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护理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197713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7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创正压通气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创正压通气护理(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创正压通气常见问题及护理杨淑雁无创通气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PPV)是指不经人工气道进行的机械通 气。 无创机械通气的类型 负压通气 各种躯体通气机(铁肺、胸甲式、 茄克衫 式等)间歇腹部加压通气 正压通气 经鼻(面)罩容量控制、压力控制、压力支持通气等高频通气 高频胸壁压迫震动通气无创正压通气目的1 减少慢性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 需要以及相应并发症。 2 减轻慢性呼吸衰竭呼吸机的依赖。 3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4 改善生活质量无创正压通气作用1 改善氧合:(急慢性呼吸衰竭、ARDS) 2 减少呼吸作功,缓解呼吸肌疲劳 3 改善通气:降

2、低 4 保护肺组织:PEEP无创正压通气适应症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用于尚不必施行有创通气的急、慢性呼吸 衰竭的治疗,以减少或避免有创通气的应用, 如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等引起的急性呼 吸衰竭以及患者的慢性呼吸衰竭 的急性发作; (3)撤离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 (4)肺水肿的治疗。 无创正压通气禁忌证1的绝对禁忌证为: (1)心跳呼吸停止; (2)自主呼吸微弱、昏迷; (3)误吸可能性高;(4)合并其它器官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 定、消化道大出血/穿孔、严重脑部疾病等); (5)面部创伤/术后/畸形。无创正压通气相对禁忌证气道分泌物多/排痰障碍; 严重感染; 极度紧张; 严重

3、低氧血症(225cmH2o时就可打开上食道括约 肌发生胃胀气。胃肠胀气对策1 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呼吸,用鼻吸气,用嘴呼气; 2 呼吸机压力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开始上机时压力要偏小,吸气 压4-6cmH2o,呼气压2-3cmH2o,经过5-15分,让患者逐渐适 应,压力应100ml时暂停肠内营养。误吸对策3 进餐后30分钟不得吸痰,防止胃内容物反 流。 4 鼓励患者有效咳痰,床边常规备好吸痰器, 可随时吸痰。 5 湿化器注水保持在有效刻度处,湿化器注水 过多或温度过高,会导致蒸馏水反流,造 成大量积水而发生呛咳误吸。 6 使用胃动力药有助于减少误吸。 7 做好随时进行气管插管准备。七 幽闭恐惧原因

4、:由于解释说明不到位,对患者的鼓励 不足或操作不当;部分患者对戴面罩有恐 惧心理,认为使用呼吸机说明自己病情危 重而增加恐惧感,导致紧张或不接受NPPV 治疗。 对策:1 在患者进行NPPV之前耐心的介绍呼 吸机的作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及有效 措施,尽量减少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幽闭恐惧症的对策2 向患者讲明通气开始时会有一定的憋气的感觉, 有一段适应过程;在开始1-2小时的过程中有专人 在床边护理,并针对患者的主诉及监测参数的变 化,调节呼吸机参数,采取相应处理。 3 及时告诉患者血气指标改善状况,增强信心,提 高依从性。 4 告知患者面罩的连接和摘除方法,患者在紧急情 况下迅速摘除 5患者

5、佩戴面罩进行通气时,语言表达也受到一定限 制。医护人员事先与患者沟通,进行手语训练, 条件允许可提供笔和画板,让患者把自己的要求 或不适等简单表达,使其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八 眼部刺激原因:进行NPPV治疗时,由于鼻梁部漏气刺 激双眼,易致双眼球结膜充血干燥,引起 刺激性结膜炎发生;面罩或密封垫过大, 妨碍眼睑运动,刺激眼结膜。 对策:1 预防关键是选用密闭程度好的面罩, 防止鼻梁部漏气。2 有漏气者可垫塞干净敷料。注意事项1.每次使用前检查呼吸机管路连接情况,避 免破损漏气,保持呼气口通畅,使用过程 中检查呼吸机管道及接头是否漏气。 2.固定松紧适宜,避免张力过高引起不适。 3.保护受压部位皮肤,必要时使用减压贴。 4.在治疗前或治疗中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 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适当间隙饮水。n5.注意气道湿化。n6.注意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及鼻罩或面罩专人 使用。n7.避免在饱餐后使用呼吸机,一般在餐后一 小时左右为宜。n8.若使用后出现不适,如胸闷、气短、剧烈 头痛、鼻或耳疼痛时,应停止使用呼吸机 ,并通知医生。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