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的病毒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201926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8.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疾病的病毒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人类疾病的病毒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人类疾病的病毒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人类疾病的病毒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人类疾病的病毒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疾病的病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疾病的病毒(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一、呼吸道病毒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 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呼吸道病毒包括: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 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其他病毒科 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一)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反复流行最为频繁和引起流感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1. 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球形直径80-120nm,新分 离株丝状多于球形. 核衣壳螺旋对称,有包膜,单链分片段的RNA病

2、毒核心:病毒分片段的RNA, 甲、乙型流感病毒为8个节 段,丙型为7个节段,其基 因组分节段的特点使本病毒 具有高频率基因重配,容易 发生变异。结合有核蛋白( NP)以及与复制和转录有关 的三种依赖RNA的RNA多聚酶 蛋白。呈螺旋对称。内膜:覆盖在核衣壳外面, M蛋白抗原性稳定,也具有 型特异性。外膜:来自宿主细胞 的脂质双层膜。血凝素(HA): 柱状,为三聚 体它基本上以相同的间距覆 盖了病毒的全部表面,HA裂 解为HA1和HA2。HA1可与上 皮细胞的唾液酸受体结合, HA2有膜融合活性。HA与病 毒吸附和穿入有关。有血凝 作用。 神经氨酸酶(NA) :四个亚 单位组成的四聚体,并不平

3、均分布在病毒表面,而是聚 合成群。水解宿主细胞表面 糖蛋白未端的神经氨酸,有 利于成熟病毒释放。1 2435 6 7 8PB2PB1RNPRNAM2M1NAHA分节段的(-) SSRNAPARNA多聚酶核糖核蛋白(RNP)(2)分型、变异:据RNP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 (H1-H15、N1-N9),易变异。乙型、丙型至今未 发现亚型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 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

4、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3)培养特性可在鸡胚和培养细胞中增殖;一般初次分离应 先接种羊膜腔中传代适应后方接种尿囊腔;细胞培 养用原代的猴肾细胞;病毒在鸡胚中并不引起明显 病变。用血凝试验可判断羊水或与尿囊液中有无病 毒生长。(4)抵抗力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30分钟即 被灭活,室温下感染性很快消失;对干燥、日光、 紫外线及乙醚、甲醛等敏感;酸性条件下更易灭活 ,但在-70或冷冻干燥后活性可长期保存。2.致病性与免疫致病性: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带者 致病机理-病毒不入血病毒-呼吸道-毒素样物质进入血液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粘膜上皮炎症同型有1-2年免疫力 免疫物质为sIgA及HA中和抗体

5、(IgG、IgM) 免疫性 :流感病毒的生活史l吸附:通过血凝素吸附l穿入:包膜-细胞膜融合lRNA合成(转录):单负股RNA为模板,合 成单正股RNAl蛋白质合成:以单正股RNA为模板,合成 蛋白质l成熟释放:核衣壳成为成熟的病毒颗粒3、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接种鸡胚或培养细胞血清学诊断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免 疫测定抗原检测直接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脱落细胞中检测抗原分型鉴定核酸杂交、PCR、序列分析4、防治原则药物治疗盐酸金刚烷胺(抑制穿入,脱 壳)干扰素滴鼻、板兰根、大青叶达菲(Tamiflu,磷酸奥司他韦)接种疫苗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病毒表面抗原疫苗减

6、毒活疫苗(二)冠状病毒(coronavirus)()SSRNA病毒SARS病毒的形态模拟图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的 冠状病毒。经典的冠状病毒有三个群,第一、二群主要为哺 乳动物冠状病毒,第三群主要为禽类冠状病毒。 人类20的普通感冒是由经典的冠状病毒所致。第一群病毒血清可与SARS-CoV反应,SARS患者的 血清不能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反应,因此,SARS- CoV被认为是冠状病毒的第四群。(1)生物学性状ssRNA;结构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促细胞融合,是侵入的关键室温下可存活10d以上,在患者的痰液和粪便中可 存活5d,在血液中可存活15d,在物体表面可存活 2-3d。

7、对温度敏感:56 90min,75 30min灭活,紫 外线照射60min可杀死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乙醚24h、75乙醇5min、含氯 消毒剂5min可灭活病毒。电子显微镜观察的SARS病毒形态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由SARS冠状病毒 (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可累及多个 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传播途径:l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不能排除肠道传播的可 能性。尚无血液、性及其它虫媒传播的证据。l气溶胶临床表现1.潜伏期:-10d。2.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干咳、胸闷 、呼吸困难,部分病例有腹泻

8、等消化道症状;X线可 见肺部炎性侵润,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抗菌素治 疗无效;主要死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内过度细胞免疫反应造成免疫病理损伤SARS病毒的细胞培养与鉴定SARS的实验室诊断 1.细胞培养技术分离病毒() 2.血清学诊断技术检测IgM和Ig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技术)免疫荧光技术(IFA技术) 3.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毒基因RT-PCR技术检测RNA防治隔离支持疗法疫苗正在进行临床前实验与正粘病毒一样,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的单负链RNA病毒,同时又有自己的 特点:病毒体积大ssRNA不分节段包膜刺突蛋白不同(HN、H、G、F蛋白)(三)副粘病毒(

9、paramyxovirus)电镜下的副粘液病毒1.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是引起麻疹的病原体。麻疹是儿童最常见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 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口腔粘膜斑 及全身丘疹为特征。 1.生物学特征球行,丝状,ssRNA,螺旋对称包膜:蛋白,凝集红细胞;蛋白,细胞融合()致病性与免疫性人是麻疹病毒的自然 宿主急性期患者为传染源通过飞沫或鼻腔分泌 物传播神经中枢系统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慢发性病毒感染,患者表现为精神异常,最后会痉挛、昏迷而死亡。在患者脑神经细胞及胶质细 胞中可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和抗原,电镜下可看到

10、 核衣壳及包涵体,但无完整的麻疹病毒颗粒,故认 为该病可能由于麻疹病毒变异所致。麻疹病毒感染的免疫力持久,一般不会出现二 次感染。麻疹病毒的致病机理入侵( CD46为病 毒受体)呼吸道上皮细 胞内增殖入血(第一次 病毒血症)侵入淋巴组 织和单核吞 噬细胞系统增殖后再次入 血(第二次病 毒血症)多种组织、器官受累,表现 为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 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等()预防鸡胚细胞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我国接种年龄为8个月,发达国家一般为15个月7岁时再次免疫孕妇不宜接种疫苗紧急被动免疫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2.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 病原体,只有一个血清

11、型,人 是其唯一宿主病毒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咳嗽、喷嚏甚至说话都可传播 病毒学龄儿童为易感人群出现症状前2-3天及症状消失后 9天仍有传染性致病性潜伏期2-3周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入血,出现病毒血症病毒随血侵入腮腺及其它器官病程1-2周,主要症状为腮腺肿大,但约 30%的感染无症状并发症有睾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脑炎病后可获牢固的免疫力麻腮风三联疫苗3.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scytial virus,RSV)包膜刺突为G蛋白在婴幼儿中引起急性哮喘性支气管炎或 肺炎成人中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通过手、污染物品和呼吸道传播,易在 冬季流行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SV的

12、致病机制侵入呼吸道后在上皮细胞内增殖病毒不入血病理免疫造成细胞损伤支气管坏死物与粘液、纤维蛋白粘连在一起, 易导致气道阻塞可并发严重的细支气管炎和肺炎RSV的免疫及预防感染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母体传给胎儿的抗体也不能防止婴儿的 感染至今未有有效的预防疫苗及治疗药物二、肠道病毒(enterovirus)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有72个血清型人类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CHO)新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共同特征球形,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衣壳由60个相同壳粒亚单位组成 ,

13、结构蛋白VP1-VP4抵抗力强,耐酸,污水种存活4-6月粪口传染,可侵袭神经系统 主要疾病类型:1、脊髓灰质炎2、无菌性脑膜炎、脑炎3、疱疹性咽峡炎4、手足口病5、流行性胸痛6、心肌炎和心包炎7、眼病(70型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一)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oliomyelitis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 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引起的急性消化 道传染病 以隐性感染多见主要累计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轻重悬殊, 主要表现发热、咽痛及肢体疼痛,部分病例发 生肢体麻痹,严重病人因呼吸麻痹而死亡。俗称“小儿麻痹症”1.生物学性状p典

14、型肠道病毒形态pRNA基因组 7.4 kbpVP1、2、3外部,有中和抗体p灭活疫苗IPVp减毒疫苗OPVp柯萨奇病毒p埃可病毒p新肠道病毒EV71p无有效药物及疫苗三.急性胃肠炎病毒 (一)轮状病毒生物学形态:1、双链RNA病毒,双层衣壳,无包膜;2、共11个基因片段,分别编码6个结构蛋白和5个 非结构蛋白3、VP7、VP4为重要的中和抗原;4、根据内衣壳VP6的抗原性,轮状病毒可分7个组 A-C组HRV可致人类腹泻;5、对理化因素有 较强的抵抗力,耐酸碱(PH3.5-10) 、是主 要致病因子 、自限型A组 引起婴幼儿腹泻B组 感染人-成人C组 感染猪,偶尔也感染人 D组 感染鸟类 E组

15、感染猪A组HRV致病特点:(一般为自限性)6月-2岁婴幼儿;粪-口途径;秋冬季多见;严重胃肠炎(秋冬季腹泻)微生物学检查:1、检测病毒或病毒抗原2、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RT-PCR)3、细胞培养-非临床常用方法防治原则:1、控制传染源,严密消毒可能污染的物品;2、治疗主要及时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失衡3、减毒活疫苗(二)肠道腺病毒40、41、42三型,婴儿病毒性腹泻的第二位根据DNA同源性和血凝格局,它们归属于人类 腺病毒F组,其形态结构、基因组成、复制特 点、致病和免疫与其它腺病毒基本一致世界各地均有小儿腺病毒胃肠炎报告,主要经 粪-口传播,四季均可发病,以夏季多见。主 要侵犯5岁以下

16、小儿,引起腹泻,很少有发热 或呼吸道症状。 (三)杯状病毒 Calicivirus 诺瓦克样病毒杯状病毒是1972年美 国学者首先发现的一种 腹泻致病发达国家4290 的非菌性腹泻暴发由杯 状病毒引起 自限性四、肝炎病毒 是引起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甲型肝炎病毒与戊型肝炎病毒(HEV)由消化 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 性携带者。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由输血、血制品或注 射器污染而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 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相关。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HDV)庚型肝炎病毒(HGV)TT型肝炎病毒(TTV)甲肝病毒l1.生物学性状l小RNA病毒科粪口途径 减毒活疫苗乙肝病毒:1963年Blumberg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