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宝石珍珠鉴定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92069 上传时间:2017-03-1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7.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宝石珍珠鉴定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有机宝石珍珠鉴定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有机宝石珍珠鉴定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有机宝石珍珠鉴定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有机宝石珍珠鉴定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宝石珍珠鉴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宝石珍珠鉴定(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主要有机宝石各论 第一节 珍 珠 第二节 珊 瑚 第三节 琥 珀 第四节 煤 精 第五节 象 牙 第六节 龟 甲 第一节 珍 珠 珍珠( 是软体动物贝壳体内生成的一种生物矿物, 它与贝壳的珍珠层结构类似、成分和性质也基 本 相同,只是形态有差别 。 珍珠不仅是有机宝石中的最重要品种,同时还以其特殊的瑰丽色泽和高雅品格,被誉为 “宝石皇后” 。 一、珍珠的形成原理 双贝类软体动物: 海水中:马氏贝、白蝶贝、黑蝶贝、企鹅贝、金唇贝、银唇贝、牡蛎、车磲等。 淡水中: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无齿蚌(河蚌)等。 珍珠成因 异物说: 外来异物(砂粒、生物碎屑、寄生虫等)侵入到软体动物的贝壳内面和外套膜

2、之间,刺激上皮细胞分泌出珍珠质粘液,同时引起上皮细胞增生向内凹陷,逐渐形成珍珠囊。珍珠囊内上皮细胞继续不断分泌珍珠质,在异物上一层层沉淀,结果形成珍珠。 S外壳层 P珠母层 (珍珠层) 套膜外表皮 B 结缔结织 套膜内表皮 软体动物横切面 珍珠囊的形成 珍 珠 形 成 图 解 珍 珠 形 成 图 解 人工养殖珍珠: 用人工方法将“异物” (异体贝的外套膜细胞小片和贝壳珠核) 植入育珠贝的体内组织中,培养出珍珠囊并生长成珍珠。 分四种: 有核珍珠: 移植异体贝 细胞小片 紧贴 珠核 到育珠贝外套膜皮下,形成珍珠囊和珍珠( 8 12个月) 无核珍珠: 只将异体贝的细胞小片置入育珠贝外套膜皮下,生成

3、珍珠囊和珍珠( 34年收获) 附壳(贝附)珍珠: 把珠核做成一定形象的核模,放置在育珠贝的贝壳和外套膜 之间,形成附在贝壳上珍珠。有时将后部切掉,然后在半形珠上粘上一层珠母质,经车、磨、抛光后形成拼合珍珠。 贝附珍珠 拼合珠 通常将贝附珍珠中的珠核去除,换上新的小珠,或用蜡充填其间,然后拼上一块珠母层加工成一圆形珍珠。也称“马白珠”或“马比珠”。 采集天然珠贝做母贝进行人工育苗 人工植核 (一天可植 300颗) 植核后送回水中修养一个月 5个一笼置于镀锌铁笼中养于 3 5二、珍珠的基本特性 1、化学成分 2、物相组成 3、内部结构 4、表面形貌 5、力学性质 6、光学性质 7、其他性质 1、化

4、学成分 珍珠的化学成分与贝壳珍珠层基本相同。 一般: 无机( 9196 %) 、有机( 2 7 % )、水 ( 2 %) 无机成分: 主要:碳酸钙 (90% )、碳酸镁、磷酸钙、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 微量: K、 V、。 有机成分: 壳角蛋白质,其中含 17氨基酸。 2、物相组成 两种碳酸钙结晶体: 文 石( 斜方晶系 方解石( 三 方 晶系 一般以文石为主,方解石很少。 种 别 文 石 方解石 优质珠 9585% 515% 一般珠 74% 26% 棱柱珠 45% 55% 合浦珍珠矿物相及相对含量表 3、内部结构 珍珠内部结构与贝壳珠母层类似: 珍珠的内部结构 同心圆层 壳角蛋白和碳酸钙

5、结晶交替堆积 贝壳珠母层结构 平行层 珍珠的内部结构: 天然珍珠 同心圆放射状结构 养殖珍珠 珠母核: 平行层结构 珍珠层: 同心层结构 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的内部结构差异: 4、表面形貌及形态 珍珠表面常有: 沟纹、瘤刺、斑点等瑕疵; 各种细密的纹理,显微镜下观察,呈平行线状、圈层状、旋涡状、花边状、不规则状。 珍珠表面的叠瓦状构造 形态:珍珠具有各种形态,圆形、椭圆形、水滴形和异形 。 5、力学性质 ( 1)硬度 : 一般 ( 2)比重: 一般为 不同种类和产地的珍珠比重不同。 天然海水珍珠: 天然淡水珍珠: (多低于 海水养殖珍珠: 淡水养殖珍珠:(低于多数天然淡水珠) 6、光学性质 (

6、1)颜色 体色: 即背景色,与珍珠的化学成分(金属元素)有关。 主要有白色、红色、黄色、黑色四个系列,及其它:紫、褐、青、蓝、棕、紫红、绿黄、浅蓝、绿、古铜色等。 伴色: 指珍珠表面光泽中所呈现的色彩,相当于晕色,常为玫瑰色、蓝色、绿色及多彩色。 ( 2)光泽 具典型珍珠光泽,也称 “珠光” 。 三种作用因素: 珍珠表面对光的反射与散射; 珍珠内各层面及珠核面对入射光的反射; 珍珠外表面反射光与内层反射光的干涉及珍珠各薄层之间光的干涉。 “贝珍珠”表面具有火焰状结构,不具珍珠光泽 。 一些在腹足类软体动物体内形成的 没有珍珠质的钙质凝结物,严格地讲他们并非真正的珍珠 ,但也用于首饰。如在加勒比

7、海的巨凤海螺体内形成的 “海螺珍珠”(或称贝珍珠),印度洋的大蛤体内形成的“蛤珍珠”以及新西兰鲍贝内形成的“鲍贝珍珠”。 贝珍珠 贝珍珠的火焰状结构 ( 3)透明度 多数不透明,少数半透明。 ( 4)折射率 天然珍珠 平均约 测法) 养殖珍珠 平均约 测法) ( 5)发光性 长、短波紫外线 : 黑珍珠呈现弱中等的红色、橙红色荧光;其它珍珠呈无强的 浅蓝色、黄色、绿色、粉红色等光。 除澳大利亚产的银光珠有弱黄色荧光外,其它天然珍珠均无荧光;养殖珍珠有弱强的黄色、浅 绿色荧光和磷光。 ( 6)无特征吸收光谱 7、其他性质 ( 1)不耐酸、碱,即使是汗液、香水、洗涤剂等弱酸或弱碱性物质也可以缓慢侵蚀

8、珍珠。 ( 2)不耐热,过度受热会脱水、变色、碎裂。 ( 3)抗辐射性差,长时间受强光或高能光线照射会使珍珠颜色变暗、发涩。 因此,在加工、存放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养。 三、珍珠的分类及品种 珍珠 海水 珍珠 淡水 珍 珠 人造珠 (仿珍珠) 天然海水 珍 珠 海水 养殖珍 珠 淡水 养殖 珍 珠 天然淡水 珍 珠 塑料珠 玻璃珠 贝壳珠 无核珠 有核珠 附壳珠 四、珍珠的优化处理 珍珠的优化工艺一般包括预前处理、漂白、增白、上光等工艺流程,另外还有珍珠剥皮处理、表面裂隙充填和 射线辐射等处理方法。 (一)优化 1、预前处理 包括分选、打孔、膨化、脱水、光照等。预前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后序工艺的

9、效果。 2、漂白: 去除珍珠表面及浅层的污物、黑斑及黄色色素。( 1924年已广泛使用) 过氧化氢( 白法 双氧水( 2 4)的温度控制在 20, 7珍珠浸泡其中并辅以紫外线或阳光照射,约 20天后,珍珠变为灰白、银白或纯白色。若先穿孔再浸泡,效果会更好。该方法不易对珍珠产生损害,被广泛采用。 氯气漂白法 漂白能力比双氧水强,时间和浓度稍有不当便会使 珍珠形成白垩状或粉状表面。 3、增白: 使珍珠中的色团完全变白。 采用能发蓝白色荧光的物质作增白剂施于珍珠表面或填充于珍珠内层和裂隙中,以起到增白的作用。日本目前采用的是第三代增白技术 固体增白。 4、上光(抛光) 增强漂白、增白效果。目前采用的

10、抛光材料有:小竹片、小石头及石蜡,也有用木屑、颗粒食盐、硅藻土等。抛光后,用洗涤剂洗净晾干。 (二)处理 1、染色: 可分为化学着色和中心染色。 化学着色是将珍珠浸于化学溶液中上色,如用冷高锰酸钾作染料染成棕色。 中心染色是将染料注入事先打好的空洞中,使珍珠显色。 2、 射线辐射法: 产生蓝灰色和黑色,处理结果稳定。 3、剥皮处理 4、表面裂隙充填法 将珍珠浸于橄榄油中,油的渗透使珍珠表面裂隙渐渐“愈合”。如果将温度升至 150 ,表面可产生深棕色。 五 、天然与养殖珍珠的鉴别 1、经验法 2、透光检查 3、放大观察钻孔 4、 5、其它方法 1、经验法 一般 天然珍珠 的质地细腻、透明度较高、

11、光泽柔和、外形多不规则,个体较小。 养殖珍珠 因成珠年代短,质地细腻程度相对较低,透明度和光泽不及天然的好,形状多为圆形(海水珠)、椭圆形(淡水珠)等,个体较大,表面常有勒腰、褶皱纹等现象。 根据珍珠的外观特征规律初步识别。 2、透光检查 用强点光源从背面透射珍珠,当转动珍珠至合适角度时,有核养殖珍珠可隐见到其内部珠核平行层显示出的平行条纹效应。 3、放大观察钻孔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钻孔内面,靠近孔口处: 人工养殖珍珠常出现有一层明显的褐色线迹 壳角基质间痕,用针角动可掉下鳞片状粉末。 天然珍珠无核,珍珠层厚实,一直深入至珠体中心,层次细密,一般无明显间痕。 壳角基质间痕部位 4、 原理:

12、利用珍珠内部不同结构层对 内部特征显示在胶片上。 可以用于准确鉴别珍珠的成因类型及壳层厚度。 无核养殖珍珠内部呈现一个空洞。 5、其它方法 ( 1)重液法 : 有核养殖珍珠的密度常高于天然珍珠,为 数大于 90);而天然珍珠大多小于 80)。 ( 2)磁场反应法 : 天然珍珠在磁场中无旋转现象,有核养殖的旋转,只有当珠核的层理平行磁力线时静止。适于正圆形珠。 ( 3)内窥镜法 : 4、 除澳大利亚产的银光珠有弱黄色荧光外,其它天然珍珠均无荧光;养殖珍珠有弱强的黄色、浅 绿色荧光和磷光。 5、 : 天然珍珠呈六次对称衍射图像,有核养殖珍珠呈现四次对称衍射图像,仅在特殊方向呈六次对称衍射图像。 六、天然及染色黑珍珠的鉴别 方法: 浸泡于 出晒干染成不透明灰黑色或纯黑色。 天然或养殖黑珍珠 染色黑珍珠 外观颜色 非纯黑色,略带彩虹样闪光的深蓝黑色或带有古铜色调的黑色,色不均,光泽强 纯黑、灰黑,色均,光泽差 放大检查 表面光滑、细腻 表层有腐蚀所致的细微褶皱、不自然斑点,钻孔附近有残留黑色染料 5硝酸擦拭 不掉色 会在棉签上留下黑迹 色、粉红色或浅黄白荧光 无或灰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