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9229192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知识讲解法律依据案例赏析温故知新第一编 绪 论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 对象、体系和方法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学是分析研究民事诉讼的产生 、发展及其实施规律和它与邻近法律相联 系和相区别的规律的科学。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 第一,民事诉讼法。 第二,民事审判实践。 第三,研究国外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和体系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 1、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立 法根据、任务和适用范围,诉讼制度,管辖 ,当事人及代理人,证据,期间,送达,财 产保全,先予执行,强制措施,诉讼费用, 审

2、判程序,执行程序等等 2、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包括诉讼法 律关系、诉讼价值、诉讼目的、诉权和诉 、诉讼模式、既判力、诉讼标的、基本原 则等; 3、民事诉讼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 经验;外国的民事诉讼立法。 二、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 第一编 绪论; 第二编 总则; 第三编 审判程序; 第四编 执行程序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学和相邻学科的关系一、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实体法学的关系 二、民事诉讼法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关系 三、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 关系 四、民事诉讼法与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关系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三、程序

3、法与实体法相结合的方法 四、原则性规定与具体条款规定相结合的方法 五、现行法与历史的、外国的法相比较的方法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旧中国的民事诉讼法 (一)奴隶社会的民事诉讼制度 我国在奴隶社会就有了自己的民事诉讼制 度。周礼有“以两造禁民讼”、“以 两剂禁民狱”之记载。 1、没有成体系的司法机关 ,国王享有最高 审判权,在国王之下的中央机关中,行使 司法权的是商朝的司寇和周朝的大司寇。 商、周时期在地方还设有行使司法权的地 方司法机关,如周朝的乡士,遂士、臬士 等。但是他们不仅兼审民事和刑事案件, 同时也没有从地方行政机关中独立出来。2、当事人自行起诉 轻微

4、的案件以口头形式起 诉,重大的案件以书状起诉。但当事人起诉有 严格的等级限制。如奴隶不能起诉奴隶主,妻 子不能起诉丈夫。 3、言词审理。 当事人双方均须到庭,但贵族们可以由代 理人代理诉讼,而不须亲自出席。 法官采取五听的讯问方法,即“以五声听狱 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 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4、证据制度方面采取刑讯逼供和神灵裁判的方 法,为了获得口供,可以随意动用酷刑,所谓“ 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在通过口供以及其他 的证据方法不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情况下,采用 神灵裁判的方法裁判案件。(二)我国封建社会的民事诉讼制度 1.礼法合一。中国社会以礼、法共同指导和规 范民事诉讼

5、 2.刑民合一 3.司法和行政合一 4.纠问式诉讼 5.一审终审 (三)我国近代民事诉讼制度1、我国近代民事诉讼制度发展概况 1906年编成了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 案,但由于该法违背封建社会的基本原则 ,遭到清政府的否决。1911年初以德国民事诉讼法为蓝本,并参 以日、奥等国民事诉讼法,沈家本完成了 民事诉讼律草案,但因清朝的灭亡,该草 案未得以审议颁行。北洋政府大量援用了清末颁布的民事诉讼 法,1921年对民事诉讼律草案加以修改 ,改名为民事诉讼条例。国民党政府先后于1931年和1935年制定了 两部民事诉讼法典。1935年制定的民事诉讼 法典经过1945年的修改以后,现在仍在我国 台湾省

6、使用。 2、我国近代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容 (1)司法独立和当事人平等。 (2)证据制度方面采取自由心证原则。 (3)采用当事人主义的审判模式。 (4)审级制度方面,清末采用四级三审制 。 二、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事诉讼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初步建立了系统的司法机关 (二)废止刑讯,重证据不轻信口供 (三)公开审判 (四)合议和陪审 (五)两审终审 (六)巡回审判 (七)调解 三、新中国的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试行)。试行法于1982年3月8 日颁布,于1982年10月1日实施。这是我国的第一 部社会主义的民事诉讼法典 。 新民事诉讼法于1991年4月9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

7、过,并与同日实施。 2007年10月28日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渊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4民事诉讼法的关系法 5涉及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其他法律 6民族自治地方贯彻实施民事诉讼法制定的变通或者 补充规定 7最高人民法院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第二节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一、民事纠纷及其处理机制 (一)民事纠纷 概念: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 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特征: 1、它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 2、它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 3、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为形成原因; 4、它的

8、解决具有可处分性。 讨论诉讼是我 们唯一的选择吗? 我要讨个说法(二)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 1自决与和解 (自力救济) 2调解 (社会救济) 3、仲裁(社会救济) 4诉讼 (公力救济) 1自决与和解 (自力救济) 自力救济是当事之间凭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纠纷。 它主要包括自决和和解。 【讨论案例】赵某,男,19岁,驾驶汽车在运输涂中为避 让车辆将正在横穿马路的一女子撞倒,赵某下车查看发现 女子躺在血波中人事不醒,出于恐惧赵某驾车逃跑。女子 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交警认定赵某无证驾驶对事故负全 责。赵某于是找到女子家属希望私了。 问:本案如何处理? 2、社会救济:依靠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机 制。 社会力量

9、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调解; 一种是仲裁。 3、公力救济:它的实质是国家机关在纠纷 主体参加下,对特定的社会纠纷进行最终 的处理。公力救济的主要方式是诉讼。现 代公力救济的方式能够使纠纷更公平和合 理解决。 ADR的涵义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意为代 替性纠纷解决方式(当前世界各国通用的ADR直译) ,或称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强调其区别于诉讼的 功能和性质),源于美国30年代劳动争议的解决,原 指本世纪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总称 ,现在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民事诉讼制 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或机制的总称。 ADR的主要形式: 第

10、一,谈判(交涉 Negotiation) 第二,调解(Mediation Conciliation) 第三,仲裁(Arbitration) 第四,其他形式诉讼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但诉讼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 。 二、民事诉讼的概念 (一)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 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 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 。民事诉讼的特点: 1它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构成 ; 2法院的审判活动与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均 为民事诉讼的动因,但性质和作用不同; 3诉讼的全过程分为前后衔接、但任务各 不相同的若干阶段 ; 4整个

11、诉讼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 三、民事诉讼的程序体系 所谓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国家制定的,司法机关解决民事 争议的操作规程。 民事诉讼程序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它是一种动态过程。 第二,它是国家解决民事争议的司法程序,具有确认和实 现民事权益的功能。 第三,它由人民法院管理操作,并有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 与人介入。 第四,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并将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程序民事审判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民事诉讼附属程序民事争议案件 的审判程序民事非争议案件 的审判程序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审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特别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督促程序审判监督程序诉前财产保全程序对特定事项的复议程序确认仲裁协议效

12、力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承认外国法院裁判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就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用以调整法院同诉 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事诉讼法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民事诉讼法典,如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 广义的民事诉讼法,不仅包括民事诉讼法典,而且还包括宪 法、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民事诉讼的规范,以及最高人民 法院作出的有关民事诉讼的规范性文件,如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 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意见)。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 1以宪法为根据 2总结我

13、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 3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的制定根据及任务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任务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1、基本法 2、部门法 3、程序法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1、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2、保证法院正确审理案件 3、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4、教育公民守法一、对人的效力民事诉讼法第4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第五节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二、对事的效力民事诉讼法第3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 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 法的规定。三、空间效力民事

14、诉讼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 领域,包括陆地、水域及其地下层和上空。 根 据领土延伸原则,凡行驶于外国领海的我国船 舶和飞行在外国领空的我国飞机上发生的民事 纠纷应适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 四、时间效力第三章 民事诉讼目的 一民事诉讼的目的 民事诉讼目的就是以观念形式表达的国家 进行民事诉讼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国家按 照自己的需要和基于对民事诉讼及其对象固 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民事诉讼结 果的理想模式。 第一节 民事诉讼目的概述第二节 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学说 一、国外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学说 1、权利保护说 2、私法秩序维护说 3、纠纷解决说 4、权利保障说 5、程序保障说 6、多元说

15、 7、搁置说 二、我国学者对民事诉讼目的问题的观点: 1、解决纠纷和保护民事权益相关论文:陈刚、翁晓斌论民事诉讼的目的,载南京 大学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 2、解决民事纠纷相关论文:刘荣军论民事诉讼的目的,载政法论坛 1997年第5期。 3、程序保障说相关论文:章武生、吴泽勇论民事诉讼的目的,载中 国法学1998年第6期。 4、利益保障说相关论文:李祖军、田毅平民事诉讼目的论纲,载现 代法学1998年第5期。第四章 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程序的价值 民事诉讼程序的最终目的不是实现实体法 中预设的权利与秩序,而是彻底地解决纠 纷,可以说,实现实体法的内容是在程序 进行的过程中附带实现的。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目标 公正:是指社会主流对利益分配关系公认合理的价 值标准。诉讼的公正包括诉讼过程的公正和 诉讼结果的公正。 效益:是指纠纷当事人和国家在民事诉讼中,以比 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较好的效果第五章 民事诉讼模式第一节 民事诉讼模式概述 一、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 民事诉讼模式,也称为民事诉讼结构,是指以一 定的国情为背景,在一定的民事诉讼价值观的 支配下,为实现一定的民事诉讼目的,通过在 法院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