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9256859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教学提纲v赫尔巴特的生平 v赫尔巴特思想的发展史 v赫尔巴特的伦理学思想 v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 v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 v赫尔巴特思想的传播与影响生平v赫尔巴特(Johann Friederich Herbart, 17761841) v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 v“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生平v1776年出生于德国西北部普鲁士王国的奥尔登堡。 v祖父是一所文科中学校长。 v母亲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问题,聘请了一位有才干的 牧师担任家庭教师。注重培养思想的清晰、明确、连 续性以及广泛的兴趣。 v受到全面而严格早期教育的赫尔巴特从小就发展了哲 学的禀赋和思辨的才能

2、,并具有良好的音乐、古典语 言及自然科学的教养。生平v1794年赫尔巴特遵从父命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 律,但他对法学并不感兴趣,闲余时间潜心学习 哲学、伦理学、数学和文学。 v耶拿大学当时的哲学气氛十分活跃。莱布尼兹、 康德、费希特等各派哲学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耶拿大学个人思想发展史v 17971802年 在瑞士贵族斯泰格尔家里当家庭教师 去伊佛东拜访裴斯泰洛齐 v 18021808年 哥廷根大学当教师 宣传和研究裴斯泰洛齐 180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原名从心理科学推衍而来的教育 科学的若干原理) v 18091833年 柯尼斯堡大学哲学教授(康德哲学教席) 从事系统的心理学研究 创办了教育研究

3、班(seminar)及附属实验学校 v 18331844年 回到哥廷根大学,系统总结自己的理论赫尔巴特的主要著作v 教育学著作: 裴斯泰洛齐直观教学ABC(1802) 评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方法(1804) 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1804) 普通教育学(1806) 公众协作之下的教育(1810) 学校与生活的关系(1818) 理想主义对于教育的关系(1831) 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 v 哲学著作: 形而上学要论(1808) 实践哲学概论(1808) 哲学概论纲要(1813) 普通形而上学(1828) v 心理学著作: 心理学教科书(1816) 作为科学的心理学(18241825)

4、 关于心理学在教育学中应用的几封信(1831)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v“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 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 ” v教育学的双重理论基础 伦理学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伦理学v 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 :一个人如何能被 教育成有道德的人?这这在理论论上是可能的吗吗? v “我们可以将教育惟一的任务和全部的任务概况为这样一 个概念:道德。” v 提出了五种道德观念 内心自由 完善 仁慈 正义 公平 v 批评康德的先验论 v 强调知识或者认识在德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赫尔巴特的心理学v教育的首要科学基础是心

5、理学 v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建立在形而上学、数学和经 验的基础之上” 以形而上学为基础 以数学为方法 以经验为内容赫尔巴特的心理学v赫尔巴特心理学思想的来源: 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 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通过观念之间的联结形成认识 人的认识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莱布尼兹和康德的思想 灵魂单子具有活动性 人的观念也是活动的 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 力学上引力和斥力的概念 说明观念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赫尔巴特的心理学v统觉(apperception)核心概念 人的思想最基础的单位是观念,观念是心理活动最简 单的基本要素; 观念由感觉引起,观念之间有一种引力,使它们之

6、间 能联结起来,形成复杂的观念; 观念之间还有斥力; 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由各种观念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它从作为感知的对象,到保留在意识中,要经过一系 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即统觉过程。任何观念、任何经 验的获得,都是统觉的结果。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v统觉是一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引起旧观念的活动 (2)新旧观念的斗争或者联合 (3)统觉团( apperception mass)的形成形成 新知识 (4)新知识的强化 v统觉理论的核心是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赫尔巴特的心理学v 意识阈:意识和无意识区分的分界线 两个互相冲突的观念虽然可以相互抑制,但不会消灭于无形,受 了抑制的观念由于其势力

7、减弱,就由一种现实的状态退为一种被 抑制的状态。 他指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 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 v 说明新旧知识是如何能够相互结合的 v 第一次提到了无意识的问题 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自己可以和谐的观念出现 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降入无意识状态。 v 精神分析的开山鼻祖 v 对冯特和弗洛伊德的思想都有直接的影响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v 科学教育学体系的三个基本部分: 管理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 不可能的。” 性恶论克服儿童的“烈性”与“冲动” 威吓、监督、命令惩罚

8、权威和爱(辅助手段) 教学 训育 与管理和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管理是培养学生遵守秩序的精神,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是通过提供观念塑造儿童的心灵,培养道德观念 ;而 训育则直接在儿童情感上发生作用,促使道德观念变成行动 。 陶冶、赞许赞许 和谴责谴责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v教育性教学(education by instruction或 educative instruction) “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 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 v教学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手 段; v道德教育应该通过教学进行,教学的目的是造就学 生的德行; v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

9、在知识教育基础之上; v继承和发展了西方“美德可教”的理性主义传统;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v 如何培养学生的德行?为了达到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道德 的目的,教学必须着眼于较近的目的,即培养学生多方面 的兴趣。 v 多方面兴趣与课程理论 两大类六种: 经验的兴趣 经验的兴趣(对外界事物的观察的兴趣) 思辨的兴趣(通过思考探索事物间的关系、规律的兴趣) 审美的兴趣(评价、判断自然、艺术和行为美丑的兴趣) 同情的兴趣 同情的兴趣(在与一定范围的人接触中,愿与人共享苦乐的 兴趣) 社会的兴趣(愿与较广泛的人接触,关心社会和国家幸福的 兴趣) 宗教的兴趣(重视和亲近神的兴趣)课程理论v由

10、多方面的兴趣提出了一套相应的课程理论 以经验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包括自然、物理、化学 、地理) 以思辨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逻辑、数学、文法) 以审美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文学、绘画等) 以同情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外国语言、古典语言、 本国语言) 以社会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历史、政治、法律) 以宗教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圣经、神学) v主要针对的是中等教育的课程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v课程设计的两个原则: 相关(correlation)原则 学校课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集中(concentration)原则 在不同时期应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中心,其他科目作 为理解它的手段 历史和数学是所有学科的中

11、心 v目的是保持课程教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v儿童发展与课程 v文化纪元理论(复演论) 18、19世纪欧洲学术界的普遍“信仰”; 个人的发展从童年到老年的过程重复了人类种族演变 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文化成果,个人的教 育内容应该对应种族发展的成果: 感官(直观教学)想象(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 理性(科学和系统知识) 儿童发展四个阶段:1、婴儿期(1-3岁);2、幼儿期 (4-8岁);3、童年期;4、青年期。思考与讨论讨论v我们应该们应该 如何看待这这种教育上的文化纪纪元理论论 ? 时时代的思潮和趋势趋势 ,影响了许许多教育家的思想和理论论 ; 文化纪纪元

12、理论论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还需要进进一步研 究; 探索儿童心理发发展规规律的做法值值得肯定; 自觉觉把课课程理论论与儿童心理发发展联联系起来值值得肯定; 对20世纪初期以来出现的“使教材心理学化”的思潮有 深刻影响 教材的编编写应该应该 遵循知识识自身的规规律还还是应该应该 遵循儿 童心理发发展的规规律?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v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赫尔巴特继承了前人、特别是裴斯塔洛齐关于直观教学的 主张 但反对把一切知识都简化为直观,认为“没有心智的训练, 感官就一事无成 ” 综合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思想 统觉过程有三个环节:感官刺激观念的分析与联合 统觉团的形成(获得概念) 对应三种教学方法:

13、单纯提示分析教学综合教学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论 单纯提示:实际上就是直观教学方法。当前刺激所形 成的表象要能引起意识中或意识阈下与之相似的观念 活动,那么,首先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和频率,单纯提 示教学正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分析教学:要形成观念的复合或融合,因而首先必须 对不同的观念和表象分析,以便发现观念间的相似、 相同和不同; 综合教学:由单纯提示所提供的清晰表象和分析教学 产生的对表象的区分,形成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统 觉团,也就是获得了新的知识与概念。 思考与讨论讨论v由三种教学方法联联系而成的教学进进程理论论有何意 义义? 克服了单纯单纯 运用直观观教学所产产生的缺陷 将历历史上已有的各种

14、孤立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机联联系起 来 成为为由低级级向高级级、循序渐进渐进 的认识过认识过 程 继承了前人又超越了前人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v课程教学的过程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v与统觉和兴趣发展的过程相一致 v统觉过程经历了4个阶段,兴趣活动也分为4个阶 段: 注意 期待 要求 行动 v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 专心:集中一任何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审思 :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对由专心活动所得到的 知识进行同化作用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论v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整个教学过 程分为四个阶段: 明了:兴趣对直观事物产生注意,教师进行提示,使 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 联合:新旧知识发生结合

15、,但是混乱; 系统:使联合有序起来,获得新概念; 方法:以作业为主,使知识巩固、强化。 v后来赫尔巴特的学生将四段论扩展为五段论。 把原来的第一个阶段分成两步,成为:预备、提示、 连结、总括、应用五个阶段,在教育史上称为“五段教 学法”。五段教学法在19世纪下半叶曾广泛流行于世界 各国中小学,影响极为深远。 思考和讨论讨论v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阶段有着怎样样的理论论价 值值和实实践意义义? 教育史上第一个高度综综合的、规规范化的教学模式 使得教学活动动成为为一个明确的、有机联联系的和规规范化 了的程序 在复杂杂的教学过过程中探索出了可遵循的基本规规律 提供了一切教学活动动可以参照的模式 对对19世纪纪末20世纪纪初各国师师范教育的发发展起了推动动 作用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影响v19世纪初,赫尔巴特生前与死后的一段时期,他 的教育学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v1862年,他的学生齐勒尔宣传赫尔巴特思想, 成为赫尔巴特学派首领; v斯托伊、莱茵等人将赫尔巴尔的理论通俗化、简 明化、具体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v188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