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后随笔《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260692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教后随笔《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师教后随笔《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师教后随笔《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师教后随笔《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师教后随笔《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教后随笔《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教后随笔《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师教后随笔小学语文教师教后随笔只有一个地只有一个地 球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曾经多次听过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有琢磨表达重在语言训练的,有引导探究尝试研究性学习的,也有力在信息资料整理交流的,但每一次似乎都留下了一个共同的遗憾:孩子们的表现过于理智,他们发出的话语只不过是一种公共口号而已。反复研读教材, “人类的母亲”这几个字眼紧紧地抓住了我。母爱是至真至美的情感,人不正是大地之子吗?由此生发,我设想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地球母亲”交流的过程,从而赋予地球这一客观存在以情感、人格的因素。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样设计,阅读的过程亦即首先变成了“

2、倾听”的过程,再辅之以相关文本与非语文材料(漫画、音乐)等课程资源的拓展强化,势必对学生内心形成猛烈的撞击,生成丰富的体验。顺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再转入“诉说应答” ,必是有感而发、有情可抒的了。其间,我设想教师教学重在创造一种适宜的“对话”环境,或是情感诱导,或是方法指点,或是激励肯定,努力促成“对话”的不断生发与深入。在这一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文本材料必将获得丰富的个体意义, “对话”也就成为了一种精神交融、思维碰撞、心灵共振的过程。多次的读写结合,是在学生的思维得以放飞,激情得以飞扬时,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说话、写话,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凸显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的要求。同时,情感熏陶与语

3、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寻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体现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大语文观。另外从学生外显的不舍情态可以看出,这节课人文教育的效果不但写在学生的脸上,也已深入到他们的心中。在处理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来写宣传语,一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二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其中有的学生确实写得很不错,但也有部分学生写得感情色彩并不那么重,我想如果我能在讲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多读可能效果会更好。曾经多次听过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有琢磨表达重在语言训练的,有引导探究尝试研究性学习的,也有力在信息资料整理交流的,但每一次似乎都留下了一个共同的遗憾:孩子们的表现过于理

4、智,他们发出的话语只不过是一种公共口号而已。反复研读教材, “人类的母亲”这几个字眼紧紧地抓住了我。母爱是至真至美的情感,人不正是大地之子吗?由此生发,我设想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地球母亲”交流的过程,从而赋予地球这一客观存在以情感、人格的因素。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样设计,阅读的过程亦即首先变成了“倾听”的过程,再辅之以相关文本与非语文材料(漫画、音乐)等课程资源的拓展强化,势必对学生内心形成猛烈的撞击,生成丰富的体验。顺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再转入“诉说应答” ,必是有感而发、有情可抒的了。其间,我设想教师教学重在创造一种适宜的“对话”环境,或

5、是情感诱导,或是方法指点,或是激励肯定,努力促成“对话”的不断生发与深入。在这一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文本材料必将获得丰富的个体意义, “对话”也就成为了一种精神交融、思维碰撞、心灵共振的过程。多次的读写结合,是在学生的思维得以放飞,激情得以飞扬时,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说话、写话,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凸显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的要求。同时,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寻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体现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大语文观。另外从学生外显的不舍情态可以看出,这节课人文教育的效果不但写在学生的脸上,也已深入到他们的心中。在处理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来写宣传语,一是能进一

6、步激发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二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其中有的学生确实写得很不错,但也有部分学生写得感情色彩并不那么重,我想如果我能在讲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多读可能效果会更好。曾经多次听过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有琢磨表达重在语言训练的,有引导探究尝试研究性学习的,也有力在信息资料整理交流的,但每一次似乎都留下了一个共同的遗憾:孩子们的表现过于理智,他们发出的话语只不过是一种公共口号而已。反复研读教材, “人类的母亲”这几个字眼紧紧地抓住了我。母爱是至真至美的情感,人不正是大地之子吗?由此生发,我设想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地球母亲”交流的过程,从而赋予地球这一客观存在以情感、人格的

7、因素。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样设计,阅读的过程亦即首先变成了“倾听”的过程,再辅之以相关文本与非语文材料(漫画、音乐)等课程资源的拓展强化,势必对学生内心形成猛烈的撞击,生成丰富的体验。顺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再转入“诉说应答” ,必是有感而发、有情可抒的了。其间,我设想教师教学重在创造一种适宜的“对话”环境,或是情感诱导,或是方法指点,或是激励肯定,努力促成“对话”的不断生发与深入。在这一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文本材料必将获得丰富的个体意义, “对话”也就成为了一种精神交融、思维碰撞、心灵共振的过程。多次的读写结合,是在学生的思维得以放飞,激情得以飞扬时,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说话、写话,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凸显了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的要求。同时,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寻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体现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大语文观。另外从学生外显的不舍情态可以看出,这节课人文教育的效果不但写在学生的脸上,也已深入到他们的心中。在处理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来写宣传语,一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二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其中有的学生确实写得很不错,但也有部分学生写得感情色彩并不那么重,我想如果我能在讲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多读可能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