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代谢研究进展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282559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代谢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骨代谢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骨代谢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骨代谢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骨代谢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代谢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代谢研究进展(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代谢研究的最新进展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 邱明才前 言骨组织时刻处于骨重建的动态变化之中,即不间断的骨形成、骨吸收贯穿生命的始终。骨重建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每10年成人骨骼完全再生一次。对于健康青年人,骨形成量与骨吸收量保持动态平衡。随着年龄增长,骨吸收日益占据优势,由此可导致骨质疏松等衰老性疾病的发生。骨重建的过程有赖于两大类细胞的活性:其一是成骨细胞,负责生成新骨(骨形成);其二是破骨细胞,负责破坏旧骨(骨吸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存在紧密联系,成骨细胞系通过合成、分泌某些物质,继而启动和调控破骨细胞分化。骨代谢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就是研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和活性的调控机理,以

2、期实现骨重建的动态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各种代谢性骨病的目的。骨重建的调控机理极其复杂,但尽管如此,由于人们的不懈努力,骨代谢研究领域不断有令人兴奋的发现。其中,瘦素(Leptin)与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是近几年发现的两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生物活性物质,骨代谢研究也因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瘦素与骨形成(一)瘦素简介瘦素是由LEP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7-q32)编码的一种由167 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型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4-16kDa。它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棕色脂肪、骨骼肌、胃粘膜、胎盘、胎儿的心脏、骨、软骨组织等均可分泌瘦素。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瘦素与体内脂肪含量成

3、正比,但受多种因素调节,如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可促进其分泌,禁食和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分泌,交感神经系统通过3 肾上腺能受体发挥主要的正性调节作用。骨骼肌与胃粘膜分泌瘦素与进食和体内营养状态关系密切。瘦素主要受体重调节: 瘦素进入血循环后或处于游离状态,或与 瘦素结合蛋白结合,最后通过位于脉络丛 的瘦素受体转运至脑脊液中。 瘦素受体属于I类细胞因子受体, 目前认 为至少有五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最重要的 是在下丘脑表达的长型瘦素受体。 瘦素与下丘脑的长型瘦素受体结合后通过 双向激活激酶(JAK)或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 蛋白(STAT) 途径传递信息,影响神经肽 等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瘦素的生理功能包括

4、: 感受机体的营养状态,进而抑制食物摄入; 刺激或维持能量消耗; 影响生殖内分泌系统; 作为一种代谢激素促进一系列代谢过程, 如胰岛素释放、脂解作用、糖的转运等。最新研究发现, 瘦素可促进天然细胞 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反应, 促进TH1 型 细胞因子,抑制TH2型细胞因子产生。所以,人们普遍认为瘦素与饥饿状态下 的免疫功能抑制有关。瘦素缺乏或瘦素 受体缺陷可导致肥胖和垂体功能异常。研究表明,肾脏是清除瘦素的主要器官。瘦素首先以原型形式从肾小球滤过,继而肾小管摄取原尿中的瘦素并降解并随尿排出。各种肾脏疾病造成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或肾小管功能损伤可影响瘦素从体内的清除,导致瘦素在体内的聚积,进而对机体造成

5、各种不利影响。(二)瘦素对骨形成的调节作用1.瘦素抑制骨形成的生物学效应由瘦素信号系统异常导致的垂体功能异 常常合并性腺机能减退。从传统意义上 讲,性腺机能减退通常可导致骨量丢失 。然而,人们却惊奇地发现,瘦素基因 缺陷的小鼠(ob/ob)和瘦素受体基因缺陷 的小鼠(db/db)均有高出野生型小鼠23 倍的骨总量;而且随着年龄增加,骨量 改变日趋明显。迄今为止,ob/ob小鼠和db/db小鼠是唯一已知的既有性腺机能低下又有骨总量增加的动物模型。这两种动物模型对于研究骨重建的分子基础具有极高的价值。这些突变小鼠的骨量改变与瘦素信号系统缺陷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无关,杂合体小鼠没有高胰岛素血症但仍有骨

6、总量增加。2.瘦素抑制骨形成的作用机理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发现, 瘦素通过对成骨细胞的作用而抑制骨形成; 瘦素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是,ob/ob小鼠和db/db小鼠成骨细胞数量正常。由此可见瘦素对成骨细胞的分化没有影响。如果瘦素对骨有局部作用,那么瘦素肯定是影响已分化的成骨细胞,而不是其祖细胞。 但是,已分化的成骨细胞表面没有发现瘦素受体表达;就这一点而言,db/db 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成骨细胞培养研究没有发现显著不同。这些数据表明,瘦素不是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 进一步研究发现,ob/ob小鼠脑室内注射瘦素 可完全逆转骨量改变。 由于脑室内注射不影 响瘦素的血浆

7、浓度,该项研究可证实瘦素通 过中枢神经系统调控骨形成,作用的部位很 可能在下丘脑。 野生型小鼠脑室内注射瘦素可导致骨量丢失 ,更表明了瘦素对骨量的中枢性调节是生理 性的。 由此推论,如果说瘦素介导的下丘脑或神经 中枢的生理性调控参与骨重建过程,那么诸 如骨质疏松等代谢性骨病也存在瘦素介导的 中枢性调控。瘦素作用机理示意图Osteoblast maturation and hypothalamic regulation of bone formation. (a) Ihh (Indian hedgehog) and Cbfa1 are the only genes known to contro

8、l the maturation of osteoblasts from mesenchymal cells. Cbfa1 is also involved in osteoblast function. (b) Leptin inhibits bone formation through the hypothalamus. The hypothalamus represents a relay between the control of bone formation, body weight and gonadal function. Abbreviation: Cbfa1, core-b

9、inding factor 1; Ihh, Indian hedgehog.(三)瘦素对骨形成进行中枢性调 控的重要临床意义 瘦素对骨形成的调节不仅限于小鼠。 瘦素信号系统缺陷的大鼠也表现为骨量增加 。 脂肪细胞和白色脂肪几乎完全缺如的广泛性 脂肪营养不良的病人可表现为骨硬化(骨形 成增加)和骨生长加速。 瘦素基因缺陷的病人是否有骨量增加不易观 察,因为这类患者将早期接受瘦素治疗。 然而有一点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即肥胖患者 不易发生骨量减少性疾病,其原因可能与肥 胖患者多伴有瘦素抵抗有关。由上可见,瘦素抑制骨形成作用机理的阐明使得人们对骨质疏松等代谢骨病的病因有了崭新的认识。据此笔者曾一度认为,

10、抑制瘦素合成和促进瘦素从体内清除以降低血浆瘦素水平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等代谢性骨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最新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血浆瘦素水平与骨总量没有直接联系。这一发现提示,瘦素的敏感性和生物效应增强在骨质疏松的发病过程中更为重要,拮抗瘦素的生物活性而不是一味追求降低血浆瘦素水平应当是骨质疏松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二、骨保护素与骨吸收(一)骨保护素简介骨保护素属分泌型糖蛋白,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1B(TNFRSF11B),又称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OCIF)。骨保护素在体内以单体和同源二聚体两种形式存在。人、小鼠和大鼠的骨保护素前肽含401个氨基酸残基,翻译后加工时氨基端含21个氨基酸残基

11、的信号肽被去除,成熟的骨保护素含380个氨基酸残基。骨保护素分子含有7个功能区( D1D7) : 端的D1D4 结构上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超家族的其它蛋白质的细胞外区相似,参 与配体的结合,与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直 接相关; 靠近端的D5、D6为死亡结构域同源区, 介导细胞毒性作用; D7具有一个肝素结合位点,该位点的肝素 亲和力与骨保护素 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 无关;D7还有一个半胱氨酸残基(Cys379), 负责同源二聚体的二硫键形成。D7的半胱氨酸被丝氨酸取代,导致无法形 成同源二聚体,使得部分骨保护素以单体 形成存在。两种形式的骨保护素在稳定性、唾液酸含 量、和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特异活性

12、方面 无区别,但同源二聚体形式的骨保护素与 肝素的亲和力强、 初始半衰期短、降低大 鼠血清钙浓度的生物学活性高。 体内多种组织器官可分泌骨保护素,对成 年人而言,心、肺、肾和骨组织合成骨保 护素较多,其它还可合成骨保护素的组织 包括胎盘、肝脏、甲状腺、脊髓、脑、免 疫和造血组织等。 体外培养条件下可高表达骨保护素的细胞 类型包括:成骨细胞、内皮细胞、主动脉 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多 种肿瘤细胞株等。骨保护素分泌的调节(二)骨保护素对骨吸收的抑 制作用1. 骨保护素抑制骨吸收的生物学效应遗传学模型研究发现:(1)过度表达骨保护素的转基因小鼠表现为 早期、进行性大理石样骨病,病变累及长

13、 骨、脊椎骨和骨盆等多个部位。与其它类 型的大理石样骨病动物模型不同,这些转 基因小鼠除有代偿性髓外造血导致的脾大 外,无其它骨骼和骨外组织异常表现。组织学观察,这些小鼠的矿化小梁骨普遍 增加,骨髓腔变小;最有意义的发现是,小梁骨破骨细胞数量 显著增加,而单核巨噬细胞系的其它造 血细胞数目均正常,表明骨保护素的过度 表达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终末阶 段来增加骨总量。 (2)敲除骨保护素基因的小鼠早期发生严重的骨质疏松,表现为骨矿密度显著降低,股骨和骨盆皮质骨变薄,股骨生长板损伤和多发性骨折。此外,这些小鼠常伴有大动脉钙化,主要累及主动脉和肾动脉的血管中层。 组织学观察,小鼠出生后2月小梁骨

14、几乎 完全缺如;骨皮质血管数量增加,周围聚 集着大量的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骨计量学研究发现,这些小鼠骨吸收和骨 形成均显著增加,高于野生型小鼠的4倍 ,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则增加得更多。应用外源性骨保护素进行研究亦证实了骨保 护素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体外研究表明,骨保护素的主要作用包括 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终末阶段、抑制破骨 细胞活性和促进破骨细胞凋亡。 体内应用骨保护素可显著抑制生理、病理 情况下的骨吸收,表现为骨矿密度和小梁 骨量的明显增加。2. 骨保护素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机理(1) 骨保护素配体(OPG ligand, OPGL): OPGL又称作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clast di

15、fferentiation factor, ODF)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活化诱导因子(TRANCE)NF-受体激活物配体(RANKL) OPGL 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配体超家族成员 11(TNFSF11),由3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属II 型跨膜蛋白,在体内以细胞结合型和可溶性羰 基末端两种形式存在,两种类型均可被骨保护 素结合而失去生物活性。 OPGL 在淋巴组织(淋巴结、胸腺、脾)和小 梁骨高度表达,其次是骨髓组织。直接参与骨 代谢的OPGL由成骨细胞分泌,通过旁分泌方 式发挥作用。 OPGL的主要作用机理是与成熟破骨细胞及其 祖细胞膜表面的另一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 族成员11A(TNFRS

16、F11A,又称为NF-受体激 活物,RANK) 结合,直接促进成熟破骨细胞 活化以及破骨细胞的生成。OPGL在破骨细胞的生成和激活过程中是不可或 缺的,这是因为:OPG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是目前已知的破骨细胞生成过程中唯一必需的两种细胞因子;促进破骨细胞激活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各种激 素类物质、细胞因子和前列腺素等,均通过促进成骨 细胞分泌OPGL而激活破骨细胞;敲除OPGL基因的小鼠表现为严重的大理石样骨病和 出牙障碍,同时伴有T、B淋巴细胞的早期分化障碍,全身淋巴结缺如,而脾脏结构和淋巴集结形成、树 状细胞功能正常。(2)目前已阐明的骨保护素三条作用途径:骨保护素的最主要作用是与OPGL结合,拮抗RANK 与 OPGL的结合,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 RANK是破骨细胞表面介导OPGL生物活性的唯一受体 ,而骨保护素则是OPGL 特异性抑制物。破骨细胞细胞膜上存在一种分子量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