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上传人:Q** 文档编号:49282697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语文沁园春沁园春 雪雪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概述一、概述沁园春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首词写于 1936 年 2 月。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学习这首词,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词中的自然美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二、

2、教学目标分析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 1 介绍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2 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 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4 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2 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

3、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 领会上下阕写景议论抒情的关系,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通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赋,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和朗读技巧。2.初三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好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对竞争式学习有浓厚的兴趣。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注释、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料,课后练习进行自学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4. 学生已经在历史书上了解了毛泽东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表现。5学生查阅资料不方便,课外书籍很少。四、教学策略

4、选择与设计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以合作探究式为主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五、教学资源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与工具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资源准备:教学 PPT、拓展资料。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一)、介绍毛泽东的资料导入 1.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毛泽东的事迹,吸引学生兴趣,由此导入。2.写作背景: 1936 年 2 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

5、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1945 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 qn 莽莽 mng mng 分外妖娆 fn ro 数风流人物 sh 折腰 zh 思汗 hn 稍

6、逊风骚 xn so 还看今朝 zho 2听课文朗读录音,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2)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从“长城内外”到

7、“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4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 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 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著名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3)

8、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

9、,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5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当学生的发言或片面或肤浅时,教师不应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

10、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的思维,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 6由这句话,老师不禁想起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的毛泽东,在 1925 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毛泽东感慨万千,在沁园春 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 年后的 1936 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谁主沉浮呢? 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7作者是怎样将

11、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四)、品味、赏析词语。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但没有一个“白”,请问作者用了哪些词表达洁白? 讨论明确:冰、雪、银、蜡、素 2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写景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封”显凝然静态, “飘”显轻盈动态。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广阔,气魄宏大。 “山

12、舞银蛇,原驰蜡象”“舞”、 “驰”:化静为动,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一片。 “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顿失”是“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评论时:“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的激烈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的雕”的“略输”“稍逊”都是稍微差一些,意思说他们在文治方面

13、略显不足,用词却富有变化。 “只识”二字对“文治”方面的批判要严厉一些。 (这首词值得品析的地方很多,从词语开始,是本着从小处着手,从简单处起步的原则,圈定了词语这个范围,学生思考的方向清晰,可以避免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处下手的局面。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多一些指导,为下一环节的多角度赏析作好思维方法的铺垫。要注意的是,学生不可能说得面面俱到,教师不必强求。) (五) 、背诵比赛 沁园春雪诗意充沛,有声有色。认真朗读品味,会给人留下淳美的艺术享受。下面我们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课文。 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图:导入情境毛泽东事迹写作背景幻灯片范读正音品味、赏 析生字词幻灯片媒体录音听

14、读课文录音理解文意幻灯片学生思考问题、讨论回 答引导,归 纳幻灯片幻灯片学生思考问题、讨论回 答引导,归 纳幻灯片背诵课文下 课七、教学评价设计七、教学评价设计课堂教学评价表课堂教学评价表评课人姓名: 科目: 课题名称: 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评价项目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要点基基本本符符合合基本基本不符不符合合(1)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的程度教学目标(2)可操作的程度(3)学习环境的创设 学习条件 (4)学习资源的处理(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学习指导与教学调控(6)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学生活动(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10)课堂气氛的宽松度

15、课堂气氛 (11)课堂气氛的融洽度(12)目标的达成度(13)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学效果(14)师生的精神状态(1)创设语文学习情景(2)教师范读及学习示范学科特色(3)教学语言面貌其 他ABCD评价等级评 语对体现学科特色的三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对体现学科特色的三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创设语文学习情景 针对教学内容,合理有效地设计课堂环境。 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辅助手段呈现教学情景。 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感受组织学生的情景活动。 针对疑难和困惑,设计具体的释疑解惑的情景(一般是指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2)教师范读及学习示范 在教学中适时进行文章范读,声情并茂,入耳入心,有感染力,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教师能够展示自我阅读、写作等语文学习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深入浅出地教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3)教学语言面貌 普通话标准、规范,语言、词汇、语法达到教师普通话测试较高等级。 教学语言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形象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