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探索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287288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探索(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探索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探索作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五大领域之一的社会领域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点领域,但社会领域课程却因实施的难度较大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探其究竟,源于历史以来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处置的“惯性” 。本文在追寻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历史进程后,对当前开展的社会领域课程现状进行剖析,并结合湖北省近年来在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上的改革和尝试,提出建设社会领域课程的对策和建议。一、社会领域课程的发展回顾:“举足轻重”的变化社会领域课程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但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2、。20 世纪初,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教育家都有许多实施社会教育的主张,其中,张宗麟先生被认为是中国幼教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人。他认为,生活便是教育,整个的社会便是学校;幼稚园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社会性,幼稚园的儿童之间也进行社会性交往,因此幼稚园课程中应增加“社会”科目。在幼稚园的社会(1932 年)一书中,他对社会性教育的目标、内容编制、组织形式、实施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为幼儿园开展社会教育和实施社会领域课程奠定了重要基础。受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建国初期直到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后的 80 年代末,从系列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1951 年)、 幼儿园教

3、育工作指南(1956 年)、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 年)、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 年)等文件中有关品德教育或德育工作的内容,可以看出幼儿园实施德育(社会教育)工作一直受到重视,但从社会教育隐身于德育(品德教育)背后也可以看出,当时幼儿园中实施的社会教育被赋予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成人道德培养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示出“等同于德育或完全被德育替代”的特点。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和文化环境进一步优化,受基础教育中义务教育阶段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改革也在积极尝试,尤其在 XX 年全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纲要公布的推动下,幼儿

4、教育的指导思想获得根本性的变化,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很快得到认同, 纲要中将社会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正式提出,标志着社会领域课程正式成为幼儿园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局部。二、社会领域课程的反思:“通存通兑”的尴尬社会教育和社会领域课程在幼儿园教育系统中的发展历程,和其一直以来与德育(或常识教育、品德教育)间的替代关系,也为今天社会领域课程的实施状态打下了伏笔。在我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幼儿园课程在短短的三十年内快速经历了分科课程领域课程综合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的变化,社会领域课程也由“常识” 、 “社会与自然” 、 “社会与常识” 、品德教育等发展到“社会” ,再到包括社

5、会教育内容的各类主题活动课程。目前实施的社会领域课程主要是在纲要指导下进行的。 纲要虽然详细提出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但在课程内容上未作详细罗列,这一方面使教师在实施社会领域课程时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纲要精神的掌握和教育理念转变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在实施中存在许多困难和不尽人意的地方。笔者以“通存通兑”这个银行术语来作概括,这个词汇大家经常听到并能理解,表示不同的银行账户间可以进行跨行操作。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社会领域课程的“通存通兑”状态主要表示如下。边角遍和,统统体现。 “幼儿园里时时处处都是教育” ,这是许多园长在作办园思想汇报时经常挂在嘴边的

6、一句话。有什么教育?有社会教育。可以这样看,社会领域课程存在于幼儿园环境的每个角落,无论从结构布局还是活动室布置,从园内教师风貌还是幼儿户外游戏,都可以从形式上表示出幼儿园教育的每个空间无不包括社会教育的成分,又都无时无刻不能随时兑现“社会教育应该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理念。领域渗透,统统落实。单列的社会领域活动容易走向德育活动,且容易开展成说教活动;而纲要建议社会领域与其他领域间的融合渗透关系,因此许多幼儿园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在其他领域中增加一个环节或添加一个问答式的互动方式来实施社会领域课程,通过开展其他领域活动来和带性地落实社会领域课程内容,较少开展或不开展单列的社会领域活动。例

7、如在大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彩色布条中,教师专门增加一个环节让幼儿小组合作舞动布条,以示艺术活动中渗透社会领域合作的内容。为了体现这一点,教师特别在总结评价中一再表示:“某某小组六位小朋友最棒,他们是一起合作舞动布条的。 ”其实此处的“合作” ,只是教师需要的形式上的合作。目标架构,易于兑现。新课程改革建议各领域应开展三维目标教学,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自身就是社会领域课程的基本内容,因此,社会领域课程内容与目标的落实就可通过其他任何领域活动的开展得到落实,其他领域开展活动时就制定大而空的活动目标,以期在实施某领域活动的同时也落实社会领域的目标。 纲要中所列的社会领域目标的五个方面

8、:喜欢参与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和的事;爱家长、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都可作为其他领域活动的目标。这些通存通兑的做法,似乎能解决社会领域的课程实施问题,实际上却让我们的教育活动越来越成为大拼盘,不只让具体的领域活动丢掉了本应有的教育重点和活动重心,也让社会领域课程进一步增强“和着”的色彩,这让本应十分重要的、与其他领域应具有同等地位的社会领域课程逐步走向边缘化。 “通存通兑”对于社会领域课程而言是一种不应有的尴尬处境,我们有必要对社会领域课程开展积极研究。三、社会领

9、域课程的探索:“1+X”型模式湖北省的幼儿教育一直处于积极进取的状态,然而自 XX 年全省范围逐步开展主题活动课程后,大局部公办园和局部民办园纷纷以主题活动课程替换原有的领域课程(分科编写)。现在看来,不论是领域课程还是主题活动式的综合课程,都存在教师生长与课程实施齐步的问题,尤其是在未较好地领悟纲要精神的情况下,以主题活动全面替换原有的领域课程,使得领域课程的精华丢了,主题活动课程也未落实好。在教学活动中,为融合而融合,教学环节间跳跃性大、逻辑层次混乱,活动成拼盘、毫无重点可言的局面,成了普遍现象。为了顺应综合课程发展的总趋势,促进领域课程与主题活动课程间的衔接过渡关系,促进我省幼儿园教育全

10、面发展,湖北省教研室于 XX 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围绕幼儿园课程建设为重点的研究工作,提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实施的“1+x”型模式。基于我省大局部幼儿园采用主题活动开展教学活动的现状,下面所谈“1+X”型模式的应用主要就以主题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的社会领域课程而言。(一)“1+X”型的目标设计新课程改革在充分研究各种目标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活动目标。在具体活动中,我们建议的三维目标经常简称为“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最容易的和最困难的都是活动目标的设计。 “最容易”表示在任何活动的目标都大同小异,

11、 “最困难”表示在不能把具体活动的目标具体化。由此,我们提出“1+X”型的目标设计,即先把所要开展的一个活动的所有目标都列出来,然后按能满足教育对象需要的程度进行排序,找出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定位为整个活动的核心目标。就一个主题活动而言,每个主题活动都对应着一系列的具体活动(每节课),因而每一个具体活动不一定都必需要有完整的三维目标,尤其是在主题活动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具体活动中,目标的偏重可能与其他具体活动存在不同。例如在设计大班社会活动仙、标识作用大的方案时,我们定位的三维目标重点在于知识目标“认识区分禁止 、 提示 、警告三类标识” ,以和能力目标“能遵守并运用禁止 、 提示 、 警告的行为

12、规则” ,而将“乐于参与体验三类标识行为规则的游戏活动”作为次重要的目标。因在具体活动中,活动时间有限,不可能把多种小标识都出现出来让幼儿认识了解,因而重点选择了三种,因此,在目标中也需具体论述“认识区分什么,能遵守和运用什么” ,目标就进一步具体化了,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也便于活动完成时进行总结和检验评价。(二)“1+X”型的课程内容模式“1+X”型的课程内容模式,即是以一个领域为核心,多个领域内容相融合的课程模式。笔者每年听课(主题式具体活动)无数节,发现最大的通病就是“均匀用力” ,所有的领域内容在主题活动中都占相同的成分、地位甚至时间,有的教 U 币甚至将一个活动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每个

13、环节对应一个领域。如此操作,主题活动很自然就成了领域大拼盘。在以主题活动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取向下,我们进行“1+X”型的课程内容设置,例如我们举行以社会领域为核心、多个领域相整合的优质课比武活动,既明确了重点领域内容,又指出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各领域在主题活动中的地位自然轻重有别,设计的环节也容易出现出有效的层次,尤其是在活动推进上,环节间的关联也能较好地体现出来。例如大班社会活动中国鼓中,即确定以社会领域为核心领域,融合艺术领域来开展,活动的重点放在“对中国鼓的起源、种类和作用” 的认识上,在社会领域重点中又以“了解中国鼓的作用”作为重点;认识了中国鼓的作用后,师幼亲自体验“击鼓传情”(有

14、节奏地练习击鼓)的乐趣,并结合奥运短片,演奏奥运,中国!(与社会热点结合,自然地融合艺术领域的内容,并在欣赏和表达音乐的同时,激发起社会领域需要落实的“自豪感”)。由此看出,内容定位得当,领域间的融合就成了自然需要。(三)“1+X”型的方法选择实施社会教育的途径很多,落实社会领域课程的方法也非常丰富,从组织形式上看,既可以采用集体活动、小组合作,也可以进行个别谈话、分组讨论;教学方法也很多,主要有讲授法、调查法、访谈法、观赏、角色扮演、移情训练、强化练习等。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多种方法运用,在一节具体的活动中运用多达七种方法,这也无可厚非,关健是不要只追求“眼花” ,而不顾“缭乱” 。如何在教学方

15、法的应用上有效促进幼儿学会学习,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1 十 X”型的方法选择由此提出,即教师在开展一节具体的活动前,首先要明确自身在本节活动中采用的主要的“教”法是什么,其他的方法有哪些;并指出引导幼儿在本节活动中能学到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什么,还可能学到其他什么学习方法。例如在大班社会活动鲸口脱险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教法即是“讨论法” ,师幼一起讨论在什么时候应扫 队和如何排队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角色体验,体会排队的方法和适时等候的重要;而在大班社会活动过个牛王节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示范法,以一个土家姑娘为迎接民族节日所做的各种准备,让汉族幼儿了解这个特殊的节日,通过“节日移情”使汉族幼

16、儿调取过节的经验,积极参与牛王节的准备活动以和投入到过一个牛王节的热烈氛围中,获得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愉悦感。(四)“1+X”型的环节布局我省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形成了一定的活动结构,即每个具体活动由六个局部组成,包括活动背景(主要介绍本节活动发生的原因、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其他活动背景信息)、活动目标(以三维目标为基准)、活动准备(包括知识经验准备、物质资料准备、心理兴趣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以和活动反思(主要是活动实施前的设计思路论述和对预备实施活动的预评)。 “1+X”型的环节布局即是针对具体活动过程而言的,要求在活动过程推进的多个环节中,应明确哪一个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需分配较多的时间,在活动过程的哪个局部开展比较合适,一节活动的其他时间应安排几个环节为宜(即 X 等于多少最好),各环节的前后顺序如何,各分配多少时间,等等。明确一个主要环节和几个必要环节的过程,就是一个优秀方案形成的过程。“1+X”型模式,简单概括来说即是在课程实施中应掌握重点,抓住核心,突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