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沙与沫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9202540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沙与沫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沙与沫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沙与沫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沙与沫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沙与沫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沙与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沙与沫(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 沙与沫 一、问题探究 读完课文,谈一谈纪伯伦为什么将自己的散 文诗集定名为“沙与沫”。沙与沫都很渺小,都容 易被忽视,但是如果把生活比做无边的海洋的话 ,那么沙粒和泡沫就将永远存在,而这些往往是 不被人们重视的,容易被人忽视的。而纪伯伦关 注了这些,思考了这些,可以说沙与沫中的格言 提示的道理,是随时随地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 最本质的东西,最深刻的道理。 2沙与沫是一部散文诗集,从课文节选的内 容来看,与你所读过的散文诗集相比,它在形式 与内容上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这部散文诗集的内容是作者有关人生和艺术的锦 言妙语,是纪伯伦断断续续写下来的,是对人们 所忽略的生活现象的解读、道理的阐释

2、;从形式 上来看,沙与沫中的小诗,篇幅都不长,最 短的只有一行,最长的也不过十来行,形式新颖 ,语言简约凝练,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思考与讨论 课文揭示了生活中的许多深刻哲理。其 中哪一句最能打动你? 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并把课文中所揭示的生活中的哲理与自 己的内心感受结合起来。具体解读可参 见“整体感知”部分。 二、“黑色对白色说:如果你是灰色的话,我就能 容忍你了。”有人认为:“黑色代表阴暗,灰色代 表坏,白色代表纯洁,本来挺正直的一个人,一 旦沾染上坏习惯,他就很容易变得越来越坏。”有 人认为:“这是在说做人的道理,要想让别人容忍 你,首先要改变自己。”也有人说:“如果黑白

3、是 两种不同的观点,持黑色观点的人立场不坚定。” 对这一则格言,你有哪些想法,说出来大家讨论 。 设置此意在引导学生明白对于同一句格言,可以 有不同的理解。讨论中,学生可以赞同题干中的 某一种理解,更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师要鼓励学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无须统一 答案。 三、课文中的每一句诗,都是诗人随时随地闪现 出来的灵感的火花。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和爱 惜自己这种稍纵即逝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久 而久之,就会养成独特的思考习惯。名言并非全 出自名人之口,请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积累,尝 试写几句富有哲理的话。 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积累思想 ,并学习写一些富有哲理的话。

4、在做此题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写出自己的体会, 不宜苛求,要以鼓励为主,可想一些具体可行的 办法加以激励,如:在黑板边缘的名人名言栏中 ,将近期内容改为“我们的沙与沫”。 教学建议 一、教学本课,可引导学生了解一下纪伯伦,以开阔学生 的视野。 二、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理解。因此,应引导学 生多读、多体会。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可 尝试课前预习,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批注阅读,有助于学 生的独立思考,形成独到见解。 三、本文寓意深刻、语言凝练的风格独具特色,应引导学 生有选择性地背诵积累。 四、可引导学生扩展阅读沙与沫的其他内容。 五、通过本课的学习,可引导学生学习写格言,并作为一 种活

5、动或习惯保持下来。 关于作者 纪伯伦(18831931),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 国。两年后回到祖国,进“希克迈(睿智)”学校 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 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 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 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艺术学院 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的奖掖。1911 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 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为主 。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上的新娘 (1905)、叛逆的灵

6、魂和长篇小说被折断的翅膀(1911) 等。被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 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 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 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颂(1905) ,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曲(1920),诗集行 列圣歌(1918),以及珍趣集(1923)、与灵魂私语( 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 此后陆续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 沙与沫(1926)、人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 )、流浪者等,以及

7、诗剧大地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 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 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 、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 色彩。纪伯伦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 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 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 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 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 会”,为发展阿拉伯新

8、文学做出过重大贡献。他的 作品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 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 译,1931年)。从20世纪50年代起,其他作品也 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关于沙与沫 沙与沫是纪伯伦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作者以自然景物“沙”与“泡沫”为比喻,寓意 着人在社会之中如同沙之微小,事物如同 泡沫一般的虚幻。整部诗集内容富有哲理 ,充满智慧,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 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 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 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 感谢观赏!; http:/ 布袋除尘器 泊头市净化除尘设备厂 zth40awb 再问:“如你说,便该怎的?

9、”刘晨寂便讲了几样药味,又道:“这倒是险了些,论平常,我也不敢用,但需等到病者痰粘至不能喘息,扶起来 ,把这灌下去,倒能好了。”又道:“需早些煎下,一直热着等,上气不接下气时立刻灌下,若早些灌,怕伤了身体,若迟些灌,怕病人就不能 吞咽了。”于大夫走后,因刘晨寂太年轻,进内帏不便,另换个老大夫给表 诊脉,为着道上尊重同僚的本份,方子未动过。刘晨寂虽讲得理路清 晰,别人也未敢就叫他进内院,但今早起,表 病情又凶险,痰越积越重,又只苦咳不出,喘气越来越艰难,丫头们便谈论起刘晨寂前日的说话来 。宝音听得此话,人命关天,倒是要紧,便问:“如今是吃什么方子?”“还是老方,听说不见效。”“刘大夫呢?”“芋大

10、娘吃坏了肚子,他 来诊脉,正好在。”芋大娘是厨中的厨娘,几样小菜、卤味,极是拿得出手,却是馋了点或者正因为馋了点,厨艺才精进?怪道宝音刚 才在厨房未见她呢,却原来节下不检点,替人添麻烦。宝音皱皱眉,道:“我去看看芋大娘。”“宝音你在这里!”苍老的声音,邱妈妈气喘吁 吁的赶来。宝音敬她年来,忙迎上前扶住了,又给她行礼,她且顾不得这个,一把扯住宝音,哭诉姑娘不好了,听说有个刘大夫说过一帖奇方, 求宝音帮帮忙,先让人煎上。“有方子,自然能煎,”宝音斥旁边小丫头飘儿道,“府里头药房是作什么的,叫邱妈妈这把年纪跑到这里来找人 ?”第六章 前生后世两茫茫(2)飘儿委委屈屈解释:表 现在大夫又不是刘大夫。于

11、大夫去后换了位老大夫嘛不是?刘大夫说的方子,老大夫也 看了,批说太凶险,病灶除去,怕病人也跟着一命呜呼了。药房听说此语,就不敢煎。这也没错啊!邱妈妈耳背,听飘儿的话听了半天,不是帮 自己的,把她气得一推,自己跟宝音啰哩啰嗦的讲,姑娘这病真是凶了,凶得可怕了,老大夫看来不中用,实在不行就试试刘大夫的,左不过不 中用。刘大夫没见病人的面都能说出这些来,照她想是比其他大夫还可信的。宝音当机立断道:“药先煎上,若表 真有刘大夫所说的症状,老大 夫有应对之法还是先用老大夫的,”握握邱妈妈的手,“终是年老沉稳靠得住些。但要是他没法子急救,便照刘大夫的药进上!但愿不必有那么 凶险时候罢!”又道,“你们先去药房传话,我去找刘大夫要那药方。”邱妈妈怀中掏出油纸包藏的一张纸:“我有!上次听她们讲,我央会字 的人给我写下来了!”她对自小乳大的 ,真是忠心耿耿。飘儿与邱妈妈便先往药房去了。宝音晓得大太太、二太太都不太待见表 ,更不愿在表 的病情上担肩膊,去回了也无用,老太太年纪大了,精神易疲乏,这上下在养神呢,不便打扰,因此一力承担下来,料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