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下《观舞记》教案之六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302517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下《观舞记》教案之六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教版七下《观舞记》教案之六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下《观舞记》教案之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下《观舞记》教案之六(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彩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欢迎加入七彩学科网,请记住我们的域名: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九课第十九课观舞记观舞记 22教案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在掌握本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展开想象,描绘你所聆听、观看过的戏剧、舞蹈,并写出 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时间复 备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综合把握了课文内容,本节课我们来探讨几个难点问题。 二、问题研究 1、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

2、是用比喻和排比 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都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 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 受。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试从文中找出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大声朗读,并从词语、修辞、句式或表现方法等方面思 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 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 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到不理解的

3、语句 备案: 为什么第 17 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是不够的,还要心灵 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才能达到美的境界。真正的舞 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第 19 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 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 19 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 “看了卡拉玛 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4、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 “吸 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 。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插入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虽然现 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 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 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 18 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七彩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欢迎加入七彩学科网,请记住我们的域名:都有其象征意义。

5、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 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以此为背景的, 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再次朗读,深入感受 3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可以做一些比较研究。 如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阳刚之美, 观舞记主要表现阴柔之美。 其他如两篇文章在比喻、排比运用方面的异同,等等。 句式不同。 安塞腰鼓用了许多短句,本文用了许多长句。 给人感受不同, 安塞腰鼓给人以一种阳刚之美,本文给大家一种柔婉之美。 三、知识迁移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 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请问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 如杨丽萍的孔雀舞 、黄豆豆的丰收等。 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呢? 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还让人能感受到中 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黄豆豆的舞蹈,让人感受到中国男儿强壮的体魄和力量,感受到中 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 四、小结 板书: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 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