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纲要解读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229477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育纲要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心育纲要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心育纲要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心育纲要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心育纲要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育纲要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育纲要解读(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育纲要解读 张进球内容提要历史沿革 总体框架 核心理念历史沿革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 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 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脱离思辨 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的。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 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 学的诞生。 在我国,自1917年陈大齐教授在北京大学建立第一个心 理学实验室以来,虽几经起落,但从70年代后期开始也进 入空前未有的繁荣时期。 国家教育部于1995年第一次成立我国高等

2、学校(理科) 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还在北京师范大学、杭州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我国心理学理科基地,并决定在所有 理工科和综合性大学开设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课心理学 。1999年,国家科技部将心理学确定为18个优先发展的 基础学科之一。2000年,心理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 定为国家一级学科。这表明心理学被正式列入我国主要学 科建设体系。从而在点和面上都有力地提高了心理科学在 我国的教育和研究水平,并促进了心理学在社会各界的迅 速普及。 中德培训 拉开中国心理学发展帷幕 19971999年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对于中国的 心理学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那就是中德合 作的心理治疗班在中国开设了

3、。因为这个中德班 非常专业和系统,所以大大提升了中国本土治疗 师的视野和技术水准。之后就涌现出了一批优秀 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师,比如李子勋、杨凤池、朱 建军、曾奇峰等等。 2001年4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并将心理 咨询师列入中国职业大典。作为高知识含量 的职业,心理咨询师共分为心理咨询员(国家职 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 等级。 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 布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培训鉴定工 作正式启动。 2005年8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中国心 理卫生协

4、会专家对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试行)进行了修订。 心理咨询师共分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 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 我县2007年有了第一个心理咨询师,县教育局从 2012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现有23人获得 心理咨询师资格,其中二级7人,三级16人。 祁门县心理咨询协会于2013年11月22日成立。 “祁门心理天下奇,服务大众为人民”岳晓东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 1、1994年8月31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 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 2、1999年6月1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1999年8月13日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

5、育若干意见 4、2002年8月1日 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 导纲要 5、2012年12月20日 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纲要(修订版)总体框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共 五大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为什么要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 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 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 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 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

6、 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 指导思想: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 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 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 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 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 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 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

7、需要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简单地说,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结合 2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3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合 4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总的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 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 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 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 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有心理困扰或

8、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 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 心理健康水平。 发展性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帮助学生学习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群性、同 情心 3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环境,热爱学校生活 5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6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控制情绪,经常保持快乐 7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懂得对自己行为负责 任 8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思维和创造精神 防治性目标:1辅导困难的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业 2辅导有情绪困扰、行为问题的学生,改进情绪, 矫正行为 3辅导家庭环境不利的学生,帮助他们成长 4辅导学业优秀的学生与智力超常的学生,获得更 佳

9、的发展 5辅导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 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方针:“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 调发展”。 两点认识: 1、人的心理素质是整个人的发展中具有特 殊的意义,因为心理素质是人格素质结构 的核心,并在身体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中 间起着中介的作用。 2、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

10、上 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与 传统德育教育在方法“规范、执行、要求” 上有着严格的区别,“开发、培养、促进” 指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准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了解心理调节方法 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 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 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 基本规则; 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 养与训练; 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 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使学生有安全感和

11、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 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 立自信,乐于学习; 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 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 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 的适应; 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 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

12、活动 中悦纳自己; 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 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 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 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 和世界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 活做好准备。初中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 心理特征; 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

13、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 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高中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 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

14、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 界限;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 质;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 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 ,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建立心理辅导室。 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 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 理辅导和帮助。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5、。 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管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学校方面:教育规模与教育结构,教育目标与教育态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学校风气与人际关系。 教育教学要求不当、师生关系紧张、对立、教师心理有问 题,学生成了老师情绪宣泄的出气筒。 家庭方面:家庭的自然结构、人际关系、教育抚养方式、 文化经济背景:沉湎网络游戏、交友不慎、色情暴力文化 、快男超女等。父母关系紧张、恶化,教育意见不统一, 溺爱、体罚、要求过高等。 社会方面:社会的政治局势是否稳定,意识形态是否健康 ,经济、文化、社会风气和社区环境的发展状况。 “问题学生”问题产生路径:“病象显现于学校,病因根植 于家庭,病情恶化于社会”。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 主要因素: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自我意识问题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和中介认识误区 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 现在的德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 思品课中已经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再单独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