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公开课《漂亮的瓶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245516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公开课《漂亮的瓶子》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美术公开课《漂亮的瓶子》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美术公开课《漂亮的瓶子》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美术公开课《漂亮的瓶子》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美术公开课《漂亮的瓶子》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公开课《漂亮的瓶子》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公开课《漂亮的瓶子》教学设计及反思(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美术公开课小学美术公开课漂亮的瓶子漂亮的瓶子教学教学 设计及反思设计及反思北海市合浦县闸口镇佛子小学【教材分析】瓶子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本课以瓶子为例,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中初步接触对称图形;在尝试制作、欣赏、评述过程中增进对瓶子外形的了解;最后在创作瓶子、装饰瓶子、展示瓶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为了能让学生尽量地体验到“造型-表现”的乐趣,感受到不同材料的装饰特点。我尝试对教材中提示学生使用的学具进行了改动,添加了生活中常见的叶子、花布、彩纸等作为学具。通过这些改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生活中的多种材料,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及对美术的

2、持久兴趣。【学生分析】一年级小朋友对瓶子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外形、各种类型的瓶子,对瓶子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这些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已具备了一些制作能力,能用剪刀剪一些形状较简单的物品。我所执教的一年级班学生思维普遍较活跃,有较好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理念】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应表现出以下特征,即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反馈原理: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育者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习者自我评价的

3、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3.序进原理:来自环境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情感状态和行为结构,教育者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现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 4.情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设制情境、悬念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目标】1.认识瓶子的特点,学习瓶子的制作与装饰方法。2.培养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及创新思维。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教学流程】一、初步感知,尝试制作。1.教师出示“花瓶”并揭示课题(板书-

4、“瓶子” ) 。2.说说你知道的瓶子。3.师:在你们小组中也有一个瓶子藏在课桌的周围,请你把它找出来。4.学生找瓶子。教师一上课就出示“瓶子”实物,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瓶子,会让学生感到瓶子的用途很大,是生活中新课程与小学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找瓶子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5.学生观察、触摸瓶子。了解瓶子的样子。6.学生直接尝试剪制瓶子。学生在观察和触摸中对瓶子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剪瓶子。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个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7.抓住典型,让学生介绍剪对称瓶子的

5、经验,教师分析制作方法。 (出示奖品“说得好” 、 “做得好” 、 “想得好” 。 ) 学生因感受不同,作业质量也就有差异,有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剪出了对称的瓶子。教师适时抓住典型进行评价,很好地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接着,通过成功案例的当堂介绍,本课的难点也就被学生主动发现并及时解决,极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题的能力。此时,出示评价及奖励办法会让学生学习兴致更浓,教师给予不同类别奖品的奖励,也让学生了解了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二、巩固练习,实践提高。1.所有学生试剪对称的瓶子。2.反馈评价,让学生明白如何让瓶子剪得足够大。学以致用,学生在了解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6、后,通过实践,都学会了剪对称的瓶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三、欣赏评述,应用创新。1.用多媒体出示不同外型及图案的瓶子,让学生与第一次看到的瓶子进行比较,增进对瓶子的认识。2.教师板书“漂亮的” 。通过欣赏,学生在元认知的基础上对瓶子又有了新的认识,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瓶子的漂亮包括两方面:外形与装饰内容。3.学生尝试剪外形奇特、美观的瓶子。4.师:如何让瓶子变得更加漂亮呢?5.学生讨论装饰办法。 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瓶子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创作策略并发散了思维。 6.学生进行装饰比赛,教师巡回指导,并适时进行鼓励(播放轻快的儿童歌曲) 。 教师设置的比赛情境,符合小

7、学生爱竞争的心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时,欢快熟悉的儿童歌曲为学生的创作营造了既紧张又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展评添趣,总结延伸。1.小组用合作的方法展示自己制作的瓶子。当学生创作出自己满意的瓶子时,都急于向大家展示。教师这时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并提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也要独具一格,这些都说明,时时都是创造之时,处处都是创造之地。 2.自己觉得很棒的小组合作评价自己的作品。让自己认为很棒的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可以通过学生的介绍,在普通的作品中,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如情感、态度等,提高自评能力。 3.参观、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 让学生参观并互提建议,也

8、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他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贯穿课堂始终,促进了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4.总结延伸:尝试用生活中更多的各种材料做更漂亮的瓶子。教师的课后小结, “找生活中各种自己喜欢的材料,创作出更漂亮的瓶子。 ”将课堂兴趣延伸到了课外,主题得到了升华。北海市合浦县闸口镇佛子小学【教材分析】瓶子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本课以瓶子为例,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中初步接触对称图形;在尝试制作、欣赏、评述过程中增进对瓶子外形的了解;最后在创作瓶子、装饰瓶子、展示瓶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为了能让学生尽量地体验到“造型-表现”的乐趣,感受

9、到不同材料的装饰特点。我尝试对教材中提示学生使用的学具进行了改动,添加了生活中常见的叶子、花布、彩纸等作为学具。通过这些改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生活中的多种材料,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及对美术的持久兴趣。【学生分析】一年级小朋友对瓶子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外形、各种类型的瓶子,对瓶子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这些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已具备了一些制作能力,能用剪刀剪一些形状较简单的物品。我所执教的一年级班学生思维普遍较活跃,有较好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理念】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

10、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应表现出以下特征,即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反馈原理: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育者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3.序进原理:来自环境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情感状态和行为结构,教育者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现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 4.情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设制情境、悬念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目标】1

11、.认识瓶子的特点,学习瓶子的制作与装饰方法。2.培养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及创新思维。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教学流程】一、初步感知,尝试制作。1.教师出示“花瓶”并揭示课题(板书-“瓶子” ) 。2.说说你知道的瓶子。3.师:在你们小组中也有一个瓶子藏在课桌的周围,请你把它找出来。4.学生找瓶子。教师一上课就出示“瓶子”实物,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瓶子,会让学生感到瓶子的用途很大,是生活中新课程与小学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找瓶子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5.学生观察、触摸瓶子。了解瓶子的样子。6.学生直接尝试剪制瓶子。学生在观察和触

12、摸中对瓶子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剪瓶子。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个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7.抓住典型,让学生介绍剪对称瓶子的经验,教师分析制作方法。 (出示奖品“说得好” 、 “做得好” 、 “想得好” 。 ) 学生因感受不同,作业质量也就有差异,有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剪出了对称的瓶子。教师适时抓住典型进行评价,很好地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接着,通过成功案例的当堂介绍,本课的难点也就被学生主动发现并及时解决,极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题的能力。此时,出示评价及奖励办法会让学生学习兴致

13、更浓,教师给予不同类别奖品的奖励,也让学生了解了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二、巩固练习,实践提高。1.所有学生试剪对称的瓶子。2.反馈评价,让学生明白如何让瓶子剪得足够大。学以致用,学生在了解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后,通过实践,都学会了剪对称的瓶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三、欣赏评述,应用创新。1.用多媒体出示不同外型及图案的瓶子,让学生与第一次看到的瓶子进行比较,增进对瓶子的认识。2.教师板书“漂亮的” 。通过欣赏,学生在元认知的基础上对瓶子又有了新的认识,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瓶子的漂亮包括两方面:外形与装饰内容。3.学生尝试剪外形奇特、美观的瓶子。4.师:如何让瓶子变得更加漂亮呢?5.学生讨论装饰办

14、法。 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瓶子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创作策略并发散了思维。 6.学生进行装饰比赛,教师巡回指导,并适时进行鼓励(播放轻快的儿童歌曲) 。 教师设置的比赛情境,符合小学生爱竞争的心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时,欢快熟悉的儿童歌曲为学生的创作营造了既紧张又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展评添趣,总结延伸。1.小组用合作的方法展示自己制作的瓶子。当学生创作出自己满意的瓶子时,都急于向大家展示。教师这时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并提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也要独具一格,这些都说明,时时都是创造之时,处处都是创造之地。 2.自己觉得很棒的小组合作评价自己的作品。让自

15、己认为很棒的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可以通过学生的介绍,在普通的作品中,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如情感、态度等,提高自评能力。 3.参观、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 让学生参观并互提建议,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他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贯穿课堂始终,促进了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4.总结延伸:尝试用生活中更多的各种材料做更漂亮的瓶子。教师的课后小结, “找生活中各种自己喜欢的材料,创作出更漂亮的瓶子。 ”将课堂兴趣延伸到了课外,主题得到了升华。北海市合浦县闸口镇佛子小学【教材分析】瓶子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本课以瓶子为

16、例,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中初步接触对称图形;在尝试制作、欣赏、评述过程中增进对瓶子外形的了解;最后在创作瓶子、装饰瓶子、展示瓶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为了能让学生尽量地体验到“造型-表现”的乐趣,感受到不同材料的装饰特点。我尝试对教材中提示学生使用的学具进行了改动,添加了生活中常见的叶子、花布、彩纸等作为学具。通过这些改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生活中的多种材料,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及对美术的持久兴趣。【学生分析】一年级小朋友对瓶子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外形、各种类型的瓶子,对瓶子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这些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已具备了一些制作能力,能用剪刀剪一些形状较简单的物品。我所执教的一年级班学生思维普遍较活跃,有较好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理念】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应表现出以下特征,即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