mm 厚的板身使得它没有什么形变,横打尚可, 横拉的连续性很差. 中台正手有极强的杀伤力, 反手加力推速度惊人. 因为 kevlar 的蓄能效应加上它的厚度,减力挡非常难, 及易出界 . 小球手感不敏锐, 易冒高. 器材发烧终结篇之 II-“底板的择优” 其实这里要写的和那篇 E 文的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但考虑到很多网友对 E 文不感冒, 而我实在又有点懒得再去翻译它, 这个就权充它的中文

7、版吧. 实际上就是类似的内容换个角度表述. “器材发烧”的“烧”字真是用的一针见血. 除了自己头脑发热而受诱惑的意思之外, 还有“烧”钱的意思. 而“烧 ”钱就体现在: 买一个,不满意,处理掉; 再试一个, 还是不满意, 又处理掉; 如此循环反复. 但从正面的角度来看 , 这个“烧 ”板的过程也就是球友们“筛选”商品的一个过程, 就象 LP or GF 在商场里试衣服一样. 抱着十几件一头扎进 fitting room 就不肯再出来. 其实我还是蛮喜欢陪我 LP 逛店买衣的, 看着她一会儿穿着不同的装束从里面出来, 好象在看免费的时装表演, 而我就是那个评判, 跟着自己的感觉在那“评头论足”,

8、 倒是蛮有趣. 可是,她们就象我们烧器材一样, 似乎永远不会满意. 进出了 N 次, 衣服试了N 堆, 出来对着早以等得两眼发昏的你说, “亲爱的, 这些都不太让我满意, 再去另一家瞧瞧吧! ” 晕否 ? 我们挑选器材也是这样 , 总是挑刺, 鸡蛋里面拣骨头. 现在我已经挑到“Final 10”了, 还能再拣出“骨头”吗? 当然能! 一. “Final 8”- YE,YAD,TL,TO, YO,YO40, KVY,WGF 首先要被“烧”掉的就是 BT555 和 Powerplay, 两块分别为 5 层和 7 层中的“中庸”板. 主要表现在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当然也没什么缺点. 反过来, 套用

9、一网友的话, 那也分别是它们的“缺点”和“优点”. 这类板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就是中等力量击球时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但是在力量稍大的时侯, 无论是来自对方的进攻还是自己的发力, 则显得手感模糊. 表现在中台发力拉冲的时候, 显得底劲不足, 不容易挂上最高的一档. 而体现在防守上, 则是“该硬的时侯不够硬, 该软的时侯不够软”. 换句话说, 想减力的时侯减不住, 想加力的时侯加不上. 这种对力量的反应使得在跟有一定水平的对手打时, 常常莫明其妙的出界或者下网, 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 以我的经验, Timo Boll Spirit-CS 也有这个特点, 我认为 TBS 也属于一块“均衡但中

10、庸”的板. 根据网友 doggy 的描述 , 好象 EnergyWood 也属于这种板 . 它们各方面表现平平, 其中正手的底劲是我比较在乎的. 而推挡又嫌不够稳健. 说到它们的正手底劲, 其实在发力完全到位,打透板的情况下, 弧圈的二跳也是非常不错的, 只不过这种情形有点可遇而不可求, 倒是在对练的时侯常常能作到, 但也不容易打出来. 这种“平庸”的个性使得它们属于“遇弱不弱,遇强不强”的底板,用于平时的练习不错,有利于帮助技术“定型”. 但在比赛中缺少特点, 这对直板来说是不利的. 二.“Final 6”- TL, TO, YO, YO40, KVY, WGF YE/YAD, KVY/ W

11、GF. 一边是 5 层薄板里稍偏硬的, 一边是稍偏“软”的中等厚度纤维板. 都还算均衡. YE, YAD 的正手底劲差点让我把它们作为我的主板, 但它们的推挡明显偏弱, 当然这可以通过用较硬的海棉及灌胶来得到极大的改善. 即使这样, 要发挥出底劲却对体力和步法要求比较高. 同时对发力的技巧, 比如腰腿的协调用力, 重心的运用, 也有较高的要求. 在体力好的时侯, 比赛中常会有“超水平”发挥. 一般情况下却常有“发挥不出来”的感觉. 对方的球质量越高,这种板越好打, 因借力打力乃其强项. 当对方球“软”时, 就要求自身主动发力多, 否则就不能打出威力. 所以这两块板常常是“遇强不弱, 遇弱不强”

12、. 相较之下, 那两块纤维板在发力和推挡之间更为均衡一点. 因其厚度适中, 横拉的连续性也不错. 通常在对水平相近或者弱点的对手时表现还算稳定 , 也有超水平发挥的可能. 所以, 这一轮被“烧”掉的就是 YE/YAD. 三. “Final 4”- TL,TO,YO,YO40 那么, 接着被“烧”的显然就是这两块纤维板. KVY 和 WGF 可以说是我在众多纤维板中试出的适合我打法及手感的“精品” -如前所述, 碳板不够底劲,手感不够柔和. 而玻纤比碳“ 软”, 且有纯木的手感, 木头适当搭配, 有相当的底劲和连续性. 因玻纤还是属于“刚性纤维”一类, 所以推挡也不错. -Arylate 试过别

13、人改成直板的 Keyshot, Moonbeam, 手感太“闷”, 不清晰, 导致防守时易吃转, 推挡也欠力量. 当然拉冲的底劲是很好的, 因为 Arylate 蓄能很好. 但这是一种材料的“自动蓄能”, 什么时侯再释放出来有时用者不好把握, 发力拉/反拉易出界. Kevlar 比 Arylate “硬”, 没有那么“弹”, 手感更清晰, 更易透板 , 跟木头适当搭配可以有接近纯木的手感. -可是比起纯木板, Glassfiber 和 Kevlar 的板小球手感还是不够清晰 . 而且它们“软弹”的特性虽令底劲大增, 也令防守的稳健受到影响, 因为减力效果差. 四. “Final 2”- TO,

14、 YO TL, TO, YO,YO40 是我打过的所有板中各方面都有水准以上表现的好板, 同时又不乏自己突出的优点. 它们的正手拉球的底劲和力量都让我印象深刻 . “均衡但不平庸”, 或者更贴切的说, 应该是“特长突出, 性能全面,无明显漏洞”. 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 都会有上佳表现, 对体力的要求也不象 YE/YAD 那么高, 球拍的控制感很好. 我基本上会保留这 4块板. 但若真要我再挑出两块来, 那就是 TO 和 YO. 因为: -同为 5 层板, TO 的借力还是好过 TL, 因其更厚. 而它们的底劲好象蛮接近的 . -同为 7 层, YO 的形变比 YO40 更大, 中台底劲更强,

15、弧线更好,防守更稳; 而推挡方面, 虽然都有些许轻微的震手感, 但 7 层的结构使得它们都感觉够坚挺 五. “Final 1”- YO 两块已经不多了, 且正好一块五层,一块七层, 换着玩也是蛮有乐趣的. 但我跟 fireball说了, 没有 “烧 ”到只剩最后一块板 , 是不能从这个“器材学校 ” 毕业的. 如果假想我只能选择一块, 它会是哪个? -连老瓦都会变老, 连老瓦都会调整他的器材, 连老瓦都会离台越来越近. 我只是一个业余的, 还是打直板的. 虽然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变成以打控制球为主的打法, 离台更近点还是会对我更有利. YO 虽然中台也有令人吃惊的底劲, 但比起五层的 TO 来还是

16、略输一点. TO 虽然有更厚的板身, 但仞然是五层 , 在近台没有七层的坚挺,实在的手感; 在来球力量不是很大时, 偶尔会觉得“发空”. -TO 因为相对较厚的“力材”层, 要打透需要更好的发力, 否则手感不够“清晰”. 表现在小球方面, 手腕需用得更多. 而中台方面腰腿也要用得更多. -TO 只有 WRB, 限制了只能挑很轻的胶皮, 不然会觉得“头重”. -Yasaka 的手柄略细一些, 更易于横拉和推挡的转换. 这是根据我个人打法和手感做出的我认为适合自己的选择,只是把自己的“发烧”经历与大伙分享, 供朋友们参考, 希望不会误导大家. 器材发烧终结篇之 III-“胶皮的搭配 ” 如果说底板选择是一个很个性化的过程, 那末胶皮的搭配就更是如此. 虽然底板是一块拍子的灵魂, 但作为首先接触球体, 与球有最大作用面积和最长作用时间的胶皮, 它在调节整个拍子的手感和性能上,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块板的优点可能因为不当的胶皮配置而被掩盖, 而另一块板的缺点则可能因为适当的搭配而被淡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