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储层预测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245288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9.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地质储层预测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地震地质储层预测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地震地质储层预测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地震地质储层预测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地震地质储层预测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地质储层预测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地质储层预测技术(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震、地质储层预测技术主要技术一、地震波形分析技术 二、沉积 微相划分技术 三、储集体描述技术 四、油气检测技术1、明确地层在地震反射波场中的基本概念和 相关特征2、分析研究薄互层储层组合的地震波场基本反射规律3、建立薄互层储层地震基本反射量板一、地震波形特征研究20406080204060801000F(Hz)H(m)薄层区薄层过度 区畸变区厚层层H=8/H=4/H=2/1、在厚层区,地震属性反映的是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2、在畸变区,视厚度少于真厚度,储层顶底的反射波发生相长干涉,形成复波、产 生畸变,储层厚度减少反射振幅增大,反射波频率与储层厚度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当储 层厚度变化时其反

2、射波干涉结果大于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影响结果;只有储层厚度不 变时地震波场才能反映出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3、在过度区,视厚度大于真厚度,储层顶底的反射波发生相消干涉,复合反射波振 幅随储层厚度减薄呈非线性减少,频率呈非线性增加,反射波振幅、频率联合计算储层 厚度效果较好。同理,当储层厚度变化时波场相消干涉结果也大于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 化影响结果;只有在储层厚度不变时地震波场才能反映出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4、在薄层区,视厚度基本不变,反射波频率与储层厚度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反射波 场和储层物性关系与在畸变区、过度区相似。081624324048566405101520305040相 对 振 幅

3、频 率 (Hz)砂体厚度(m)8/4/2/振幅频率厚度视厚度(瑞克子波、主频39Hz、波长98.4m)储层厚度定义(速度、密度不变)51015020304050048121620242832频 率 (Hz)相 对 振 幅砂岩累计厚度(m)61/8/4/振 幅频 率砂岩不发育砂岩中等发育砂岩发育081624324048566405101520305040相 对 振 幅频 率 (Hz)砂体厚度(m)8/4/2/振幅频 率厚度视厚度当储层为薄互层时,地震反射波场与单砂层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地层总厚度和地震反射波场关系与单砂层时特征基本相同。2、砂层累计厚度的畸变区、过度区和薄层区较

4、单砂层变小(与地层中砂岩比例有关 ),因此,砂层在61/以内用反射波振幅标标定砂岩累计计厚度较较好,在4/ -61/之间时间时 反 射频频率与砂岩累计厚度存在近似线性关系。3、对于砂泥岩薄互层而言,高频、弱振幅反映砂岩不发育;中频、高振幅反映砂岩 中等发育;低频、中振幅反映砂岩发育。单层砂岩厚度与地震反射波场关系( 瑞克子波、主频39Hz、波长98.4m)薄互层砂岩厚度与地震反射波场关系 ( 瑞克子波、主频44.5Hz、波长77.6m)薄互层储层地震波场规律(速度、密度不变)薄互层不等间隔等厚砂岩地质模型及地震响应 (瑞克子波、主频9、18、36Hz、v=2300m/s)9Hz18Hz36Hz

5、32m16m8m4m /2 /4 /8 /4 /16/861/ /32 /16 /8 /32 /64间隔1、当间隔厚度大于4 分之一波长 时,层间基本不发生干涉,各砂有自 己独立的反射,可以应用地震属性研 究储层物性。2、当间隔厚度减少到在4 分之 一波长时,层间发生最大的相长干涉 ,反射振幅极大,各砂层独立信息被 模糊,产生调谐现象。3、间隔厚度继续减少到在8 分 之一波长时,层间发生相消干涉,各 砂层反射振幅微弱,砂岩响应与旁瓣 振动相叠置,初步形成薄互层组,顶 底界面有较强的反射。4、间隔厚度进一步减少到在16 分之一波长时,砂层组内几乎无反射 ,若有同相轴也可能是旁瓣振动引起 ,单砂层

6、完全组合成砂包反射,可看 成与砂层总厚度相当的单砂层反射。薄互层不等间隔等厚砂岩地质模型及地震响应(Ricker子波、18、36、72Hz、V=2300m/s) (砂层厚度分别是16m、8m、4m、2m)4m8m16m72Hz36Hz18Hz/16 /8 /4 /16 /32 /8 /8 /4 /2 1、当隔层厚度小于16分之一波 长时,各砂层将组合成砂包反射,且 只有砂包顶部界面能形成反射同相轴 。2、当隔层厚度增大到16分之一 波长以上时,砂包内16m的厚砂层有 较强的地震反射,砂包顶底部界面反 射振幅变弱。3、当隔层厚度继续增大到8分之 一波长时,砂包内16m、8m的厚砂 层有较强的地震

7、反射,但砂包顶底部 界面几乎无反射。4、当隔层厚度继续增大到4分之 一波长时,砂包解体成以各砂层反射 为主,反射强弱与砂层的厚度相关, 此时,地层处于调谐厚度区,相对振 幅最大。5、当隔层厚度继续增大到2分之 一波长时,层间基本不发生干涉,各 砂有自己独立的反射,可以应用地震 属性研究储层物性。不等间隔不等厚薄互层地质模型与地震响应反旋回薄互层地震响应特征:1、总厚度不变,互层增多,砂层变薄时,反射波变化不明显,特征是振幅减少, 频率降低,波形的偏度呈下偏,波形的尖度变平坦。2、总厚度不变,围岩间隔加大,砂层变厚时,反射波变化相对比较明显,特征 是振幅增加,频率变高,波形的偏度呈上偏,波形的尖

8、度变尖。反旋回薄互层砂层变薄增多的地震响应正旋回薄互层砂层与隔层变化地震响应弱中较强强复波砂组中单一砂层厚度增加正旋回薄互层隔层变化地震响应随隔层增厚反射波振幅减弱、频率降低砂组中砂层的分布不同,地震反射形产生上下偏移正旋回薄互层隔层变化地震响应薄互层隔层厚度的变化导致地震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波形差异薄互层地震反射波场特征1、对于振幅类属性,当薄互层组合反射出现相长干涉时,振幅增强;出现相消干涉时,振幅减弱。2、对于频率类属性,韵律型薄互层类似于带通滤波器,反射波频率随着薄层厚度的减小而升高;递变型薄互层具有低通滤波 作用,反射波频率随着薄层厚度的减小而降低。3、由于薄层调谐作用,决定薄互层储

9、层反射特征的主要因素不是岩性或油气,而是储层的结构。与薄互层结构相比,岩性与油气对反射特征的贡献要小很多。 4、振幅属性主要是地层结构与岩性/含油气性的综合反映,频率属性则主要受地层结构的影响。5、地震波形特征是振幅类、频率类和时间类等属性综合,对于复杂的薄互层可以从井出发,制定其地震波变化量板,预测储 层的变化。实例分析1 (递变型薄互层)滨东、小营地区沙四上滩坝砂岩属于递变型薄互层, 反射波频率具有随着薄层厚度的减小而降低 ,而且灰 质、白云质岩特殊岩性存在对频率的变化影响小,因此 ,根据频率的高低预测储层的发育情况。滨东地区沙四上滩坝砂岩储层厚度图12瞬时频率体Energy_Half_T

10、ime属性实例分析2-牛庄沙四段浊积砂岩王58本区单一浊 积砂岩薄互层间 隔厚度少于16 分之一波长时, 砂层组内几乎无 反射,单砂层完 全组合成砂包反 射,可看成与砂 层总厚度相当的 单砂层反射。因 此,储层越厚, 反射振幅越强。1、古地形恢复 2 、地震属性共生体素分析 3 、微相划分二、联合古地形恢复、地震属性分析进行微相划分1、古地形恢复技术-以纯梁地区为例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一个凹陷后期沉积相发 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 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同现在地貌一样,古 地貌形态受到了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气候、 基准面变化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1)、基本原理:

11、古地形恢复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地层 基准面原理、体积分配原理、相分异原理与旋 回等时对比法则,进行沉积后作用的逆演,通 过现今地表构造去一层层的反推目的层的古时 形态。(2)古地形地恢复方法1)选取T6作为0标准水平层A、 把T6时间层经过时深转换关系转换为相应 的深度层面(关键问题是速度场的计算)。B、T6层与T8目的层的沉积年代足够长,并且 假定这个沉积段也没有发生地层抬升剥蚀等 变化,降低了恢复的难度。T6层符合0标准 平层的选取条件。由于T6层不是当时真正的基准面,可以通过校 正使其恢复当时的实际面。地层基准面是个抽象面,并非湖平面,也不是相当于湖 平面的一个向陆方向延伸的水平面,而是

12、一个相对于地球表面 波状起伏的、连续的、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非物理面,其位置 、运动方向及升降幅度不断随时间而变化。地层基准面受湖平 面、构造沉降、沉积负荷补偿、沉积物补给、沉积地形等综合 因素制约。基准面在变化中总是有向其幅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单向移动的趋势,构成一个完整的上升与下降旋回。在一个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可理解为时间域)保存下 来的所有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环境中堆积的沉积物为一个成因 地层单元,即成因层序,其以时间面为界面,因而为一个时间 地层单元。2)背景校正(基准面校正)把基准面以上的物质影响全部去掉,具体校正是 基准面的深度及其以上不同岩性及差异压实的影响, 压实系数的求取可以

13、用如下公式求取。F=(D+H基)*YF: 压实系数D: 深度比例因子H: 实际深度Y: 岩性参数,3)地层校正地层校正是对基准面以下,如T6层,被恢复的层如T8层,之 间的地层厚度、岩性影响及差异压实等校正。A、地层厚度的计算:H=T8-T6B、对地层的压实作用做压实系数校正。本区压实系数由地层深度 与岩性决定。压实系数的求取可以用如下公式求取: F=(D+H)*YF: 压实系数, D: 深度比例因子H= H基+ HY: 岩性参数,岩性参数我们采用波阻抗反演资料进行分析计算A 钻井资料验证B 地质规律验证C 地震资料验证4)古地形恢复结果验证及校正调整成因相标志及相律在古地貌恢复中的作用相标志

14、既是用来进行古环境分析的重要依据,也是用于进行古 地形地貌恢复的重要标志。如坡积、残积相一般出现在正地形;冲 积扇一般则出现于高地的边缘的正负地形过渡带;河流沉积、三角 洲、湖泊等大量沉积相产于负地形。瓦尔特相律认为“唯有那些相 邻发育的相才能互相重叠,这一规律在研究古代沉积中有着重 要的指导作用,它要求在进行多解的沉积环境进行判别时,必须 考虑其上下左右的相的性质。反过来,也可以根据沉积相产出特 点和规律来进行古地貌与古环境分析。 古流向和物源分析在古地形判别中的应用古流向可以通过对指向标志(如流水波痕、冲刷模、槽模、沟模 、砾石产状等)的测量统计、物源区分析、沉积物粒度变化趋势分 析等来进

15、行标定。根据地层等厚图、砂岩累厚图可以具体地勾画出当时的剥蚀区和 沉积区,展现冲积体系的发育程度与背景条件,同时可帮助恢复 出岩相古地理图。通过岩相古地理图的绘制,能判别当时的沉积 体系发育类型特点与水动力条件,沉积体系主要以发育冲积扇一 辫状河体系为特点说明了沉积时水动力条件强。 根据砂岩等厚图、地层等厚图中等厚线的变化趋势,也可以指示 地形变化趋势。一般来讲,等厚线向上游方向有不断变窄的趋势 ,越向下游则越宽(尤其是。等厚线及低值等厚线),说明在上游 的地势陡,下游的地势则相对要缓一些。支流与主流间交汇的锐 角指向一般朝下游方向。古地形的过校正问题、欠校正问题对于古地形校正如何评价校正结果

16、合理并且符合当时的沉积地形,是一个 综合研究的过程. (1)从岩性上讲,纯沙岩和纯泥岩,粉沙岩和泥质粉沙岩等差异压实程度不 同,前者大后者小. (2)从埋藏深度上,埋藏深浅差异压实不同,不过当达到一定深度后,这种影 响变化会很小. 如果一个充填沉积相,由于岩性及差异压实作用,使在现今 构造上看不出充填相,有时反而误解释为古隆起沉积.(3)不同时间沉积物校正:如果河道填充物是沙岩,周围是泥岩: 沙岩相 带高,泥岩相带相对低,这时候差异压实校正的最低线是两者变平,最高线 是沙岩或泥岩的高度是零。(4)同时间沉积物校正:如果校正对象是河道中不同的充填物,如沙、 泥岩。(5)厚度和岩性的关系问题:对于沙泥岩差异压实校正,一般乘以一个 常数,但这不准确,岩石在沉积过程中是边沉积边压实。厚度越大差异 压实系数小,即校正量相对小(这个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