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25352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力量,采取多项措施合力推进。而建设和发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既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又是农村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内容。一、什么是农村群众文化农村群众文化是指,在农村区域内的社会成员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性文化,这种文化同农村、农业、农民(三农)紧密相连,它的形成要有五个要素,即要有和农业相联系的自觉的参加群众文化文化活动的以农民为主的人群;要有在农村地域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要有与农村文化活动相配套的服务设施;要有与农村文化活动相配套的组织和制度保障;要有接受农村群众文化的对象即农村

2、群众文化的认同者和消费者。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农村同城镇相比有其特殊性:人口密度小,文化程度低,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浓,生活节奏慢,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群众文化特有的属性:归属性、直观性、季节性。归属性是指农民群众对文化的形式和2内容的接受,会有一个理解、消化、认同的过程。一旦接受了一定形式一定内容的文化,农民群众就会积极的融入和参与进来。直观性是指群众文化的形式和内容要有民风民俗的景观,要通俗易懂、喜闻乐见,使窕民群众容易接受。季节性是指群众文化活动与农业生产有很大的联系,活动的安排在时间和空间上很重要,倘若安排不当,即使是内容形式都很好文化活动也很难收到

3、良好的效果。了解了什么是农村群众文化以及它的特征,我们就会深切地感到,农村群众文化是在广大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里成长、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必将作用于它的生存环境,影响和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构建和谐农村的进程中,农村群众文化应当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身为活动主体,以自娱自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群众文化工作是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和接受专业文化最直接、最富有成效的文化艺术铺垫,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性。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文化生活和群众文化发展则表现较为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加强农

4、村群众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姚安县广大农村的现状为例,加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完善文化体系已显得特别重要。3二、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总体上看,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一是农村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匮乏。由于农村条件落后,经

5、济贫困,使许多人才向外流失,导致农村文化有作品无精品,内容单调乏味,规模小,档次低。二是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多,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难。目前,留在家里的人,大多是老、弱、病、残及儿童,这不仅对农村群众文艺队伍的建设有影响,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也很困难。三是农村干部思想不解放,文化活动组织容易坚持难。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村干部“ 有资金就开展,没有就不干” 的观念仍然存在,这些观念束缚着村干部的思想,也制约着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四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依然严重不足,特别是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滞后,因为投入不足,已建起的文化站,由于没有配套的设备,其作用也

6、没有发挥出来,很多工作无法开展。五是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欠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中,正规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很少,4绝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六是有的党委、政府领导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 的现象,整天忙于抓经济工作,把文化工作丢在一边。针对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状况和需求,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迫切有需要文化、文化迫切需要农村。三、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途径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文化是农村腾飞的翅膀,文化可以造就高素质的农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因此,要在以下几方面狠下

7、功夫。(一)要动员全社会参加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 乡” 活动 ,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对重要项目和产品采取财政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使“三下乡” 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鼓励和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文化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动员城市单位和居民以各种方式捐赠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和农民群众需要的图书杂志、音像电子出版物等,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5同时,鼓励乡镇文

8、化站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 深入广大农村从事文化信息传播、活动组织、人员培训等活动。(二)要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人是进行一切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关键是抓好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特别是文艺专干的业务素质、专业能力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加强调查研究,开拓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如果只按照传统的模式指导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或者只按照现代青年农民的需求去组织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都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一定要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还要了解他们的愿望与需求。(三 )要加大 对农 村文艺创作的投入。鼓励文 艺工作者到农村采访,体

9、验生活,创作贴近群众生活的、具有健康向上的作品。农村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果政府能够扩大创作投入,培育起农村文化消费市场,这不仅对活跃农村文化有好处,同时也可以扩大农村文化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好处。在城乡文化不断的沟通交流中,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创新能力,从而解决农民精神空虚、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现状。(四)要建立公共的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软件,还需要有一定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是农村文化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就姚安县广大农村而言,所需的场所不求非6常宽敞、设备也不求非常齐全,只要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就行了,许多村的科技活动室只要再出少量资金加以修整,

10、便可作为文化室利用。文化设施的完善和建立对提高当地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五) 要坚持“ 送文化”与“种文化” 相结合。文化部门要在“送文化” 的基 础 上着力开展 “种文化”活动。坚持“送” 与“种”相结合,既发挥城市的优势,丰富文化的输送内容;又调动农村自身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内生机制。“种文化” ,需要 强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的理念,要因地制宜抓好 “五个一批 ”,即建设好一批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文化基础设施,抓好一批适应新农村文化发展的基层文化队伍,培育一批能引领农村文化发展的文化能人,树立一批有辐射作用、带动性强的文化示范村,开展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促使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姚安县太平镇文化站 刘 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