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之三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303598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之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之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之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之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之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2 2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品析“无非” “实在” “大概” “居然” “似乎”等副词对表达文意 的作用。 3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体验反思,理解课文主旨。 4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 生以强盛祖国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 教学程序设计: 一、检查作业 采用小组自改互查的方式,组长点评完成情况。 二、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1、2 语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 (1)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 “我以 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

3、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 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 致” ,增强了教师点拨: (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 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 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 ,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 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

4、但出乎 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 的幽默感。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3学生自读课文第 24 至 3l 语段,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 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 (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交流后发

5、言,教师明确: (1)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 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 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 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 仅是因个人 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 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依着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 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特意

6、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 者没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观者。 (3)“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学 生看到枪毙中国人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4)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 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 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 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

7、弃医从文。 4学生自读课文 38 语段,教师点拨: 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 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 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 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 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 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5学生齐读课文 1、5、2431、3638 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诵读要求:第 1 段要读出辛辣嘲讽意

8、味,第 5 段以轻松亲切语调表现友好之情,2431 段 则充满愤激,3638 段应满溢感激。 三、合作研讨,体验反思 1关于课文主旨的理解,沦争颇为热烈,对于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结合文(3)课 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学生各抒己见激烈争论。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如下: 较倾向于第(1)种:“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为这篇回忆散文的主旨和本意。理由:第 一,散文叙述的焦点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恰如结尾处点 明的“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而从 作品的实际效果看,给人印象最深

9、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 德。第二,从全文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 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也正因作品饱含的爱国主义感情,从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而使藤野的形象更为感人,可以说,爱国感情是文章的“底色”和背景。第三,鲁迅一直 怀念藤野先生。1935 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全集 ,译者增田涉写信征求选文意见, 鲁迅回信说:“请你全权处理好了。在我看来,非放进不可的东西是没有了。不过藤野 先生一篇请你译出加入。 ”1936 年鲁迅又向来到上海的增田涉打听藤野的近况,可见其 怀念之情。所以说,歌颂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主旨。 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引导、鼓励。 四、课堂小结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 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 ,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 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 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