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26487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1、了解弗罗姆及其名作爱的艺术 。2、 深入把握文中对“爱”的剖析,体会其蕴涵的深远意义。 3、 理清文章结构脉络及行文特点,体会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特点。4、 领悟父爱与母爱的博大、无私与精深,从而感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5、 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的博爱、仁义情感。教学重点:1、 理清文章结构脉络及行文特点。2、 深入把握文中对“爱”的剖析,体会其蕴涵的深远意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一些关键词句,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涵。2、 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的博爱、仁义情感。教学设想:1、 方法讨论、比较、体验、合作交流、探究。2、 安排一课时教学过

2、程:一、导入新课: 讲述故事:当年唐山大地震,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正一边织毛衣,一边用脚踩着摇篮逗她仅五个月的宝贝女儿。在这静谧的时刻,传来天崩地裂的声响,母女一起坠入黑暗无边的废墟,所幸的是母女都安然无恙。惊吓后的孩子在母亲怀里睡着了,醒来时啼哭不止。母亲知道她饿了,忙开怀喂奶。一天一夜,滴水未进的母亲奶水枯竭,孩子的哭声却越来越弱。绝望的母亲这时触摸到毛衣针,心里猛地一动 一周之后,人们发现了这一对母女。孩子一息尚存,小嘴仍吮着母亲的手指头,母亲已然气绝。人们惊奇地发现,年轻母亲的个个手指头都破了一个小洞,脸色象雪一样洁白。年轻的母亲为孩子流尽最后一滴血奶 年轻的母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之颂歌

3、。母爱,让我们感动,父爱,也一样让我们震撼。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这个题目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从小就在父母的爱中长大,随着你的成长父母也开始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以往我们的感受都是很具体和感性的,而我们今天就站在理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份爱。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在学新课文以前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它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如何来理解以上观点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选文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 二、

4、背景资料 弗罗姆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代西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他的社会精神分析学说在梦的分析、精神治疗及人格、伦理理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他集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于一身,且著述甚丰,内容广泛,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社会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多种学科的思想成果,对弗罗姆的心理学思想特别是他企图用人本主义调合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而实现二者“综合”的理论进行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三、问题探究1、在同学们的心中父母之爱是伟大、无私、含蓄的,那么在弗洛姆的笔下父母之爱是怎么样的呢? (1)母爱的特点 母亲

5、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2)父爱的特点: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2、人在

6、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见板书)3、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 。这两种原则的区别在哪里? 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 “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 ”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爱不是与生俱来的!很明显,在 10 岁之前,孩子还没有主动去爱的意识,如

7、果说他爱自己的父母,那也只是因为像弗洛姆书本上说的“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父母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悦感就马上消失,大哭大闹。自己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能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再看看,生活中的孩子在父母或奶奶爷爷之间,有谁在一段时间内经常满足他的要求,在那一段时间内他就会跟那个人比较好。是不是?这就是弗洛姆说的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说得是太好了! 那么我想,我们在坐的各位,有没有哪个是 10 岁以下的?8 岁以下的?刚出生的?就更没有了!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中间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人:他像

8、 10 岁以下的孩子一样,因为被人爱,才去爱;因为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甚至是连自己正在被爱的感觉都没有,对别人的爱无动于衷,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可见,爱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爱是一种能力。 ) 4、作者在本文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实际上真是这样的吗?明确:作者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不错,母爱是最少明确意识到爱的动机和目的的一种形式。它很少有需要报偿的明显动机。但是,作者忽视了一点,即母亲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慰藉和希望。这种慰藉和希望虽然通常存在于母亲潜意识中,但它的客观存在往往会使母亲产生“

9、望子成龙”的思想意识,这也是相当数量的母亲所难以超脱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母爱并不是完全无条件的。5、课文第七段指出“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随着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出现,父亲就对那个将来要继承他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想像,因而也是最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父爱是有条件的爱。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 ”你同意作者的这种观点吗?明确:探究过程中,可以各抒己见,如果有分歧或争议较大的地方,可指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或朗读弄懂句意,明确作者思路,再去探究蕴涵的意义

10、。只要言之成理,即给予适当肯定。有些理论性的问题,鉴于学生学识和理论素养,不必深究。四、讨论:可是我们生活中面对已经超过 10 岁的这样的人的时候,经常听见这样的话:还是孩子,等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就会爱了。想当然的认为, “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不大赞同这样的话,正如巴拉塞尔士说的: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我们爱的能力, 五、资料延伸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

11、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同学们现在是青少年了,如果像弗洛姆说的应该是“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的阶段了,我们来想想怎样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训练自己对父母的爱? 爱是交流的。孩子领受着父母的爱,也想着应该怎么回报父母。只有当你有爱父母、爱他人的能力时,当你的心理年龄与你的生理年龄一致时,才可以说你时一个灵魂健康和成熟的人。所以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六、布置作业1、将本节课梳理探究的内容用简明图示概括整合出来。2、在总结梳理的基础上试总结本文的主旨。3、做同步作业巩固。附:板书设计年龄段 特征刚出生阶段 无爱的意识8 岁以下 有被爱的意识810 岁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少年时期 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成熟时期 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成熟的爱。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