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策略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256849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策略(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两个铁球同时着两个铁球同时着 地地教学实录及策略教学实录及策略名师课堂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策略特级教师李卫东语文教学通讯08 年 11 期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玩具球,一大一小。我们用它们来代表 10 磅重的铁球和 1 磅重的铁球。这两个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结果会怎样?(教师做两个玩具球同时下落的试验,两个球同时落在讲桌桌面上。)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物理现象。可是,就在 1590 年,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现象,因为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对他的说法,人们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生:(读课文第二自

2、然段)到了信奉的程度。亚里士多德的话被人们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如果有人怀疑他的观点,就会受到人们的责备。师:一个人怀疑,许多人责备。什么是“责备”?生:是斥责,是批评,是指责。(指导学生读人们指责的话:“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师: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亚里士多德的话就被人们奉若神明。那么关于这两个铁球怎样落地的,亚里士多德是怎么说的呢?生:(读)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 1 磅重的 10 倍。师:这段话强调了什么?生:强调了两个铁球同时落下时,速度不同。10 磅重的是 1 磅重的 10

3、 倍。师:要是按照这样的说法,这两个铁球应该怎样从空中落下来?谁来演示一下?(一名学生走到讲台前手持玩具球演示下落的过程。)师:当时人们对这样的说法毫不怀疑。可是有一位年近 25 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读了这句话,他不是轻易地相信,而是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生:他先去思考亚里士多德的话对不对,然后又做了许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的确说错了。师:我们来品读课文,看看伽利略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试验的。先看看他思考的过程。(出示课件)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 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 11

4、 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 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学生读这段话。)师:一个事实得出两个结论,自然要引起伽利略的怀疑。这里说的“一个事实”指的是什么?“两个结论”指的是什么?生:(经过仔细的研读和思考)“一个事实”指的是伽利略设想的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跟 10 磅重的铁球下落来比较;这“两个结论”呢,一个说它会比 10 磅重的铁球落得慢,一个说它比 10 磅重的铁球落得快。师:伽利略是怎么推导出这两个结论的呢?请一位同学来模拟推导一下,怎么得出的第一个结论,一边说一边演示。生 1:(手持铁球边说边讲)这是两个铁球,

5、一个是 10 磅重,它下落的速度快;一个是 1 磅重,它下落的速度慢。把它们拴在一起的时候,因为 1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慢,它就会拖住 10 磅重的铁球,就像这样,从而使这个整体在下落的时候速度变得慢了一些。师:你为什么说 10 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快而 1 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慢?生 1:因为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同时落下时,速度不同。10 磅重的是 1 磅重的 10 倍。(教师指导学生读“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 磅重的铁球慢”这句话。)师:这是第一个结论。第二个结论是它下落的速度要比 10 磅重的铁球快。谁来推导?生

6、2:(手持铁球边说边讲)这是两个铁球,一个是 10 磅重,一个是 1 磅重,把它们拴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个整体,就有 11 磅重。因为亚里土多德说重的铁球比轻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快,那么这个 11 磅重的整体就会比 10 磅重的铁球下落快。(教师指导学生读“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 11 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 磅重的铁球快”这句话。)师:一个事实中得出两个结论,这不合乎情理。这两个结论的推导过程中都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推导过程是清晰准确的,自然要怀疑引用的观点。你再看,伽利略运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推导出这两个结论的时候,他确信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正确的了吗?生:

7、不确信。因为伽利略想:“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这可以证明。师:这是他思考之后产生的怀疑。他在思考的过程中,他相信吗?生:他在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时先说了“如果”,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 ,说明他还不能确信这个说法,说明他很谨慎、很小心。师:“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 ,这是一种假设,至于到底是不是正确,那要看你的说法是不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推敲,我就相信,否则我就怀疑。在我得出判断之前,我不确信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把这段话完整地读一下,读出你在思考,读出你很谨慎,读出你的思考一步一步很严谨。名师课堂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策略特级教师李卫东语文教学通讯0

8、8 年 11 期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玩具球,一大一小。我们用它们来代表 10 磅重的铁球和 1 磅重的铁球。这两个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结果会怎样?(教师做两个玩具球同时下落的试验,两个球同时落在讲桌桌面上。)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物理现象。可是,就在 1590 年,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现象,因为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对他的说法,人们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了信奉的程度。亚里士多德的话被人们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如果有人怀疑他的观点,就会受到人们的责备。师:一个人怀疑,许多人责备。什么是“责备”?生:是斥责,

9、是批评,是指责。(指导学生读人们指责的话:“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师: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亚里士多德的话就被人们奉若神明。那么关于这两个铁球怎样落地的,亚里士多德是怎么说的呢?生:(读)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 1 磅重的 10 倍。师:这段话强调了什么?生:强调了两个铁球同时落下时,速度不同。10 磅重的是 1 磅重的 10 倍。师:要是按照这样的说法,这两个铁球应该怎样从空中落下来?谁来演示一下?(一名学生走到讲台前手持玩具球演示下落的过程。)师:当时人们对这样的说法毫不怀疑。可是

10、有一位年近 25 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读了这句话,他不是轻易地相信,而是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生:他先去思考亚里士多德的话对不对,然后又做了许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的确说错了。师:我们来品读课文,看看伽利略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试验的。先看看他思考的过程。(出示课件)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 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 11 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 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学生读这段话。)师:一个事实得出两个结论,自然要引起伽利

11、略的怀疑。这里说的“一个事实”指的是什么?“两个结论”指的是什么?生:(经过仔细的研读和思考)“一个事实”指的是伽利略设想的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跟 10 磅重的铁球下落来比较;这“两个结论”呢,一个说它会比 10 磅重的铁球落得慢,一个说它比 10 磅重的铁球落得快。师:伽利略是怎么推导出这两个结论的呢?请一位同学来模拟推导一下,怎么得出的第一个结论,一边说一边演示。生 1:(手持铁球边说边讲)这是两个铁球,一个是 10 磅重,它下落的速度快;一个是 1 磅重,它下落的速度慢。把它们拴在一起的时候,因为 1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慢,它就会拖住 10 磅重的铁球,就像这样

12、,从而使这个整体在下落的时候速度变得慢了一些。师:你为什么说 10 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快而 1 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慢?生 1:因为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同时落下时,速度不同。10 磅重的是 1 磅重的 10 倍。(教师指导学生读“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 磅重的铁球慢”这句话。)师:这是第一个结论。第二个结论是它下落的速度要比 10 磅重的铁球快。谁来推导?生 2:(手持铁球边说边讲)这是两个铁球,一个是 10 磅重,一个是 1 磅重,把它们拴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个整体,就有 11 磅重。因为亚里土多德说重的铁球比轻

13、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快,那么这个 11 磅重的整体就会比 10 磅重的铁球下落快。(教师指导学生读“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 11 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 磅重的铁球快”这句话。)师:一个事实中得出两个结论,这不合乎情理。这两个结论的推导过程中都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推导过程是清晰准确的,自然要怀疑引用的观点。你再看,伽利略运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推导出这两个结论的时候,他确信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正确的了吗?生:不确信。因为伽利略想:“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这可以证明。师:这是他思考之后产生的怀疑。他在思考的过程中,他相信吗?生:他在

14、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时先说了“如果”,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 ,说明他还不能确信这个说法,说明他很谨慎、很小心。师:“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 ,这是一种假设,至于到底是不是正确,那要看你的说法是不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推敲,我就相信,否则我就怀疑。在我得出判断之前,我不确信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把这段话完整地读一下,读出你在思考,读出你很谨慎,读出你的思考一步一步很严谨。名师课堂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及策略特级教师李卫东语文教学通讯08 年 11 期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玩具球,一大一小。我们用它们来代表 10 磅重的铁球和 1 磅重的铁球。这两个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结果会怎样?(教师做两个

15、玩具球同时下落的试验,两个球同时落在讲桌桌面上。)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物理现象。可是,就在 1590 年,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现象,因为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对他的说法,人们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了信奉的程度。亚里士多德的话被人们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如果有人怀疑他的观点,就会受到人们的责备。师:一个人怀疑,许多人责备。什么是“责备”?生:是斥责,是批评,是指责。(指导学生读人们指责的话:“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师: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亚里士多德的话就被人们奉若神明。那么关于这两个铁球怎

16、样落地的,亚里士多德是怎么说的呢?生:(读)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 1 磅重的 10 倍。师:这段话强调了什么?生:强调了两个铁球同时落下时,速度不同。10 磅重的是 1 磅重的 10 倍。师:要是按照这样的说法,这两个铁球应该怎样从空中落下来?谁来演示一下?(一名学生走到讲台前手持玩具球演示下落的过程。)师:当时人们对这样的说法毫不怀疑。可是有一位年近 25 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读了这句话,他不是轻易地相信,而是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生:他先去思考亚里士多德的话对不对,然后又做了许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的确说错了。师:我们来品读课文,看看伽利略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试验的。先看看他思考的过程。(出示课件)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 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 11 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 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